当前位置: 主页 > 游记攻略 >

穿越俄罗斯的民族脊梁,从海参崴到莫斯科、9288公里西伯利亚大铁路纪行

发布时间:2023年07月25日 栏目:游记攻略
说说这次旅行

旅途永无止境,码字同样永无止境,旅行时自由地玩自由地浪,完了之后就要回来穷游还债。用将近1年时间敲完了横跨亚欧非的游记,接下来就要继续更新穿越西伯利亚铁路的游记了。小时候看过一些关于西伯利亚铁路的小说和旅游节目,当时觉得“牛”就一个字,而这条9288公里的人造奇迹算是伴随着这个字从此刻在我的脑海里了。

传说中的西伯利亚铁路主要有三条分支,终点都是西边的莫斯科,只不过起点和途经地点稍有不同。一是蒙古支线,即从北京出发,经大同和二连浩特,穿过蒙古的乌兰巴托然后往西抵达莫斯科。二是满洲里支线,同样是从北京出发,穿过中国东北地区以及俄罗斯的外贝加尔斯克和赤塔,最后向莫斯科驶去。而第三条,就是最最正宗的西伯利亚大铁路,从位于俄罗斯远东的太平洋沿岸城市符拉迪沃斯托克出发,一路向西跨越8个时区,穿过无尽的草原和针叶林,抵达9288公里开外的莫斯科。我一直梦想着要走的其实是第一条蒙古支线,因为当时觉得跨度如此长的火车线路已经很牛了,而过程中跨越三个国家就更是牛上加牛了呵呵。在开始横跨亚欧非之旅前,我几乎已经打点好一切了,但6月份当我在亚美尼亚的Orser家摊尸刷论坛时,猛地发现大神Tino竟然开了西伯利亚铁路的帖,坑里的那些外兴安岭金秋的照片瞬间亮瞎我的狗眼,于是随即决定跟随大神的步伐放弃蒙古支线,转而将传统意义上的西伯利亚大铁路完整走完,事实证明这是个正确到到不能再正确的决定。

“世界上没有任何一条铁路可以与之相媲美。”这是Lonely Planet给予西伯利亚铁路的赞美。我游历过的国家不多,所体验过的火车线路更是屈指可数,但对于完整经历过西伯利亚列车的人来说,这句话或多或少会引起共鸣激起涟漪。从远东的符拉迪沃斯托克,到位于欧洲区的莫斯科,西伯利亚铁路全长9288公里,坐完全程需要6天6夜,是世界上运行距离最长的铁路系统。如果把俄罗斯比作横跨亚欧的巨人,那么西伯利亚铁路就是他的脊梁骨。

西伯利亚大铁路的美不仅仅局限于车窗外由无尽原野、森林、白桦、雪域、荒野所串联成的风景,更在于在密闭车厢中,与俄罗斯人举杯谈笑的瞬间,美景与热情填满超长途火车旅程中胶着而又难以清算的时间。当然了,除却铁路本身,俄罗斯风格迥异的城市风光和积淀已深的历史文化同样把我迷得神魂颠倒:符拉迪沃斯托克的活力、哈巴罗夫斯克的舒适、贝加尔湖的潋滟、伊尔库茨克的沉稳、苏兹达尔的恬静、圣彼得堡的浪漫、莫斯科的冷峻……由于我并不是一口气坐完全程而是一站站停下来游玩的,所以更能深刻体验到各种不同的人文风光和自然风光所碰撞出的火花。如此独特的体验对于独行的我来说,将毕生难忘。

今年刚好是西伯利亚铁路建成通车的100周年,希望我能打败拖延症,在国庆前完帖。

依惯例,先挖坑丢图勾引大众,回头再慢慢填坑:

符拉迪沃斯托克——迷人的金角湾

符拉迪沃斯托克——9288公里纪念碑,西伯利亚铁路远东的起点

哈巴罗夫斯克——穿过浓艳秋色的旧式有轨电车

西伯利亚铁路沿途——从林海到原野、金秋到雪域,一曲横贯亚欧大陆的壮阔史诗

伊尔库茨克——童话城堡般的喀山大教堂

奥利洪岛——奥利洪岛北线风光

奥利洪岛——贝加尔湖的晚霞和星空

奥利洪岛——清冷萧瑟的胡日尔小镇

利斯特维扬卡——贝加尔湖畔,雪花纷飞

托木斯克——二战纪念碑

苏兹达尔——金环星河

苏兹达尔——俄式田园风光,苏兹达尔的残秋

弗拉基米尔——圣母升天大教堂

圣彼得堡——滴血救世主大教堂

圣彼得堡——冬宫,俄罗斯的艺术殿堂

莫斯科——红场、克里姆林宫、圣瓦西里教堂,莫斯科乃至俄罗斯的终极地标

查看全部

一、符拉迪沃斯托克

Day1  10月17日  符拉迪沃斯托克

本来之前有1天的时间是在香港的,但考虑到游记的一致性,我就直接从进入俄罗斯境内开始写起。

由于卢布贬值,加上签证简便且距离不远,俄罗斯越来越成为大家的出游选择。但大多数人都是直飞到莫斯科或伊尔库茨克,像我这样坐火车横穿整个俄罗斯的背包客并不多。原本我打算从广州坐火车到哈尔滨,然后从绥芬河进入符拉迪沃斯托克。然而问题来了,不知道是哪边的规定,陆路进入俄罗斯需要办理健康证。这个所谓的健康证在我们广州这边办理需要交1000大洋,而网上有人说到绥芬河那边给个百来块钱就可以疏通疏通。因为这样走陆路的人不多,相关的信息十分模糊,感觉不太靠谱。后来手抽查了一下发现从香港直飞到符拉迪沃斯托克的机票价格才1000出头,比陆路入境要更加便宜,而且还免去办理健康证的烦恼,于是飞机票就这样愉快地定了。

飞机午夜抵达符拉迪沃斯托克,虽然机上基本上全是俄罗斯人,但落地时竟然没有传说中战斗民族那感谢机长不杀之恩的掌声,不禁有点失落。符拉迪沃斯托克的机场虽然有暖气,但体感温度依然比广州要凉快得多,入境后我在角落里找了块小空地,穿上长裤披上羽绒服就睡起来了。

符拉迪沃斯托克(Vladivostok),或者应该称它的原名“海参崴”更为国人所接受。海参崴原是中国领土,自唐朝起这里就有古代少数民族活动的痕迹。17世纪中期开始,隔壁沙俄伺机东侵,企图在远东地区开拓不冻港口。最终清政府在1858年的《瑷珲条约》和1860年的《中俄北京条约》中,把乌苏里江以东地区、包括海参崴在内约4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割让给沙俄。

沙俄接手海参崴后,将这里易名为符拉迪沃斯托克(Vladivostok),意为“统治东方”。随后着手军港建设工作,使符拉迪沃斯托克成为沙俄在远东地区的一个重要的军事基地。然而因为远离俄国中心,符拉迪沃斯托克的发展一直十分缓慢,直至1916年直达莫斯科的西伯利亚铁路建成后,符拉迪沃斯托克才迅速发展成为远东的重要城市和港口。被苏联军队收复后,从1958年开始,作为军事重地的符拉迪沃斯托克一直处于封闭状态,一直到1992年才重新开放。

现在的符拉迪沃斯托克已经成为俄罗斯海军第二大舰队太平洋舰队司令部的所在地,同时也是俄罗斯远东地区最重要的城市。符拉迪沃斯托克三面临海,拥有优良的天然港湾以及低调而又舒适的城市节奏,使我的西伯利亚铁路穿越之旅有了一个不错的开头。

睡到一半时迷迷糊糊中感觉到机场的灯光亮了起来,我拿围巾把头包住继续睡。再次醒来时机场热闹了不少,我起来收拾好行李后就到机场外坐巴士到市区了。

我预订的青旅在火车站附近一条步行街的小巷中,到达门口时发现大门紧锁,贴在门把上的小纸条写着“店主10点回来,有事来电”。我看了之后瞬间懵逼了,我还没买当地的电话卡,而且现在才7点半不到,岂不要在这里干等2个小时?就在我发愁之际,一个提着行李袋的俄罗斯帅哥拐了进来,寒暄之下知道他是专程从莫斯科来这边旅游的大学生,叫Ilya。我向Ilya说明旅店的情况,他随即拨通纸条上的号码,叽里咕噜一通后跟我说店主10分钟后到,那一刻我隐约看到了Ilya头上的光环。Ilya的英语不太灵光,但在我认识的俄罗斯人里面算比较好的了。顺带说一句,俄罗斯的英语普及率实在是太差,除了一些旅游从业者和年轻人以外,其他人基本难以用英语交流。Ilya在莫斯科读大学,刚考完了一个科目的结业试,趁有时间就坐7个小时飞机来符拉迪沃斯托克玩几天。当他知道我要坐7天的火车而不是坐7小时的飞机到莫斯科时,他露出了一副不可思议的表情。也难怪,现在航空网络发达,不要说是背包客,连本地人也极少会这样坐火车往返远东地区和欧洲地区。

10分钟后青旅的店主准时过来开门,我们进去收拾了一下,这时房间里来了一位澳大利亚小伙子Tony,于是稍事休息后我们三人就组队出门晃悠了。

青旅附近的墙壁,用木窗框和旧相机做装饰,很有心思。

符拉迪沃斯托克道路两旁的建筑风格看上去颇为高大上,街道大多都是这样高低起伏的,俨然一座山城,Ilya也说这里与莫斯科完全不一样。

海滨道路旁的雕像。

沿着海滨旁的斜坡往上爬,来到一个小小的街心公园。10月份的符拉迪沃斯托克已经入秋了,公园里的叶子已经开始慢慢转黄。

公园正中央的一座建筑,色彩风格很俄罗斯。

在俄罗斯一路走来,看到不少类似这样的黑色雕像,当中以列宁像为最。上图拿着吉他的据Ilya说是纪念一位俄国音乐家。

符拉迪沃斯托克市中心西面有一座高地,上面有一个观景台,爬上去可以俯瞰大半座城市。登高俯瞰是我旅行时的最爱,当然不能放过这个机会。但很不巧通往山顶的缆车停运了,没办法又是体力劳动的时候了。

一踏出观景台,就看到一个充气套娃在眼下摇晃。不知道为什么我身边的朋友对套娃的评价呈两极分化,有的很喜欢,有的却死命叫我不要买套娃作手信。当然之后我在莫斯科的一只蚂蚁市场扫了不少,这是后话了。

在观景台上眺望符拉迪沃斯托克,视野还是非常开阔的,金角湾风光尽收眼底。没错,不仅是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有金角湾,因为具有相似的形状,所以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的港湾也被称为金角湾。横贯金角湾之上的悬索桥是连接市中心和南面Cherkavskogo半岛的金角湾大桥,这也是专门为2012年9月在符拉迪沃斯托克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峰会而修建的设施之一。

港湾上大小不等的船舶和军舰、高低起伏的山峦和依偎其中的树木,以及海岸边稀稀拉拉的赫鲁晓夫楼和低矮民居,构成了符拉迪沃斯托克的大体轮廓。远处红蓝黄相间的吊臂看上去有点像堆砌乐高的感觉呵呵。

半圆观景台,台上有一对手持十字架的雕像圣西里尔和圣美多德。别看兄弟俩的动作如此基情,他们可是大有来头的。

圣西里尔和圣美多德两兄弟是斯拉夫启蒙思想家,他们是西里尔字母的发明者,西里尔字母就是现在俄语字母表的基础。公元862年,大摩拉维亚的君主罗斯季斯拉夫公爵要求东罗马皇帝派传教士给斯拉夫人传福音,圣西里尔和圣美多德接受了这一任务,从拜占庭来到大摩拉维亚。为了方便传教,圣西里尔兄弟在希腊字母的基础上创造了一套西里尔字母,作为用于纪录和表达的斯拉夫人的语言和文字,推动了斯拉夫文化的发展和传承。后来这套字母就成了俄语字母表的基础。

在山顶遇到前来拍照的一对新人和亲友团,看到我挂着相机,他们强烈要求我给他们来一张,都说俄罗斯人冷漠,但初步接触过后感觉还不错。

下山后我提议到海边走一走,途中经过一家洋葱头教堂。与我先前去过的亚美尼亚和格鲁吉亚一样,俄罗斯同样是信奉东正教,但与前二者又稍稍有些不同,后面写到圣彼得堡时我会详细说道。

符拉迪沃斯托克临日本海,东、南、西三面都被海湾包围,眼下的这片是西部的阿穆尔湾。

都说有水的城市就有灵性,一直以来我都钟情临海或者被江水穿过的城市。日落时分,符拉迪沃斯托克的阿穆尔湾聚集了不少散步游玩家庭和情侣,气氛温馨和谐。

和Ilya和Tony两个好基友在海边浪漫了一番后,我表示要先到市中心办电话卡,因为我在俄罗斯要待一个月的时间,所以务必要做到手上有网心中不慌。俄罗斯常见的电讯公司有红黄绿3家,鉴于我之前在格鲁吉亚被黄色的Beeline坑惨了,自此将其列入黑名单令其永不超生。剩下红绿2家,我网上搜集到的信息大多都指向红色,流量多信号好。然而Ilya却表示绿牌便宜又好用,强烈建议我弃红投绿,没等我考虑清楚他就将我直接拉进绿店了。不过用下来感觉还不错,没网上说的那么不堪,450卢布有15G的4G流量,甚至我在搭乘西伯利亚铁路时,当列车离开城市后,很多时候都能收到信号。

搞定电话卡后,Tony提议我们到最南段的灯塔看日落。我之前知道这个灯塔,外观平平而且也没多出名的历史,所以也就没列入目的地,不过既然闲着也是闲着,我就跟着他们一块过去了。

公交车翻过了一个山坡后天气就从晴好变成雾蒙蒙了,而且还下起毛毛雨,眼前什么都看不清。

托卡内夫灯塔(Tokarev Light)始建于1876年,现在看到的绝大部分是在1910年重建的。

因为下雨加上水雾弥漫,我们也没有在这里多停留了,拍了几张到此一游的照片后就回去了,Tony还因此得了感冒。

吃过饭后回到青旅,坐飞机从莫斯科横跨8个时区过来的Ilya连澡都不洗就倒头大睡了,说是时差没倒过来,现在莫斯科那边才是午觉时间。我和Tony听了之后都要笑死了。

Day2  10月18日  符拉迪沃斯托克

第二天醒来,Ilya还在努力地倒时差中,而Tony也被感冒君折磨得翻来覆去。虽然我会在俄罗斯待30天,但因为俄罗斯实在太过广袤,要看的东西实在太多,时间根本不够用。而我今天下午就要踏上西伯利亚列车离开符拉迪沃斯托克,于是我没打扰他们自己先出去逛了。西伯利亚列车的终点站符拉迪沃斯托克火车站就在附近,有铁路情结的我自然要先去朝圣一下。

火车站对面的列宁像,俄罗斯的许多城市都保留有列宁雕像。

符拉迪沃斯托克火车站,与西伯利亚铁路的建设同步,最终于1912年建成。

走近看,一阵浓浓的俄式建筑味道扑面而来,三联拱门构成的门面,精美古朴之余还带有一丝贵族气息。

西伯利亚铁路的沿途火车票我已经提早在俄铁官网上买好,理论上来说拿着打印的车票就可以登车,但我还是想换成纸质车票,一来为保险,二来可以用作收藏。但我在符拉迪沃斯托克火车站上上下下转了几圈都找不到换票的机器,找到人工窗口的工作人员,他表示换票要收取100卢布的手续费,相当于一顿饭钱了,我想了想还是作罢。然而接下来我在其他城市找人工窗口换票时都不需要收手续费,不知道这里演的是哪一出。

不同于国内的火车站,俄罗斯的火车站都是对外开放的,不需要车票或者其他证明文件就可以进到月台。站在连接各个月台的天桥上,看着轰隆而过的火车和延伸至远处的铁路,心里不免泛起一丝涟漪。

查看全部

二、哈巴罗夫斯克——满城秋色关不住

Day3  10月19日  哈巴罗夫斯克

符拉迪沃斯托克到哈巴罗夫斯克的距离不长,大概11个小时的火车车程就到了,刚好能一觉睡到天亮。我预订的旅店就在哈巴罗夫斯克的火车站附近,到站后换好下一程的火车票就步行过去了。

与符拉迪沃斯托克一样,哈巴罗夫斯克(Khabarovsk)在清朝以前同属中国,最早为中国达斡尔部落的世居地。清朝中后期,关内移民大批涌入,在这里建成小渔港并取名为伯力,伯力在女真语中是“豌豆”的意思。伯力扼守黑龙江和乌苏里江两江江口,地理位置优越,当时就有“占领伯力相当于控制远东”的说法。从1858年开始,觊觎伯力及其周边地区已久的沙俄帝国,藉《瑷珲条约》签订的契机,在伯力建立军事哨所,并大肆盖房修道、建教堂、安炮台、设要塞,同时以1649年探险至此的探险家叶罗费·哈巴罗夫的名字将伯力命名为哈巴罗夫卡。1860年,清政府与沙俄签订《北京条约》,正式将包括伯力在内的乌苏里江以东4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割让给沙俄。1883年﹐哈巴罗夫卡被更名为哈巴罗夫斯克。

抛开屈辱的历史不说,现在的哈巴罗夫斯克是一座十分讨喜的城市,也是我在远东地区的最爱。精致的沙俄建筑、宽阔的林荫大道和漫步区,再辅以掩盖不住的满城秋色,Lonely Planet上描述其为“最令人愉快的惊喜”,实在是最恰如其分。

去往下一个目的地伊尔库茨克的火车在明天晚上,因此我在哈巴罗夫斯克的时间头尾加起来只有2天,我在旅店稍稍休息一下就抓紧时间出门了。

沿着卡尔·马克思大街往南走,经过一家偌大的银行,浓浓的沙俄建筑风格扑面而来。

市中心的列宁广场,一家人拿了面包屑过来,还没走上草地就被围攻了。

广场的另一头,树叶的金黄和草地的翠绿交织在一起,十分漂亮。

广州的四季不像北方的那么分明,城里的植物一年365天中只有嫩绿翠绿黄褐这几种颜色,对于从来没经历过真正的金秋的我来说,这样的景色很是惊艳。

莫斯科和圣彼得堡,甚至西伯利亚地区不少地方已经入冬了,本来想着金秋无望,结果没料到在远东这边还能看见如此金黄的秋色,算是一个不小的惊喜,这也侧面反映出俄罗斯幅员之辽阔,从东往西景色不尽相同。

我在列宁广场流连了很久,这里拍拍那里看看,当地人肯定以为我是大乡里出城。

卡尔·马克思大街附近的马路,一簇簇金黄翠绿点缀其中,十分漂亮。

Muravyeva-Amurskogo大街,应该是哈巴罗夫斯克最热闹的街区了,宽阔的马路,林林总总的商店、餐厅、画廊和咖啡厅。然而最吸引我的还是马路两边连排的沙俄建筑。

商店门前的油画,今天的天气也是非常不错。

沙俄时期的古建筑的背后是商店、画廊和餐厅,如此将旧建筑和现代功用相结合的做法非常赞。广州近段时间也采取了不少相似的活化旧建筑的方法,姑勿论效果有几何,起码能留住这些老建筑,保住城市的根。

蓝天、阳光、旧建筑、金秋,感觉十分舒服,不知不觉就走到了大街的尽头,我又倒回去,在马路的另一侧继续漫步。

河边空地上纪念1918年至1922年之间爆发的苏俄内战的雕像。当时十月革命胜利后不久,苏俄便开始忙于应对国内反革命势力和国外武装的干涉。为确保新生政权的稳定,苏维埃政府建立红军,并动员全国的人力物力,将全部工作转入战时轨道,最后成功保住十月革命的成果。

我买了两条热狗在雕像下的长椅上当午饭,怎料一群本在熟睡当中的强盗闻香而来,向我步步逼近。然而当酒饱饭足后,他们又瞬间回到这个状态。

河边公园中的教堂Assumption Cathedral,小小洋葱头长得十分低调,看上去像是新建的。

哈巴罗夫斯克背靠着阿穆尔河(Amur River),这个名字大家可能感到有点陌生,但它有另一个更为我们熟知的名字,黑龙江。

阿穆尔河附近的古建筑,入口处的金属雕花使其散发出一丝古典气息。

在河畔的城市公园中,有一座纪念尼古拉·尼古拉耶维奇·穆拉维约夫的雕像,穆拉维约夫就是迫使奕山签定《瑷珲条约》的沙俄总督。1929年,穆拉维约夫的雕像被列宁像取代,直至1993年才在原址重新立起,现在5000卢布纸币上的图案就是这座雕像。

穆拉维约夫纪念像旁边就是列宁体育场,一听名字便知道是苏联时期的作品。

奔跑的运动员、红旗和五角星,列宁体育场可以说是整个哈巴罗夫斯克最具共产主义风格的建筑了。

我来的时候体育场比较冷清,偶尔看到来骑单车、跑步、玩单双杠的当地人,不知道的话还以为这里已经被遗弃。不过体育场正对着阿穆尔河,地理环境满分,漫步其中十分舒服。

正中央的体育馆及上面的标志都被整饰一新,在太阳斜照下立体感十足。

门外的塑像,也是浓浓的共产主义味道。列宁体育场是哈巴罗夫斯克第一支足球队SKA-Energiya的主场。

查看全部

三、西伯利亚大铁路——亚欧大陆的壮阔史诗

Day5  10月21日  西伯利亚铁路

从哈巴罗夫斯克到伊尔库茨克,3338公里,火车需要不间断地行驶56个小时,也就是整整2天3夜,这也是到目前为止我坐过的历时最长的火车了。

先来介绍一下传说中的西伯利亚铁路吧。广义上的西伯利亚铁路其实是从莫斯科出发,向东延伸的一整片的铁路交通网络,火车在经过乌拉尔山、叶卡捷琳堡和托木斯克后,从贝加尔湖沿线开始分叉,驶向四面八方。当中最有名也是相对较多背包客乘坐的是从北京出发的蒙古支线和满洲里支线,而我这次坐的是行驶在符拉迪沃斯托克和莫斯科之间的真正意义上的西伯利亚铁路。西伯利亚铁路全长9288公里,几乎横贯整个俄罗斯,是世界上运行距离最长的铁路系统。坐完西伯利亚铁路全程需要6天6夜,论坛上有不少大神完成这个史诗般的壮举,但对于我来说连续6天6夜窝在车厢绝对会闷疯的,所以我选择的是分段买车票,因应自己的喜好选择沿途的站点下车游玩,然后再继续火车之旅这样一个方法。

虽然都是卧铺,但俄罗斯的火车依然有一二三等座之分。一等座最豪华(废话),是二人标间,要刷卡才能进去,新一点的列车上甚至还有淋浴。二等座一般是四人标间,同样有门禁,可确保私密性和安全性。而最便宜的三等座有点类似国内的硬卧,每节车厢有9个半封闭的间隔区域,每个间隔区域两边纵向分布2个上下铺,合共4个铺位。上铺乘客可把行李放到第三层,下铺乘客则可掀起床板把行李放到里面。另外每个间隔区域所对应的过道处还有一个横向的双层铺位,白天时下层是1张小桌和2张折叠椅,晚上摇身一变就成为床铺。

三等座的卫生间位于车厢两头,水压并不大,拿个塑料袋刺几个小孔用来洗头还凑合,洗澡就不要指望了。卫生间门外都有插座,但长期有人占着,有些列车靠近卫生间的铺位也会有独立的插座,这个不一定,要看运气。

列车一般都有餐食车厢,但价格比较贵,因此当地人都选择自带速食食物,或者在停靠站点购买面包、鱼干、烤鸡、水果等食物。每节车厢的乘务室旁都有烧水设备,乘务员也有速食面、速食土豆、咖啡、茶等食物和饮料供购买。

俄罗斯火车速度不快,约莫50到60公里上下,和国内普快列车差不多。但不同的是,俄罗斯的火车一旦驶离城镇,手机网速基本处于龟速甚至瘫痪状态。好在窗外各种荒野、木屋、湖泊、白桦林等风景随机切换,才令56小时的漫漫车程不致令人感到沉闷。

俄罗斯一年之中最金黄的时节已过,预想中的万里秋色画面自然是没法遇上,而路过的所有植物都光了头,俨然一副准备入冬的姿态。虽然有遗憾,但我却一点都不感到失落,因为窗外风格迥异的风景实在是太美了。

车窗掠过的每一处湖泊每一座村庄都令我有种跳下车小待几天的冲动。

太阳渐渐西斜,在夕阳的映照下,林木残叶的颜色越发鲜红。

前几天在符拉迪沃斯托克和哈巴罗夫斯克看过金黄,如今能在西伯利亚列车上邂逅连片的火红,这趟2天2夜的火车旅行我已经很满足了,当然西伯利亚铁路给我的惊喜远不止这些。

在俄罗斯火车上,除了沿途风景,最令人难忘的经历就是结识同车厢的俄罗斯人。初看俄罗斯人,可能会觉得他们冷若冰霜,不苟言笑。但一旦熟络起来,你就能真切感受到俄罗斯人的热情。

每次踏上火车前,我都会到超市多准备一些干粮和水果。上车后,和同一隔间的乘客人逐一微笑示好;到饭点时,将自己的食物给他们分一点,隔阂就这样被打破了。起先是同隔间的人将他们带上车的食物都分给我,时间一长他们就会试探性地和我聊天,知道我不懂俄语后就通过翻译软件和纸笔与我交流。睡我对面床的老太太还教我哼唱几首俄罗斯的民族歌曲。

我身边几乎所有去过俄罗斯的朋友都表示俄罗斯人很酷很冷漠,我出发前也担心过这个问题,但经过这一个月与当地人的相处,俄罗斯人给我的感觉是比亚美尼亚人要内敛,比伊朗人要热情。冷漠的只是他们的外表,褪去冰冷外衣,俄罗斯人的内里就像是灌下一整伏特加般火热。

伏在窗边看着外面的袅袅炊烟,有时候我会矫情地想,如果我在这片广袤的大地上有一座木房子,打开门就是西伯利亚铁路,每天放牧种地,晚上在院子里喝茶看星星,该多好。

紫红的晚霞铺满天际,西伯利亚列车依然在铁路上奔跑。56小时的火车旅行走过了1/3,车厢生活虽然枯燥,但有了窗外迥异的风景和车内热情的俄罗斯人,旅程远没有想像般难熬。

Day6  10月22日  西伯利亚铁路

虽然说有美景和热情的俄罗斯人相伴,但胶着而又难以清算的56小时车厢生活,对于不甘寂寞的我来说还是十分漫长,好在我出发前准备了几本书,其中一本就是关于西伯利亚铁路的旅行随笔。在横穿西伯利亚的列车上读着描述西伯利亚铁路的文字,看着有关西伯利亚铁路的胶卷照片,还有比这更应景的事吗?

在火车上,要分辨同隔间的是否俄罗斯人十分简单,看他的随身物品即可。标配红肠、面包、腌肉、速食土豆,辅以自带的红茶和方糖作饮品,填字游戏为闲时消遣,这就构成了列车上的俄罗斯人的生活日常。

西伯利亚列车沿途会停靠多个站点,停留时间依照站点的规模大小从一两分钟到一个小时不等。火车上全面禁烟,虽然大多数俄罗斯人都是烟鬼,但他们却十分遵守火车的规定,等到列车靠站时才匆忙下车抽上两口,连鞋和棉裤都顾不上穿,在烟雾弥漫中蜷缩着身体,场面蔚为壮观。

列车渐渐驶离远东,向西伯利亚地区挺进。车窗外的景观也由昨天火红的林地变为一望无际的雪原和白桦林。对于在广州出生和长大、从没见过雪的南方人来说,冷不防地又被西伯利亚铁路惊艳了一次。

一开门就是雪,像是活在童话世界中。

查看全部

四、伊尔库茨克——安加拉河畔的明珠

Day7  10月23日  伊尔库茨克

火车沿着斯柳江卡、库尔图克等贝加尔湖畔的城市前行,据说这一段的风景异常漂亮,窗外便是深邃且看不到边的贝加尔湖,可惜我在经过这一段时已经完全入夜了,只能脑补一下火车贴着湖边行进的画面。在停靠库尔图克后火车转向北面继续深入,终于在经历56个小时后,列车缓慢开进伊尔库茨克火车站,我人生中第一次亦可能是唯一一次超长途火车旅行也随之结束。

从远东地区到西伯利亚地区,变化最明显的就是温度了。彼时在哈巴罗夫斯克羽绒+T恤就足以应对,但来到气温已经跌破0℃伊尔库茨克,把绒帽毛衣毛裤围巾全拿出来裹在身上才算是勉强能抵御那阵阵刺骨的寒风。

我预订的青旅在安加拉河东面教堂群所在的公园附近,虽然离市中心有一段步行距离,但胜在环境清幽,走几步就能到河边。青旅的环境十分干净整洁,工作人员亦非常好客,帮助我解决了不少行程上的问题。我在青旅订好明天前往奥利洪岛的车票后就出门探索这个城市了。

伊尔库茨克是西伯利亚最大的工业城市、东部的贸易中心,也是贝加尔湖区域最大的城市。伊尔库茨克建于1661年,最初是一座哥萨克要塞。1879年一场大火几乎将整个城市摧毁,随着随后代勒拿盆地的淘金热,以及西伯利亚大铁路的开发建造,伊尔库茨克很快得以重建。现在的伊尔库茨克除了依然保持西伯利亚地区最大工业城市的地位,还是探索贝加尔湖的大本营,是前往奥利洪岛、乘坐环湖小火车的最佳中转站。与此同时,伊尔库茨克也积极发展城市的旅游业,城市中划有一条绿色徒步游览路线,贯穿市里的所有景点,而且每个景点旁都立有介绍牌,十分方便和人性化。

青旅所在的市中心北面几乎是伊尔库茨克建筑精华所在地,集中了许多美轮美奂的教堂,上图是波兰天主教堂。俄罗斯信奉东正教,这个教堂是1758年沙俄政府为当时被流放到此的波兰政治犯兴建的,是伊尔库茨克唯一的天主教教堂。据说教堂内放有一架非常拉风的管风琴,可惜我来回经过几次教堂都是大门紧闭。

斯帕斯卡娅救世主教堂,建于1706年,10年前这里曾经是一座博物馆,如今经过修葺后焕然一新。

斯帕斯卡娅救世主教堂是整个西伯利亚东部最古老的石头建筑,镶板、浮雕、多层的花框等部位散发出浓浓的巴洛克风格。教堂正面上部绘有一幅巨大的耶稣圣像壁画。

教堂前的石碑。

换一个角度看,蓝天白云搭配着白色的墙壁和绿色的屋顶,十分漂亮。

斯帕斯卡娅救世主教堂不远处的基洛夫广场,基洛夫是苏联布尔什维克革命者和重要领导人之一。伊尔库茨克州政府办公大楼坐落于广场中央,大楼前是二战胜利纪念墙和无名英雄烈士墓,长明火在纪念碑前燃烧不息。

沐浴在晨光中的广场十分宁静祥和,漫步其中非常舒服,以致我忍不住拿出随身的面包学梁朝伟坐在广场的空地上喂鸽子。

安加拉河畔的爱情桥,桥两边挂满了大大小小的同心锁。

安加拉河是唯一一条发源于贝加尔湖的河流,而伊尔库茨克则是安加拉河沿岸最大的城市,对岸的烟囱和钩机仿佛就是伊尔库茨克那“西伯利亚最大工业城市”的身份的佐证。

我在河边休憩时,一只流浪猫走过来肆无忌惮地蹭我的小腿,我把包里的面包分了一点给它,它一张嘴就是一大块,吃得可欢,最后我走的时候它就这个表情了。

安加拉河贯穿伊尔库茨克市区,形成一个大湖湾,因此亦造就了这里独特的河畔风光。对伊尔库茨克来说,安加拉河可谓上天的馈赠。

沿着安加拉河往东一直走,有一座西伯利亚开拓者雕像,这是2011年为纪念伊尔库茨克建城350周年而立的。碑上的人物背负弯刀,手执燧发枪,留着一把蓬乱的头发和络腮胡,眼神锐利而坚定,倒也十分符合印象中开拓者的形象。

开拓者雕像对面有一座外形像积木一般的教堂,这是建于1693年的博戈亚夫连斯基大教堂,是伊尔库茨克第二古老的建筑,至今依然保存完好。

博戈亚夫连斯基大教堂的金色洋葱头,非常耀眼。

教堂由长方形、圆柱形、三角锥形等形状元素组合在一起,十分有特点,说起来我也是头一回看到过如此像积木一般的教堂。

巴黎有凯旋门,俄罗斯也有凯旋门,而且还不止一座。伊尔库茨克的凯旋门建于18世纪,门前曾经是一座渡口,乘客上岸后需要经过凯旋门,出示并登记信息后才能进入伊尔库茨克城。在蓝天的映衬下黄白相间的凯旋门显得更加靓丽。

前面我提过,在伊尔库茨克城区有一条绿色徒步游览路线,将市区的所有景点串联起来,沿着绿线走基本就不会错过伊尔库茨克的主要看点。然而在绿线之外,城区的东北边,坐落着一座被称为“伊尔库茨克最美东正教教堂”的喀山教堂。喀山教堂并不在市中心,但我查了下地图发现也不远,简单地吃了午饭之后我便徒步过去。

走过一条河,穿过汽配店一条街,远远就能看见喀山教堂。教堂的外观十分漂亮,浅橙色的墙壁,天蓝色的穹顶,金色的小十字架,第一眼确实有被惊艳到。我把照片发到朋友圈,有朋友在下面留言说像是一个红色主题公园,现在看回照片的确很有这种感觉。

喀山教堂的外观梦幻华美,内部同样金碧辉煌,有些我后来在圣彼得堡探访的救世主滴血大教堂的味道。

教堂是当时为了纪念击退1612年入侵的波兰军队而建的。1936年,斯大林下令将教堂拆除,现在看到的喀山教堂是1993年仿照原来的建筑而重新建造。

教堂内的烛台。

东正教的一大特点是对画像的崇拜,之前在格鲁吉亚的库塔伊西探访过的世遗教堂就是很好的例子。喀山教堂也不例外,内部没有雕塑摆设,而是以鲜艳丰富精美的壁画填满整座教堂。

查看全部

五、贝加尔湖——咫尺之外,无尽的海

Day8  10月24日  贝加尔湖

早上8点半,去往奥利洪岛的汽车如约来到青旅门口,是一辆在俄罗斯和亚美尼亚等前苏联国家非常常见的依维柯。上车后司机继续到附近的旅店接其他旅客,现在是贝加尔湖旅游的淡季,17座的小巴只坐了1对奥地利情侣、1对德国情侣、1个英国人和我共6个人,司机在伊尔库茨克的中央车站稍稍停留了一下后就往奥利洪岛开去。

贝加尔湖有大大小小的岛屿共22个,位于中部偏北的奥利洪岛是其中最大的一个,如果说贝加尔湖是西伯利亚的明珠,那么它就是这颗明珠的心脏,因此奥利洪岛也成为游览贝加尔湖的最理想地点。从伊尔库茨克到奥利洪岛要6个小时,道路起伏但十分平整,窗外是漫无边际的白桦林,景致丝毫不逊色于西伯利亚列车沿途。

午饭过后小巴又开了1个多小时,就来到湖边的渡口,贝加尔湖毫无防备地赫然出现在眼前。

我们全都下了车,在等待摆渡船上岛的罅隙,在岸边默默感受这贝加尔蓝,当然这只是贝加尔湖的幼年期,其究极形态还在后头。

在夏秋两季,上岛的汽车需要通过摆渡船的接送,春季和初冬的融结冰时要通过气垫船摆渡,而待冬季湖面完全结冰后,汽车可以直接开上冰面上岛,可以说一年四季贝加尔湖都呈现不同的景致。

我们的小巴上岛后,继续往奥利洪岛北面中部的胡日尔小镇开去。奥利洪岛一半是森林,一半是草原平地,岛上没有修好的路,路都是经过汽车长年累月的碾压而形成的,因此上岛后一路颠簸不停。在奥利洪岛上,包括前面的伊尔库茨克都生活着不少布里亚特人,我们的司机就是布里亚特人。布里亚特人是蒙古人的一支,拥有黄皮肤、黑头发和高高的颧骨,信仰萨满教,并拥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

上岛后小巴开了半个多小时,终于来到胡日尔小镇。司机把德国情侣送到镇中的其他旅店后,把我们全部人拉到位于湖边的Nikita’s Homestead。Nikita’s Homestead是奥利洪岛最有名的住宿地,这座大规模的木质建筑群也是《Lonely Planet》中当之无愧的住宿首推,可以说奥利洪岛旅游业的发展主要得益于Nikita的推动。

我在奥利洪岛预留了3天,时间算是比较充裕的。但在等摆渡船时已经被传说中的贝加尔蓝迷倒,所以在房间稍事休息后我就迫不及待地出门逛了。

缓缓推开Nikita后院的小木门,贝加尔湖再一次映入眼帘,那种咫尺之外豁然开朗的惊喜扑面而来。

先来一张标准的贝加尔湖身份证吧,远处的是萨满石,这也是许多明信片上的经典角度。

不同时期不同季节不同时间节点的贝加尔湖有不同的美,此刻的它是宁静而又深邃,大如海,蓝似墨水。

贝加尔湖是世界上最年长的湖泊,为世界第7大湖。虽然论面积贝加尔湖比不上里海、休伦湖、密歇根湖等湖泊,但论深度和蓄水量却是淡水湖中的大哥大。贝加尔湖蕴藏着地球全部淡水量的约20%,相当于北美洲五大湖水量的总和,更是超过整个波罗的海的水量。

贝加尔湖在历史上曾是中国的领土,汉代时被称为北海,苏武牧羊之地便是这里。清冷而孤寂,人鸟声俱绝,北海的浩瀚连苏武的寂寞和乡愁也显得微不足道。

现在在岛上的布里亚特人中还流传着苏武牧羊的故事,两千年来,北海已变成贝加尔湖,纵然湖水依然是那样的湖水,但苏武牧羊的痕迹早已无法寻获,只剩下一批又一批来自世界各地的游人面对湖水所发出的赞叹。

从Nikita出来后一直寸步不离紧跟着我的小狗,我走时它也走,我停下来拍照时它也伏下身子等我,于是我帮它拍了一张颇有气势的相亲照给它看,它瞄了我相机屏幕一眼之后就扭过头不鸟我了。

当地的布里亚特人笃信萨满教,萨满教起源于史前时代的中亚和北亚地区,与藏传佛教融合后盛行于蒙古族和藏族中。萨满教并非指某种特定的宗教或信仰,而是具有萨满经验和萨满行为的事物的统称,因此萨满教没有特定的崇拜对象、经书、教条或宗教体系,信奉者只是虔诚地敬畏大自然。奥利洪岛是萨满教的其中一个中心。

既然是中心之一,自然少不了一些具有独特色彩的物件。上图是萨满山上的13根萨满柱,柱子由萨满信徒竖立,上面缠有彩色布条。萨满教认为上帝有13个儿子,其中大儿子负责在人间和地狱巡视,当他来到人间时就是居住在奥利洪岛的萨满山上。

除了萨满山和萨满柱,身份证照中的萨满石也是萨满教另一重要的物件。萨满石是突出于湖边的一块巨大岩石,在萨满的信仰中,因为阿尔泰的神灵寓居于此,所以这块岩石也成了萨满教中最重要的圣地之一。

萨满山上不少树都挂有五彩丝带,这些丝带都带有布里亚特人的祈愿,丝带颜色的不同代表所祈之事也不同。

天色渐暗,晚霞渐露。俄罗斯人将贝加尔湖称为“海”, 确实贝加尔湖辽阔得像海不像湖。

落日的余光照耀着湖边的岩石,仿佛为其披上了一层赭红色的外衣。在这里待了一个下午都没有感到厌倦,庆幸我安排了3天在奥利洪岛,可以尽可能地不放过每一个不同时刻的贝加尔湖。

夜幕下的胡日尔小镇。

之前一直跟着我的自来狗,后来经过看到一帮在追逐打闹的小伙伴,嗖地一声就丢下我混入狗堆中了。而狗堆中的一条小黄狗一看到我,就毅然离队接力跟着我。我在小山坡上拍照,它就一脸忧郁地面向小镇坐着,仿佛在感慨它的江山。

“看看朕为你打下的江山,汪!”

进入初冬,西伯利亚地区日照时间变短,7点不到天基本就全黑了,我也赶紧回去旅店赶晚饭。Nikita的房价中包含早餐和晚餐,考虑到中午大部分游客都会报南北线的团,所以Nikita就没有午餐供应。舟车劳顿了一天打算饭后早点休息,怎料在回去的路上,抬头猛地发现漫天繁星,脑海里突然闪过一个画面,星空下的贝加尔湖!于是我屁颠屁颠地回房间扛上三脚架,又屁颠屁颠地跑到湖边。

今晚的月光又圆又亮,银河自然是没什么希望的了,好在云都聚在山边,才得以看见湖上的点点繁星。

幽蓝色的星空、岿然不动的萨满石,以及最重要的,深邃、宁静、辽阔的贝加尔湖,一切就如同我预想中的画面一样,这是我此行最喜欢的一张照片。

星空下的胡日尔小镇。

初冬的奥利洪岛气温已跌至零下10℃以下,晚上寒风呼呼,即使是把所有的家当都披上了也抵挡不住寒风的入侵,没多久我就败下阵来不得不打道回府,但拍到心仪的照片也算是没有遗憾了。今天中午入住前我就已经在Nikita报了第二天的北线游,因此明天我将往奥利洪岛的北面进发,探索贝加尔湖的另一面。

Day9  10月25日  贝加尔湖

今天调了闹钟早起,本打算到湖边看日出,但起来掀开窗帘发现天空阴阴沉沉的,等了一阵子依然不见转晴,暗暗庆幸昨晚已拍到想要的画面后,便转身睡个回笼觉。

再次醒来后吃了旅店提供的丰盛的自助早餐,又从后院出去拍了一下贝加尔湖,晨光下的贝加尔湖更显一种平静美。

作为奥利洪岛旅游业的先驱,Nikita自然也具备齐全的Tour供选择,常规的南北角游,剑走偏锋式的湖上泛舟和森林徒步等一应俱全,当中最经典的要数北角线路。都说现在是贝加尔湖的旅游淡季,淡成什么一个程度?旺季时停满各种接团汽车和熙熙攘攘人群的Nikita门口,如今环顾四周只有一台车和包括我以内7个背包客,哦还有三条狗。

我的最爱,苏式复古小钢炮,这也是载旅客前往南北线的汽车。司机说这种车至少已经有40年了,虽然老旧,但在没有路的奥利洪岛上非常好使。

小钢炮载着Nikita唯一参加北线Tour的背包客挺进奥利洪岛北部,车上除了我以外其他清一色全是欧洲人,我还重遇昨天一同从伊尔库茨克过来的英国人John。John也是走西伯利亚铁路这条线,不过他和Tony一样都是从莫斯科到符拉迪沃斯托克,和我反着走,然后陆路过境到中国。说实话旅行这么多国家我还真没看过我大天朝的签证,我向John八卦了一下,原来咱们国家的签证页上印的是长城的图案,看得我油然而生出一阵自豪感。

查看全部

六、伊尔库茨克、利斯特维扬卡

Day1110月27日伊尔库茨克

早上又是调了闹钟早起,又是乌云密布,看来我和贝加尔湖的日出八字不合。Nikita的工作人员告诉我,西伯利亚的寒潮马上要来,奥利洪岛也快要到下雪的季节了,那时会比现在美得多,听得我一脸大写加粗的怨念,我来的这几天恰恰是贝加尔湖旅游淡季中的淡季,看来贝加尔湖还要多刷几遍。

依维柯把我带离奥利洪岛和贝加尔湖,窗外都是熟悉的风景,唯一不同的是窗外多了纷纷扬扬的大雪,第一次看到雪的我一路上都难掩兴奋之情。到了青旅以后,我把背包一扔,然后迫不及待地出门了。

虽然积雪的厚度未如理想,而且因为阴天,拍出来的照片不怎么好看,但对于连金黄色的秋季都没经历过的南方人来说,这场纷扬的大雪简直就是西伯利亚的馈赠。

被大雪洗白了的伊尔库茨克和我早两天看到的仿佛是两个不同的城市,我决定沿着绿线再走一遍,然而没踏出多久差点就认不到路了。

被雪堆覆盖着的州政府办公大楼和二战胜利纪念墙,少了一丝庄严感,却多了一份神秘感。

其实州政府大楼所在的位置曾经是喀山大教堂所在地,在苏联时期教堂被强行拆除以腾出地块建造大楼,现在只留下教堂上的一个尖顶放在路边作纪念。

又散步回到安加拉河边,皑皑白雪为整个城市增添一丝浪漫气息。

大雪低温寒风都阻挡不了安加拉河的垂钓者。

沿路的雪景,广东人特有的好奇心驱使我用手舀了一点看上去比较干净的雪上来,我闻了一下发现有点霉的味道,幸好没直接舔下去……

复古的有轨电车依然是我的最爱,可惜电车经过的地方雪堆几乎消融殆尽,找不到好的角度去拍它。

乌里兹基步行街,两边大多是19世纪的石质建筑,银行、商店、餐馆满布,这是伊尔库茨克最古老的步行街之一。

Church for the sake of Mikhail Arkhangel,隐藏在一片居民楼之间,据说这里是海军上将高尔察克结婚的地方。

393

Arsenalskaya大街上的雕塑,一副生无可恋的背包客的模样,它的身后是一家老宾馆。

不得不说伊尔库茨克的绿线真的很方便,全长5公里共涵盖了30个教堂、博物馆、古建筑、雕像等等的游览景点,不费吹灰之力就可以一次过游尽,而且每一个景点都配有一块俄英双语的介绍牌,这在英语普及率不高的俄罗斯极为重要。

对不起当时我没忍住笑出了声。

位于卡尔·马克思大街和列宁大街交汇处的列宁纪念碑,列宁手指的方向就是列宁大街。列宁大街是伊尔库茨克其中一条最主要最繁华的街道,街道两边博物馆、银行、超市林立。

兜兜转转又回到基洛夫广场,这个胜利日的阅兵地以及民众的休闲地。

广场中央的小喷泉,我在旁边坐了很久都没见动静。身后是市内档次比较高的安加拉酒店,但在卢布贬值最厉害的时候这里的房间200多RMB就能拿下。

旁边有对母子在堆雪人,看着他们在到处找枯枝砌雪人的鼻子,我突然灵机一动拣起一个红色瓶盖,“啪”地一声将瓶盖按在雪人的脸上,然后我感受到他们投来的充满赞许的目光(并没有)。

广场还是那个广场,但披上皑皑白衣后,伊尔库茨克那种独有的温情,在暖黄色灯光的照射下瞬间飘散开来,并弥漫每一处。

晚上逛超市时发现有寿司卖,虽然看上去不怎么好吃,但我依然毫不犹豫地扫了两盒。感觉还是亚洲的食物风格比较容易让我接受,即使我现在是身处俄罗斯的亚洲区。

Day12 10月28日 利斯特维扬卡

想要近距离接触贝加尔湖,除了坐5个多小时汽车登上奥利洪岛外,绝大多数旅客都会选择前往位于贝加尔湖和安加拉河交汇处的小镇利斯特维扬卡。伊尔库茨克中央车站每天都有班次往返小镇,去往下一个目的地托木斯克的火车晚上才出发,于是在简单吃过早餐后,我就乘车前往这个贝加尔湖畔的小镇。

查看全部

七、托木斯克

Day13  10月29日  西伯利亚铁路

又是在车厢中度过的一整天。在熟悉了火车上的生活、新鲜感褪去以后,每天都是在看书以及跟俄罗斯人聊天中度过,日子过得胶着而无聊。但不得不承认,直到现在,在西伯利亚铁路上度过的170多个小时依然是我在俄罗斯最怀念的时光没有之一。

随着火车往西伯利亚地区深入,车上的穆斯林也逐渐多了起来。虽然俄罗斯是东正教国家,但国内的穆斯林人口大量存在并正悄然壮大。在18世纪前,俄国国内几乎没有穆斯林,随着领土扩张,相继夺取高加索地区和中亚地区的穆斯林领土,俄国穆斯林民族历史就从此开始。虽然在前苏联民族调整的政策下,大量的穆斯林被迁移至西伯利亚、乌克兰或其他边远地区,但凭借其异于常人的生育能力,现在的穆斯林在1.5亿俄罗斯人口中已占到了2成,而且队伍还在不停地发展当中。

晚上我去打热水冲泡面时,一个头戴小白帽的来自吉尔吉斯斯坦的穆斯林突然拦住我问我的宗教信仰。这个问题我当时在伊朗的时候就曾被不少人当地人问过,作为一名无神论者兼中共党员的我依然按照当时的套路回答他说有啊,我信索尼大法啊。他呵呵,我也呵呵,然后我就走开了。

Day14  10月30日  托木斯克

清晨火车准时开进托木斯克1号站。值得一提的西伯利亚列车到达大城市的时间一般都在清晨,距离不远的话大多就是睡一宿的时间,对于我们这些背包客来说十分方便和人性化。而且火车准点率十分高,我坐的几趟列车无论距离有多远,都是准时准分到达的,很值得称赞。出火车站到旁边的小巴站等公交车,发现托木斯克的气温跟伊尔库茨克没什么区别,不过天气却差得多,阴阴沉沉的没有一丝生气。但既然山长水远来到,天气再差也要打起精神,在旅店卸下行李休息一下我就出门了。

于1604年建城托木斯克位于西西伯利亚区域,托木河的南岸,是西伯利亚最古老的城市之一。历史上曾是犯人的流放地。随着当地的重视,拥有6家主要学术机构、且教授密度居全俄罗斯第一的托木斯克俨然已发展成为西伯利亚地区的教育和科学中心。托木斯克并不在西伯利亚大铁路的主线上,而是通过雷亚尔——阿西诺——泰加铁路与西伯利亚大铁路相连接。

我在最初谋划路线时,觉得如果从伊尔库茨克一口气坐到弗拉基米尔的话时间太长了,就打算在中间找个地方稍稍停留一下。但位于两地之间的城市像新西伯利亚、叶卡捷琳堡、喀山等对我的吸引力都不大,这时眼前适时浮现出Tino大神的帖,里面的托木斯克被西伯利亚的秋色染成一座黄金之城,而且Lonely Planet上也描述这里“不仅有壮丽的雪景,而且一年四季都令人愉快”,于是我大腿一拍就把休整站敲定在这里。

然而丰满的梦想始终敌不过骨感的现实,西伯利亚的深秋已过,秋天的尾巴断了,冬天的头更是见不着,眼下的托木斯克只剩下阴沉的天色和稀稀拉拉的雨水所营造出的萧条感。

托木斯克高等学府林立,居民中大约有1/5都是学生,学术氛围浓郁。这是列宁大街上一家学校的外墙,上面整齐地刻有在各个时代各个领域中有杰出贡献的名人头像,有点像我们小学时的名人廊。

这个在寒风中凌乱的雕像着实吓了我一跳。

沿着列宁大街一直走到尽头,是托木斯克的桦木公园,公园同时也是二战纪念碑的所在地。

公园门口摆放着一台战斗炮车,我想起我在卡拉巴赫擦身而过的那台参与过纳卡战争的坦克车,当时没能去探访实在是一大遗憾。

公园里有一座母子雕塑,是桦木公园乃至整个托木斯克的地标,从母亲把枪交给儿子这一个动作不难猜出雕塑背后的动人情节,而我也恰好等到雕塑前白鸽起飞的一刻,捕捉到这个凄美忧郁的画面。

位于雕塑两边的纪念碑,上面密密麻麻刻有牺牲战士的名字。俄罗斯对于二战的纪念是别的国家所无法比拟的,纪念碑、纪念雕塑、长明火,几乎成为每个俄罗斯城市的标配。

纪念碑下摆满了花束和花圈。

走到公园尽头俯瞰穿过托木斯克的托木河,可惜来得太早河流还没进入封冻期。

带头的那个,你霸气侧漏了。

公园里白桦林的叶子全落光了,只剩下一片光秃秃的树干,但配合积雪和阴郁的天气却别有一番风味。

沿着电车的铁轨往市中心走,Tino来这里的时候刚好是西伯利亚的深秋时节,电车轨道都被两边金黄的树叶簇拥着,十分漂亮。然后再看看我眼前的景象,只能再次无奈地感叹一句来的时间不对。

话虽如此,还是感觉有轨电车这种交通工具无论在哪种天气下拍都很上镜。

天色渐暗,而且又下起毛毛雨,我便不再继续探索这座城市了,绕到托木河的城北段,沿着河岸步行回旅店。

托木河的河岸边有一个几乎是托木斯克最有特色的物件,那就是俄罗斯作家契诃夫雕像。之所以说有特色,那是因为雕像竖立的目的并不是为了纪念,而是为了讽刺。19世纪时,托木斯克仍然是西伯利亚的流放地,当时契诃夫从莫斯科起程前往库页岛,途经托木斯克时刚好碰上河水泛滥,契诃夫在过托木河时险些翻船丧命,自此便对这里怨言不断,甚至在日记本写下“托木斯克一文不值”、“醉醺醺的城市”。后来一直到2004年,藉着庆祝城市诞生400周年之际,托木斯克成功“复仇”,以一张讽刺契诃夫的漫画为原型制作了一座青铜雕塑,并在底下标注“契诃夫在托木斯克,用酒鬼的眼光看世界”。自此“无趣的”托木斯克和“酒鬼”契诃夫便联系在一起了。

Day15  10月31日  托木斯克

今天一早发现窗外竟然放晴了,吓得我赶紧起床洗漱吃早餐。然而当我正准备出门的时候,天气马上转阴,还下起了连绵不断的小雨,看来哈巴罗夫斯克的金秋和伊尔库茨克的雪景换走了我的所有好运气。我在托木斯克只剩下这一天了,没办法只好硬着皮头出门。

经过一晚上雨水的冲刷,今天地面上的积雪更少了。

藏于街角中的教堂,几个金灿灿的洋葱头尤为显眼,典型的俄罗斯教堂建筑风格。

查看全部

八、苏兹达尔

Day1611月1日西伯利亚铁路

数数手指头这是我在西伯利亚列车上度过的第5个日夜了,除了肤色和长相外,我几乎和车厢中的本地人别无二致。检查护照和车票后进入车厢,找到自己的铺位,等待乘务员分发被铺后整理床位,看书或呆坐在床边看窗外的风景,饭点时打热水泡即食面和速食土豆泥,靠站时下车伸展手腿和补充物资,一天就这样打发过去。

火车在停靠鄂木斯克时上来了一帮兵哥哥,原本沉寂的列车瞬间变得热闹起来。车厢中只有我一个外国游客,自然我就成了众人的焦点。但如同我之前介绍的一样,俄罗斯人从来都是被冷漠的外表包裹着,兵哥哥开始时亦只是在路过时与我相视一笑、排队打热水或者上厕所时让我插队。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家相处时间长了以后,他们就开始试探性地与我谈话。当得知我不会俄语时,车上的兵哥们齐唰唰地拿出手机打开翻译软件,借助翻译软件、肢体语言、纸和笔,大家总算能有一搭没一搭地聊上了。兵哥们是去往莫斯科服兵役,除了领队以外其他人看上去都比我小,一问之下果然都是95后的。聊天中他们问得最多的是我对俄罗斯以及俄罗斯人的印象,我说在我们中国很多人都管俄罗斯人叫战斗民族。兵哥们很不解地问为什么,他们俄罗斯根本没有这种叫法。我说可能是因为俄罗斯人看上去冷峻而且民风都比较彪悍。兵哥们的领队听了之后很无奈地打了个比方,如果俄罗斯和中国开打的话再彪悍也肯定吃败仗,因为你们中国人多啊,弄得我们都哭笑不得。

在列车上兵哥哥一直称呼我为Kitanyes(契丹人),称呼中国为Kitan(契丹),而在我之前认识的俄罗斯人中亦有不少是这样称呼。当时我也搞不懂为什么,只是隐约觉得Kitan之于俄罗斯人大概相当于Qin之于伊朗人。后来我在一本关于俄罗斯的旅行随笔集中读到,俄语中的“Китай”其实源于“契丹”一名。契丹族建立的辽朝在中国历史上持续了长达200余年,12世纪时,耶律大石西进中亚,建立起强盛的西辽,成为中亚霸主。这一时期西辽与中亚、西亚以及欧洲各国在政治、经济、文化上均保持密切的联系,加上亚欧大陆中西部国家对偏安江南的宋朝一无所知,于是便误以为整个中国都在契丹的统治之下,自然而然契丹就成了中国的代称。随后,同样将中国统称为“契丹”的蒙古人横扫亚欧,俄罗斯在其长达200多年的统治下或多或少受到影响,也一同将中国称为“契丹”。时至今日,在俄罗斯和使用斯拉夫语的国家中,还在用“契丹”来指称“中国”的人依旧不少。

聊天、说笑、自拍(-_-)、唱歌……52个小时的火车旅程中有将近1/3的时间都在和兵哥们的相处中度过,虽然车厢中基情四射,但却是我在后面不断怀念的时光之一。印象最深的是一幕是谈起有关打仗时我无意中说了句“中国,俄罗斯,一起打美国”,然后整个车厢的兵哥哥立马就欢呼沸腾呐喊起来,逐一过来跟我击掌抱拳。所以说在西伯利亚铁路上最愉悦的事便是与各不相同的俄罗斯人交流,列车车厢生活是走近俄罗斯人的绝佳方式没有之一。

Day1711月2日西伯利亚铁路

依旧是在火车轨道上度过的一整天,我刷新了下地图,发现列车已经跨过亚欧大陆的分界线乌拉尔山脉,进入到欧洲区。这是我第二次横跨亚欧大陆,过程如同第一次一样平淡平静且毫无仪式感。

车厢内温暖如夏,而车厢外却是覆盖着白雪的站台。初升的旭日映照着即将分离的情侣,这些电影电视中上演的戏码是沿线最常见的、属于西伯利亚铁路的温情。

Day1811月3日苏兹达尔

列车在接近中午时进入弗拉基米尔火车站,终于结束了52小时的火车旅程,同时也是我在俄罗斯最后一次超长途火车旅程,和兵哥哥逐一到别后我便下车踏出站台。弗拉基米尔是众多金环小镇中的一员,但我此行的目的地并不是这里,而是距离这里40分钟车程的另一个金环小镇苏兹达尔。

从弗拉基米尔开往苏兹达尔的班车非常多,几乎半小时一班。下车后我在附近的小餐厅点了碗红菜汤,就着面包吃,依然非常美味。弗拉基米尔的汽车站就在火车站对面,第一次在俄罗斯坐客运班车,一进到车站,眼前清一色全部都是大妈大爷,感觉不用指望会有人说英语了。好在我早有准备,事先将苏兹达尔的俄文名称抄在本子上,再对照车站显示屏上的班次信息,将发车时间、目的地、车票数写在本子上给柜台的大妈看。大妈看了一眼就马上明白了,啪啪啪地在计算机上按了价钱,然后交费,拿票,完事。

很多朋友都问我跑这么远这么长时间,语言问题怎么解决。其实就我旅行经历来看,一些热门旅游地里的或者面向游客的商贩和店铺,基本都懂一些简单的日常英文会话。即使到了不通英文的地方,如伊朗的小镇、亚美尼亚、俄罗斯的远东地区和西伯利亚地区,我们还有肢体语言这一全世界通用的沟通方法。我在亚美尼亚还听民宿主人说起一位曾投宿他家的来自中国的花甲老人,他在完全不懂英语俄语亚美尼亚语格鲁吉亚语的情况下,独自在外高加索地区浪了半个多月。所以说如果真有决心走出去,平时一直掂量着的思量着的问题其实根本就不是问题。

汽车离开弗拉基米尔后一路北行,阴天下两边窗外都是一片凋零的景象,忽然远处云雾散开,露出一点点蓝天。其实打从离开奥利洪岛后我就没有看到过蓝天白云和阳光了,希望拨开云雾的这点蓝会为接下来的旅程带来一点好运吧。

在我打瞌睡的工夫,汽车就已经开进苏兹达尔中心2公里以外的汽车站,、等要在这里下车的乘客下完以后,司机翻了翻车前的牌子,客运班车摇身一变成为了公交车。司机过来向车内的乘客收取14卢布的车资后,又继续往苏兹达尔中心区域开去。

没开出多久,我就看到我要去的贸易长廊。我让司机把我放在长廊旁的三叉路口,然后穿过长廊,沿着弯曲的卡缅卡河往下走,找到事先预定好的民宿Elena家。Elena家是一座建在河边的独栋小木屋,距离中心区域5分钟的步行路程,但周遭却安静得仿佛世外桃源,地理位置非常不错。小木屋共有3个小单间和1个厨房,想起接下来圣彼得堡和莫斯科那无可避免的高物价,我随即决定接下来几天的早午晚餐都在民宿自给自足。

晚上正准备洗澡时,我鬼使神差地拉开窗帘把头伸出窗户往外探,猛地发现白天的乌云褪去不少,隐约可见点点星空。于是我赶紧把脱下的衣服全穿上,扛着三脚架爬上卡缅卡河旁的小山坡寻找好的地点。

苏兹达尔乃至整个金环地区的教堂都非常多,我所住的民宿对岸就有一座连地图上都找不着的古老教堂,悠扬而清脆的钟声准时唤醒每一个早晨,无比美妙的感觉。

中心区域的贸易长廊和圣尼古拉斯圣十字教堂,苏兹达尔的教堂基本都是以白色为主色调,可以想象到深冬时被白雪覆盖的小镇必定更加迷人。

列宁大街一侧的复活教堂,教堂的钟楼是俯瞰苏兹达尔的绝佳场所,这是我之后两天的目的地之一。

初来乍到而且还是夜晚,在彻底建立安全感之前我不敢走远,只在贸易长廊四周随意走走。这边的光污染有点严重,但在暖黄色的街灯的映衬下倒也意外得到“星空下的秋色”这一独特的画面,超长途火车带来的疲倦感一扫而空。

Day1911月4日苏兹达尔

虽然调了闹钟,但是还是成功赖床了。我在苏兹达尔逗留3天,时间算是较为充裕,也就不需要到处刷景点了。俄罗斯幅员辽阔,可看可玩的实在是太多了,偏偏俄罗斯个人旅游签证的停留期最长只有30天,仅仅是足够让我坐完一程完整的西伯利亚铁路,其他的诸如有冰火两重天之称的堪察加半岛、基日岛上的木质教堂、北极圈中的不冻港摩尔曼斯克等等,只能留待日后有机会再访了。因此有别于上一趟横跨亚欧非之行的拼命赶路,这次俄罗斯穿越之旅就选择比较休闲随意的方式,从纵深中去发掘西伯利亚铁路的沿线风情。

Elena家对岸每天准时用钟声唤醒我的小教堂,昨晚只看到星空下模糊的轮廓,今天才得见真容。教堂比较低矮,只比普通民居高出一点。

连接卡缅卡河两岸的小木桥。

虽然初冬已至,但在苏兹达尔的一些街角还是可以隐约见到一丝仅存的秋色。

攀上贸易长廊前的高地俯瞰卡缅卡河,一派恬静的感觉,苏兹达尔应该是众多金环小镇中最具田园风光的一个,无奈天气君太不给力了。

莫斯科人有一种“环”的情结,打开莫斯科地铁图就不难看出。据说当年苏联国际旅行社的老板们为莫斯科附近的景点构思新的推广方案时,顺手画了一个从莫斯科开始,又在莫斯科结束的圈,金环就这样形成。听上去似乎有点儿戏,但这个圈其实也不是随手画的。金环包括有8个小镇,分别是弗拉基米尔、博戈柳博沃、苏兹达尔、科斯特罗马、雅罗斯拉夫尔、乌格利奇、大罗斯托夫,以及谢尔吉耶夫镇。这些小镇不仅拥有由洋葱形圆屋顶、要塞城堡、带樱桃果园的姜饼小屋等经典元素组成的纯粹的俄式田园风光,更是年代久远的历史文化名城,其中有的小镇其价值和地位堪比莫斯科,例如我现在所身处的苏兹达尔。

苏兹达尔被奉为金环上的一颗钻石,同时也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重点保护的人类文化遗产,当莫斯科还只不过是一片棚屋区时,苏兹达尔已经是一个王国的首都了,可见其历史的久远。书籍中关于苏兹达尔的最早记载始于1024年,但其实从9世纪开始苏兹达尔就已经有人居住。12世纪时,苏兹达尔成为俄罗斯的前身国基辅罗斯的领地,现在看到的大量的修道院和教堂就是从此时开始修筑的。后来蒙古人的铁蹄踏进俄罗斯,苏兹达尔不能幸免地遭到焚毁破坏。直到16世纪在第一位沙皇伊凡四世的统治下,苏兹达尔成为了主要的宗教中心和重要的商业中心,整个城市得以重建,商业贸易亦随之兴旺起来。1864年,当地的商人没能成功说服政府,令在建的西伯利亚铁路穿过苏兹达尔。不通火车,以及后来俄国政治中心的西移,苏兹达尔就这样成功地被逐渐隐没在历史的角落里,成了一处与世无争的世外桃源。

苏兹达尔保存着极具传统俄式风格的古建筑群,其中包括各种修道院、教堂和民居。这是昨晚在星空下拍过的圣尼古拉斯圣十字教堂。

这几天多次路过的贸易长廊,这也是苏兹达尔最中心的部位。贸易长廊建于1806至1811年间,是第一座帝国风格的城市建筑。

鼎盛时期的贸易长廊聚集了过百家商户,热闹程度可想而知,而如今则只剩下一两家餐厅和日用品店,与“贸易长廊”的名字相去甚远。

倒是白天时在长廊的另一头聚集了不少来摆摊的大妈大叔,卖一些蔬果、自家酿制的饮品和酱料以及油画,闲时在这里随便逛逛也挺不错。

紧邻贸易长廊,有4座教堂,这是建于1719年的复活教堂,原址上是一座被烧毁的木教堂。

教堂大门紧闭,无法进入参观。就外观来说复活教堂没什么值得称道的地方,但攀上旁边的钟楼楼顶能俯瞰整个苏兹达尔小镇,不过现在天气不好,我就先缓一缓。

在贸易长廊的广场上远远就能看见苏兹达尔的克里姆林宫。“克里姆林”在俄语中是“要塞、城堡”的意思,不仅仅是莫斯科,俄罗斯的许多城市都拥有自己克里姆林宫。苏兹达尔的克里姆林在公元10世纪时就已经存在,比莫斯科的克里姆林宫还要古老,可以说是整个小镇的起源。

城堡中最吸睛的莫过于建于13世纪20年代的圣母圣诞大教堂,别致的蓝色圆顶上镶嵌着闪闪发光的金色星星,典型的俄式风格教堂。

随后圣母圣诞大教堂亦经历过一些破坏,现在只有建筑下部仍然保留着最初的白色石块,其他部位则是在16世纪时被重新修葺。

查看全部

蓝天瞬间覆盖整个小镇的上空,我是有多久没遇到过如此给力的天气啊。

于是被托木斯克的阴雨天折磨了几天的我也不急着去刷景点,因为晴天下的苏兹达尔基本就是一步一景。

政府部门旁的树木在阳光的映衬下透出一种张狂的金黄。

路上的木房子,我不由自主地想起托木斯克的木屋区,很是怨念,如果当时的天气像现在如此完美的话那么拍出的照片就不致于死气沉沉。

原本正在葛优躺的肥猫看到我蹲下拍照,马上上前来蹭我的脚,然后又在我面前滚草地卖萌,我撕了2片面包给它,它吃完以后就拍拍屁股走了,比我家的那只还拽。

列宁大街上的圣袍解救修道院,在蒙古人入侵之前就已经存在,但修道院内外都正在维修,我就没进去凑热闹了。

光线特别好,在大街上随便走走就已经感到很舒服。所以说出门在外,好天气是出好照片的基本,阴天的时候端起相机也不知道往哪拍。

不一会儿就走到优锡米乌斯救世主修道院区域了,临近入口的马路两侧还挂起修道院的指示牌,十分有心思。

入口处宏伟的牌楼。优锡米乌斯救世主修道院是苏兹达尔最大的修道院,始建于14世纪,最初的目的是为保卫城镇的北入口。16世纪到17世纪时,在瓦西里三世、伊凡四世和贵族波扎尔斯基家族的资助和支持下,修道院进行了大范围的扩建,最后成了今天所看到的规模。

进入修道院后第一眼看到的就是这座门牌式教堂,天使报喜门楼教堂。我之前在外高加索同样是信仰东正教的地区游历过一段时间,也是第一次看到构造如此特别的教堂。

门楼教堂前的树叶仍未完全凋零,点点黄叶在阳光的照耀下特别温暖。

修道院中另一座教堂,主显容教堂,其特别之处在于顶上的7个洋葱头,可惜我没找到好的角度把所有圆顶同时纳入镜头中。

主显容教堂建于16世纪90年代,外观采取12至13世纪流行于弗拉基米尔和苏兹达尔地区的建筑风格。

教堂内部也是典型的东正教装饰风格,但壁画看上去要比克林姆林宫圣母圣诞大教堂上的残破不少。

入口处的一些展品,都是俄语介绍,因此没看出个所以然。

教堂外安放着一尊德米特里·米哈伊洛维奇·波扎尔斯基公爵的坟墓。波扎尔斯基是1612年把波兰入侵者赶出莫斯科的军队将领,其家族在苏兹达尔地区拥有世袭领地。

1525年建造的圣母升天教堂兼修道院食堂,与古老的修道院院长住所相连,内里有一个小小的艺术展。

与主显容教堂齐高的大教堂钟楼,建于16世纪和17世纪之间,从上午11点至下午5点,每逢整点钟楼上都会传来悠扬和谐的钟声。值得一提的是钟楼的幽古的钟乐至今依然是以人力敲奏,铜钟的大小和形状不一,因此能敲奏韵律各异的乐声。

刚好我赶上了下午的奏乐,晚钟悠长,古老的祈祷之声穿过座座庄严圣洁的白色建筑,令在场的所有游客都沉醉其中,这是一种难以用言语形容的美妙感觉。

修道院北部是古老的修道院监狱,是在1764年为了关押宗教异己分子而建的,建筑相对来说比较简陋,现在主要是用以展出一些曾被羁押在这里的知名囚犯的有关物品。我在里面看到有不少关于斯大林的介绍,可恨的是展馆同样没有英语介绍,而我也不懂俄文因此无法读懂。监狱旁边是圣尼古拉教堂兼医院,现在同样是被用作展览馆,展出不少黄金珍宝和兵器。

查看全部

九、弗拉基米尔——古公国与石教堂

Day21 11月6日 弗拉基米尔

说起弗拉基米尔,可能有的人会联想起俄罗斯总统普京,普京的全名是弗拉基米尔·弗拉基米罗维奇·普京,然而普京和弗拉基米尔这个城市没啥关系,普京的出生地是圣彼得堡,而弗拉基米尔只是它的一个姓而已。

和苏兹达尔一样,弗拉基米尔的历史比莫斯科还要悠久。1108年,弗拉基米尔·莫诺马赫大公在弗拉基米尔建城。1157年,统治罗斯托夫和苏兹达尔等地的安德烈·博戈柳布斯基大公将政治中心设定在这里,弗拉基米尔由此成为基辅罗斯公国的首府。在安德烈·博戈柳布斯基及其继承者弗谢沃洛德三世的统治下,不到100年时间弗拉基米尔就迅速发展并繁荣起来。后来随着1238年蒙古人的一系列毁灭性入侵和劫掠,弗拉基米尔逐渐走向衰落,直至15世纪后,首府地位才逐渐转移至莫斯科。虽然政治和经济中心的地位不再,但弗拉基米尔的文化在基辅罗斯的历史上都留下了深深的烙印,特别是在弗拉基米尔教堂中所采用的石雕艺术,对莫斯科乃至俄罗斯其他城市的石制建筑产生重要影响。

由于曾经是公国的首府,并且是西伯利亚铁路主线上的站点,现在的弗拉基米尔与苏兹达尔相比,少了一分安宁,却多了一分繁荣,少了一份世外桃源的感觉,却多了一份不太完整的现代感。

回到弗拉基米尔汽车站,我先去对面的火车站寄存背包,俄罗斯的几乎每个火车站都有行李寄存服务,这点和台湾一样非常赞。弗拉基米尔的看点并不多,主要有火车站附近的几座精美的石教堂,所以我只在这里预留了一个下午的时间。

莫斯科大街上的一座搜不到名字的教堂,教堂所在的区域像是一块私人领地,有门禁和保安站岗,不过我还是很轻易地进去参观。

无论是外观还是内饰都乏善可陈,但在安静的环境与门外熙熙攘攘的莫斯科大街形成鲜明的对比。

教堂旁的雕像。

我在上面提到,弗拉基米尔的石雕建筑艺术对俄罗斯的建筑产生深远的影响,而弗拉基米尔石雕建筑中的佼佼者要数这座圣德米特里大教堂。

圣德米特里大教堂建于1193年至1197年之间,当时是弗谢沃洛德三世大公宫殿内的一座教堂。圣德米特里大教堂是弗拉基米尔石雕艺术顶峰的代表作,令其享负盛名正正是教堂外壁上那密密麻麻的浮雕作品。

教堂采用石灰岩作为建筑材料,除了本地的工匠外,当时从欧洲赶来的工匠也参与了建造,因此教堂也融合了罗马式的建筑风格。

教堂外墙的浮雕有着相当丰富多彩的形象,包括圣人、英雄人物、动植物等。北侧的墙壁上,刻画的是弗谢沃洛德三世大公手抱婴儿的场景。

另外两面则描绘了鸟儿和野兽陶醉在旧约圣经中的大卫王用竖琴所弹奏出的音乐中的情景。

虽然教堂今天闭门谢客,但高大穹顶所营造出来的气势以及精美雕刻所体现出来的细腻,足以令人在这里驻足良久,圣德米特里大教堂是我看到过的外立面最精美的教堂之一。

教堂身后有一片高地观景台,远处的西伯利亚列车和克利亚济马河被或金黄或火红的植物簇拥着,十分漂亮。

紧邻着圣德米特里大教堂的,是规模更大、资历更老的弗拉基米尔圣母升天大教堂。

圣母升天大教堂由安德烈·博戈柳布斯基大公建于1158年,12世纪80年代时经历了一场大火,借着随后修复的契机向四周扩散,最终成了今天的规模。和圣德米特里教堂一样,圣母升天大教堂也是采用白色石灰石作建筑原材料,辅以精美的雕刻作装饰。在12到15世纪期间,圣母升天大教堂成为当时统治者加冕的场地。在莫斯科的克里姆林宫内,其中一座同名教堂就是以圣母升天大教堂作为建筑蓝本。

教堂内部庄严肃穆,除了摆放有历代大公的灵柩外,还保留着12世纪时的壁画,其中最震撼的是绘制于1408年的壁画《最后的审判》,壁画从唱诗班席一直延伸至中厅和走廊的内墙上,可惜教堂内严禁拍照,这里就没有图片了。

教堂紧挨着的是建于1810年的钟楼和建于1862年的圣乔治礼拜堂。

圣母升天大教堂所在的区域被辟为一街心公园,尽头的高地上矗立着一尊弗拉基米尔的开城着弗拉基米尔·莫诺马赫大公的雕像,远远看去,雕像居高临下,威风凛凛。

在高地上远眺,相对来说我更喜欢苏兹达尔的田园风光。

位于中心区域的圣三一教堂,教堂以红砖砌成,这在金环地区比较少见,现在这里是水晶、漆器人像和刺绣博物馆。

查看全部

十、圣彼得堡

Day2111月6日圣彼得堡

在我去过的城市中,圣彼得堡的城市史并不算长,只有短短300多年,但每次说起圣彼得堡的名字时,或多或少都感觉到一丝浪漫色彩。如今贯穿圣彼得堡的涅瓦河,在当年其入海口周围地区还只是一片沼泽,但优越的地理位置使其成为附近国家的必争之地。17世纪时,瑞典人夺得了这片地区的控制权,从而形成一个以芬兰湾为中心的波罗的海帝国。17世纪末,彼得大帝即位成为沙皇后,便一直寻求机会重建俄国在波罗的海乃至整个欧洲的地位。1700年,俄国与瑞典之间的大北方战争正式打响。期间,1703年,彼得大帝登上涅瓦河三角洲上的兔子岛为彼得保罗要塞奠基,并围绕要塞开始兴建自己的城市。同时,彼得大帝还按照荷兰人的方式,用自己的名字将这里命名为圣彼得堡(Sankt Pieter Burch),圣彼得堡的历史由此展开。

当时的圣彼得堡仍然是一片无人聚居的区域。1712年,彼得大帝将首都从莫斯科迁到这里,并征募大批农民和欧洲的建筑师、工匠到圣彼得堡,开始着手建设这座新城。到1725年彼得大帝去世的时候,圣彼得堡已经拥有超过4万人口,并成为俄国90%对外贸易的进行地。

彼得大帝死后,俄国的首都再次经历了变迁,及后女皇安娜·伊凡诺芙娜再次将首都迁回圣彼得堡。1741至1825年,在伊丽莎白女皇、叶卡捷琳娜大帝和亚历山大一世的统治和主持下,一系列华丽的宫殿、政府大楼、教堂等建筑在圣彼得堡拔地而起,圣彼得堡成为了欧洲最宏伟的首都之一。

19世纪中期农奴制的废除,以及末期达到顶峰的工业化,使得大批贫穷的工人涌进这里,肮脏、混乱、不满、疾病蔓延整座城市,圣彼得堡成为罢工和政治暴力的温床,潜藏已深的反政府革命势力开始酝酿。1905年,一群罢工工人在冬宫前进行游行请愿时,遭到军队的开枪镇压,事件随即成为同年革命的导火索。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因为圣彼得堡名字中的有敌对国德语的发音,在爱国主义浪潮的推动下,圣彼得堡这一名字被俄式的“彼得格勒(Petrograd)”取代,“格勒”在俄语中是城市的意思。1918年3月,由于担心德国会进攻彼得格勒,新成立的苏维埃政府将首都迁回莫斯科。

1924年列宁去世后,彼得格勒更名为列宁格勒,在随后的20世纪30年代成为斯大林工业化计划的核心地。1941年德国进攻苏联,德军只用了2个半月就抵达列宁格勒郊外,希特勒甚至扬言“要从地球上抹去这个布尔什维克的诞生之地”。随后的1941年9月至1944年1月,是列宁格勒历史上最为黑暗的日子:在被德军围困的将近900天里,城内有60多万人死于轰炸、饥饿、疾病和严寒,3000多座建筑物被毁,街道变成瓦砾堆,整个城市面目全非。惨痛的代价最终换来反围困的胜利,1944年1月27日,德军的围困被全面击破,列宁格勒艰难地取得拉锯战的胜利。这一天除了是列宁格勒保卫战的胜利日,也被俄罗斯联邦政府设为“俄罗斯军人荣誉日”,列宁格勒在战后被称为“英雄城市”。

1991年苏联解体后,列宁格勒进行全民公投,恢复了圣彼得堡的旧称。2003年,为庆祝圣彼得堡建城300周年,政府花大手笔将这座城市修葺一新。说起圣彼得堡的修葺,就不得不提普京和梅德韦杰夫。这对好基友同是出身于圣彼得堡,因此在从政当权后,他们俩都不约而同地重点发展这座城市。现在的圣彼得堡虽然不再是首都,但这里依然是俄罗斯公认的文化和艺术中心,而且处处充满浪漫气息,这种宛若女神般的气质是俄罗斯的其他城市、包括莫斯科所无法比拟的。

弗拉基米尔到圣彼得堡只需14个小时的火车车程,刚好是吃个晚饭睡一宿的时间。圣彼得堡有5个火车站,从莫斯科以及西伯利亚地区过来的列车都停在莫斯科火车站。比起我之前去的几个城市的火车站,莫斯科火车站显然要更具规模,里三层外三层上下又几层的车站差点把睡眼惺忪的我搞懵了。

圣彼得堡的地铁站虽然不如莫斯科的富丽堂皇,但也比国内千篇一律的地铁站有看点多了。这是青旅附近的Admiralteyskaya地铁站,据说是除了朝鲜外最深的地铁站。扶手电梯单程就要3分多钟,每次出门坐地铁都颇有一种下去一趟天荒地老海枯石烂、上来一趟沧海桑田物是人非的感觉。

我预订的是距离冬宫最近的青旅,步行到冬宫广场10分钟不到,距离热闹的涅瓦大街也才5分钟路程,地理位置相当不错。我到的时间太早,房间里的其他房客仍在熟睡当中,我就先不进去打扰了,吃个早餐,简单梳洗一下就出门了。

在符拉迪沃斯托克认识的莫斯科大学生Ilya曾经跟我说过,莫斯科是很典型的俄罗斯风格的城市,而圣彼得堡则是一座欧洲城市。这话不假,一拐出涅瓦大街,一阵浓浓的欧式风情扑面而来,这种感觉比当初在格鲁吉亚的第比利斯游荡时还要强烈。

这就是圣彼得堡最繁华最热闹的涅瓦大街,当然现在时间还早所以街上的行人不多。涅瓦大街西起冬宫旁的海军部,东与莫斯科火车站相连接,这条长2.5公里的道路是圣彼得堡的购物中心以及娱乐和街头生活的焦点,每个到圣彼得堡的游客一天都会跟它打几次照面。

涅瓦大街可谓一条繁华热闹但又不失艺术感和历史感的道路。大街两旁点缀着许多广场、桥梁,以及精美的建筑,而建筑上的各种雕刻细致的外立面和栩栩如生的雕塑更是令我大饱眼福。

胜家公司大楼,外饰精美分满100分,这里的原址曾经是胜家缝纫机公司的总部。

圣彼得堡是一座庞大的城市,市区散布于众多大大小小不同的岛屿上。但最最主要的看点都集中在涅瓦大街周围的广阔区域中,重要的景点基本都能靠步行到达。我在涅瓦大街上逛了一个来回,时间也差不多了,于是便马上奔去在圣彼得堡的第一个景点、也是此次西伯利亚之行教堂方面的最大杀器——救世主滴血教堂。何以称其为大杀器,这里我先卖个关子,先绕到教堂外看它的外观。

我想除了冬宫以外,99%的游客都会把救世主滴血教堂列为在圣彼得堡的另一个必游之地。高大的穹顶、令人眼花缭乱的外装饰,使得它成为涅瓦大街上令人无法错过的焦点。

救世主滴血教堂兼具巴洛克和新古典主义风格,建造时很大程度上参照了莫斯科的圣瓦西里大教堂,但我个人觉得救世主滴血教堂的气势更为恢弘,彩色瓷砖、搪瓷青铜板等的装饰也更为华丽。最吸睛的莫过于教堂顶上那五光十色的洋葱头,可惜遇上阴天,不然拍起照来一定十分上镜。

教堂始建于1883年,为的是纪念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而教堂所在的地点,正是其于1881年被主张推翻帝制以建立农村公社的恐怖组织“人民意志”所炸死的地方,这也是教堂那可怕的名字的由来。教堂建设进度缓慢,一直到1907年才算是正式完工。及后,教堂虽然挺过了二战以及红色政权时期的破坏,但内部却被严重毁坏,因此政府不得不于上世纪70年代开展修复工作。修复工程持续至1997年,比当初的建设工期还要长,于是救世主滴血教堂经常被称作“那座花了24年建好,又花了27年装修的教堂”。至于“27年装修”的价值究竟体现在哪里,答案就在教堂的内饰上。

我想每个进到教堂的游客都会情不自禁地发出“WOW”的惊叹,同样是东正教最擅长的用华丽的壁画铺满教堂的装饰风格,但救世主滴血教堂的壁画更加金碧辉煌和丧心病狂,眼睛都快要被亮瞎掉了好么。

我在格鲁吉亚时也看过不少类似的具有马赛克拼图和壁画的教堂,相比之下格鲁吉亚的因为破旧而带有一种历史的厚重感,相反救世主滴血教堂的壁画因为刚修复不久,加上空间宽敞开阔,所以更具有一种富丽堂皇之感。

镶嵌画的细节,描绘的是旧约圣经上的情节。

刚刚也提到,虽然教堂的历史不算长,但经历的劫难却不小。1917年俄国革命后,救世主滴血教堂遭到洗劫和劫掠,内部被破坏得面目全非,随后苏联政府关闭了教堂。二战时,列宁格勒由于被德军围困而引致严重饥荒,救世主滴血教堂被用作粮食仓库。1970年7月,教堂开始了漫长的修复工程,直到1997年8月才修葺完毕并重新开放。

细看这些精美绝伦的马赛克拼图和壁画,就不难明白那27年的装修时间究竟花在哪里。

查看全部

与救世主滴血教堂不同,喀山教堂更像是当地人祈祷的场所而非旅游景点。进内参观时要严格遵守东正教的礼仪,男性不能穿短裤,女性要披戴头巾。教堂内放置有一尊喀山圣母像,信徒们络绎不绝地排成一字长龙,等待着亲吻圣像。教堂内部大量地运用了抛光岩石,使其看上去像是一座宫殿。4列圆柱将高大宽敞的长廊型的主堂分隔开来,中央的穹顶辉煌华丽,十分值得一看。可惜教堂内部不允许拍照,这里就没有照片了,建议有时间的都来亲身感受一下不一样的东正教教堂风格。

用了一个上午参观完涅瓦大街上的两座重要教堂,然而今天的教堂之旅还没结束。在涅瓦大街所在的海军部区东北角,矗立着一座蓝白相间的修道院,斯莫尼尔修道院。我在网上看过有关照片,虽然亮点不足,但建筑外形算是颇为别致。圣彼得堡只有5条地铁线路,不足以到达这座庞大城市的每一个角落,于是靠着强大的谷歌地图,我成功坐上了前往修道院的标识和报站全是俄文的公交车。

斯莫尔尼修道院建于18世纪中期,其绝大部分建筑都是出自意大利建筑师拉斯特列利之手,我于明后两天探访的冬宫和叶卡捷琳宫他都有份参与设计。修道院最精华的部分就是中央的斯莫尔尼大教堂,设计建造的灵感来自于巴洛克建筑的细节以及俄国旧式修道院特有的鳞次栉比的尖塔和洋葱头。

然而我说这么多并没有卵用,因为我去的那天斯莫尔尼教堂正在维修。虽然透过脚手架间的罅隙我还是能勉强窥得教堂的真容,但对于如此一个别致典雅的教堂来说甚是遗憾。教堂有一座高63米的钟楼,登顶可以俯瞰圣彼得堡,不过今天这个状况自然是不能攀登了。

斯莫尔尼修道院的修建是为了纪念女沙皇伊丽莎白·彼得罗芙娜。伊丽莎白是彼得大帝和叶卡捷琳娜的女儿,当时在被禁止继承皇位后,她选择来到这里当一名修女。1741年,只有1岁大的伊凡六世在政变中被推翻,伊丽莎白决定放弃修道院的生活重返宫廷继承皇位,期间她一直资助斯莫尔尼修道院和教堂的修建。

斯莫尔尼修道院及旁边的斯莫尔尼宫曾经是列宁的办公地和居住地,以及苏维埃政权的中心。如今斯莫尔尼大教堂主要用作展览厅和音乐厅,而环绕着教堂的修道院建筑则由圣彼得堡各部门政府机构使用。

同样都是信奉东正教,虽然感觉圣彼得堡城内的教堂在密度上比不上格鲁吉亚的第比利斯,但胜在这里的每一座教堂都饱含精华和亮点,而且特色都不尽相同,三家教堂看下来基本花去了大半天的时间。从斯莫尔尼修道院出来后时间也不早,我赶紧返回涅瓦大街附近,探访另一座在圣彼得堡乃至整个世界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的教堂。

18世纪时,圣伊萨基耶夫斯基大教堂所在的地方上有过一座同名的木制小教堂。1818年,沙皇亚历山大一世打算重修这座教堂,于是便通过设立比赛而选定重修工程的设计师,来自法国的建筑师奥古斯特·德蒙费朗最终赢得比赛。在工程开始之时,德蒙费朗一共设计24种方案呈请沙皇,但因为缺乏足够的实践经验,方案中多多少少都存在瑕疵。为此亚历山大一世专门成立一个建筑团队,对德蒙费朗的施工方案进行修改,重建工程这才开始。随后继位的尼古拉一世试图令教堂变得更为华丽,专门为此量身订造出一条铁路,用以运送采购自芬兰的石料。最终经过40年的漫长时间,直至1858年圣伊萨基耶夫斯基大教堂才正式完工。

圣伊萨基耶夫斯基大教堂十分巨大,要到对面马路才能拍到整个教堂的全景。大教堂高约102 米,侧面有3扇用橡木制成的巨门,门上刻有精细的浮雕,所表现的都是福音书的故事情节。每扇门重达20 吨,面积为42 平方米,可能光是看文字数据没有什么概念,大家看上图巨门和成人的对比就能体会到了。

圣伊萨基耶夫斯基大教堂上有一个360°观景台,可以俯瞰整个圣彼得堡,日落时间还没到,我就先进去参观教堂内部。因为刚刚被救世主滴血教堂亮瞎双眼,所以教堂内部也没带给我多少意料之外的震撼,不过还是有许多值得细细品味的地方。教堂内部十分宽敞,能同时容纳近万人,各种珍惜石料也使其显露出华丽和庄重感。

主祭坛有一座巨大的圣像壁,每幅圣像都辅以白色的大理石作框式,6条乌拉尔孔雀石壁柱将圣像分隔开。据说仅仅是建造这个圣像壁的花销就已经占去整个工程费用的10%。

值得一提的是正中央足足有过百米高的穹顶,其直径达25米,规模之大估计在世界也能排上前列。穹顶的壁画是著名画家卡尔·布留洛夫的作品《玉座上的圣母玛利亚》,特别的淡蓝色调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眼球。

装饰巨门的浮雕,其精致和气派也是把我看醉了。

与360°全方位无死角地铺满壁画的救世主滴血教堂相比,圣伊萨基耶夫斯基大教堂少了一分富丽堂皇,却多了一分庄严肃穆。壁画+大理石+浮雕的混搭,使其既像是一座融入画中的建筑,也像一幅描绘建筑的画作。单是内部的那精湛的装饰,就已经值得掏钱买票进来。

圣伊萨基耶夫斯基大教堂是圣彼得堡为数不多的可以攀登俯瞰的教堂。登楼的楼梯不在教堂内部,需要另外买票从另一个门口进去。为了弥补不能登上斯莫尔尼教堂的遗憾,我自然也是乖乖地掏钱买了登楼的门票。

虽然登楼的楼道又陡又窄,但当踏出观景台的那一刻,就瞬间觉得值了。圣彼得堡几乎没有高楼大厦,放眼望去,视野十分开阔,城市天际线亦极为漂亮。我尚未深入欧洲,但此刻却隐约觉得整座城市带有那种想象之中的欧式浪漫风情。

左侧的淡绿色建筑群就是大名鼎鼎的冬宫,而中间立着的是亚历山大纪念柱,这些都是我明天的行程,这里就先按下不表。

穿城而过的涅瓦河以及立于河边的海军部大楼。海军部大楼建于1704年,整个建筑风格感觉是古典主义与俄国传统艺术特点的融合,门上装饰着以海洋和海军为主题的浮雕。我的青旅就在海军部大楼的对面,每天出门都会和它打照面,不过大楼不是旅游景点,不能进去参观。

圣伊萨基耶夫斯基大教堂广场前的尼古拉一世雕像,不同于传统的雕像,尼古拉一世雕像的支撑点只有马匹着地的双腿,设计十分巧妙。

圣伊萨基耶夫斯基大教堂的4个角都有1座小钟楼,钟楼上方都覆盖着1个金色的圆顶。4个小圆顶再加上中央的大圆顶,构成了东正教教堂传统的5圆顶。3、5、13都是俄罗斯东正教教堂常见的洋葱头数量,这些数字均出自圣经中的故事,洋葱头数量最多的教堂达33个,象征耶稣受难时的年龄。

除了小钟楼,大教堂的外侧也立有神态动作各不相同的雕像,颇有特色。

围在观景台外一圈的玫瑰色圆柱十分宏伟,即使观景台的位置不大,仍然能营造一种相当宽阔的空间感。时至今日,圣伊萨基耶夫斯基大教堂凭借其精湛的外观设计和建筑工艺,仍然被视为俄罗斯建筑的精华之一。

一口气探访了4家圣彼得堡最具特色也最具有代表性的教堂,或许因为其特点都各不相同,所以一点也没有审美疲劳的感觉,反而觉得是收获了一场又一场的无与伦比视觉盛宴。但这只是我探索这座欧洲城市的前菜,主菜在后头。明天我将迎来此行的重头戏,世界四大博物馆之一、同时也是俄罗斯的顶级艺术殿堂,埃尔米塔日博物馆。

Day22 11月7日圣彼得堡

要说来俄罗斯的必修课,除了莫斯科的红墙和克里姆林宫外,那就是圣彼得堡的埃尔米塔日博物馆了。前者是一个沉闷且象征意义大于现实意义的景点,而后者则是真真正正兼具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游览意义的必游之地。为此我专门在圣彼得堡腾出一个整天的时间,游览这庞大艺术博物馆。

从青旅步行5分钟来到埃尔米塔日博物馆所在的皇宫广场,博物馆还没到开门时间,排队等候的游客也不多,于是我就先在广场上随便逛逛。

巨大的埃尔米塔日博物馆。埃尔米塔日博物馆与伦敦的大英博物馆、巴黎的罗浮宫、纽约的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一起并称为世界四大博物馆。埃米尔塔日博物馆由5座彼此相连的建筑组成,我们常说的冬宫是其中一部分,此外还有小埃尔米塔日、老埃尔米塔日、新埃尔米塔日和国立埃尔米塔日剧院。

埃尔米塔日博物馆前的皇宫广场以及屹立在正中央的亚历山大圆柱。亚历山大圆柱由整块花岗石制成,高47.5米,重600吨,没有任何外力支撑,仅靠自身重量竖立,是为了纪念1812年击退拿破仑而建成的。圆柱尖顶上的天使雕像手持十字架,脚踏长蛇,象征着战胜敌人。而下方青铜底座上的浮雕则代表荣誉、光辉和胜利。

就在前几天,一架从埃及沙姆沙伊赫飞往圣彼得堡的客机起飞后不久在西奈半岛坠毁,无人生还。亚历山大圆柱的四周摆满鲜花、照片以及写有悼念词的纸片,不少过往的行人都自发在一旁默哀悼念,我还看到了刷爆微博和朋友圈的那张小男孩第一次坐飞机的照片。此情此景在清冷阴郁的天色的衬托下,更显悲凉气氛,这时脑海里不自觉地浮现起卡拉巴赫的战争纪念馆。我无法看透事故背后的阴谋或博奕,只希望以普通民众的生命为代价的战争不要再出现。

埃尔米塔日博物馆正对着的是建筑家卡洛·罗西于1829年为俄国军队设计的总参谋部大楼。大楼由两座半圆形建筑组成,中间以拱门连接,形成一座伸向埃尔米塔日博物馆的巨大的弧形建筑。拱门的上方立有战马、士兵,以及驱驾战车的胜利女神雕像,这是另一座纪念拿破仑战争胜利的碑式建筑。

接近开门时间,在博物馆门口依旧没有多少人排队,连旅行团都见不着,淡季的好处再次表露无遗。随着仅有的游客进馆、过安检、买票、寄存大衣和背包、领地图、租语音导览器,一切准备就绪后我便拉起衣袖开始游览。顺带说一句,之前博物馆是不允许带水和食物的,但青旅的工作人员告诉我近年已经放松要求,于是我带了一大包的饼干和面包准备决战到天黑……

埃尔米塔日博物馆(Hermitage Museum)的名字源于古法语“Hermit”,意为“隐宫”。1764年,叶卡捷琳娜二世从柏林购进伦勃朗、鲁本斯等人的250幅绘画,并将这些藏品存放于冬宫旁的埃尔米塔日。经过随后尼古拉一世等历代沙皇的积累,埃尔米塔日的藏品日渐增多,收藏的种类也不再局限于单一,雕塑、证章、古家具、宝石、瓷器、金银制品等应有尽有。1852年起,埃尔米塔日首次向公众开放。十月革命后,原为沙皇宫殿的冬宫与埃尔米塔日合为一体,并称埃尔米塔日博物馆。

拥有约300百万件藏品的埃尔米塔日博物馆称得上是一部完整的西欧艺术史,馆内所展出的收藏品大概只是总量的1/20。即便如此,如果按在展出的每件藏品前停留1分钟来计算,要不眠不休3个月才能把全部展品看完。除却恒河沙数的收藏,埃尔米塔日博物馆本身就是一件庞大完美的艺术品,馆内拥有1057个房间和117架楼梯,每一间房间每一架楼梯每一条走廊每一片天花每一块地砖都尽显奢华且美得摄人心魄。三言两语实在难以表达出埃尔米塔日博物馆的美与震撼,所以大家还是往下看照片吧。

我想每个进来埃米尔塔日博物馆参观的游客,第一眼都会被这座连通入口和二层的约旦楼梯所吸引。庄严肃穆的白色大理石楼梯、宽敞的台阶、浮雕式的护栏和外墙,以及玻璃镜子和天花板上的油画,种种元素结合在一起形成一种端庄大气和华丽典雅之美。

约旦楼梯起初被称为“使节楼梯”,因为觐见沙皇的各国使节都需要通过这条楼梯登上二楼。后来每年的1月,沙皇家族都需要通过这条楼梯下楼参加在涅瓦河上举行的耶稣受洗节活动,因为耶稣降生后是在约旦河受洗,所以使节楼梯就被更名为约旦楼梯。

你以为这是皇室的住所?其实这只是一间在导览器上连标号都没有的普通连廊。我在豪华得不可思议的约旦楼梯中反反复复上上下下好几次,我不想轻易离开,因为如此华美的建筑多看几个小时也觉得意犹未尽,但我又不得不离开继续往前,因为连入口都达到这样的水准,我不敢想象后面所看的会有多震撼。

穿过连廊进入陆军大厅,上图分别是元帅肖像以及描绘彼得大帝在波尔塔瓦战争中接受瑞典败军投降时的情景的画像。

红当当的彼得大厅,大厅中央是沙皇的宝座,宝座后悬挂着的是彼得大帝的全身油画像。值得一提的是画像中彼得大帝身旁的女性并非其妻子,而是古希腊神话中的荣誉女神,用以象征荣誉和胜利永远相伴。

具有浓浓古典风格的国徽厅,其中最吸引眼球的莫过于悬挂在中央的青铜大吊灯,精雕细刻,异常精美。

穿过几个大厅,来到一条狭长的挂满油画的走廊,这是1812年为纪念拿破仑战争胜利而修建的军人画廊。画廊两侧的墙面上挂有300多幅统帅和将领的画像,画中的人物都是1812年战争和远征法国参与者。

军人画廊另一端连接着圣乔治厅。这里也被称为大王座厅,一听名字就知道是属于沙皇的座厅。偌大的厅堂中没有任何摆设,看点全在于天花板上的铜制吊灯、四周的大理石石柱、地上由各种名贵木材拼接的地板,奢华之风扑面而来。虽说如此,但我个人认为这沙皇宝座比起咱们皇帝的龙座还是有点差距。

游览的过程中,我还遇到美妙的歌声,雄厚的男低音响彻整个大厅,视觉艺术与听觉艺术叠加,无与伦比的享受。

查看全部

Day23 11月8日圣彼得堡

今天早上青旅工作人员在我煮早餐时走过来问昨天去了埃尔米塔日了么?我点了点头说去过了,接着她以一副胸有成竹的表情说我猜你已经喜欢上圣彼得堡了。确实昨天在埃尔米塔日博物馆被震撼了一整天,瞬间对圣彼得堡这座城市的好感度骤增。一座既有历史沉淀同时兼具文艺气息的城市的确很难令人抗拒。

我在圣彼得堡前后停留4天,前2天把最重要的景点搞定,剩下的2天就完成一些比较零散的景点。今天首先去的是叶卡捷琳娜宫及其花园。叶卡捷琳娜宫所在的皇村位于距离圣彼得堡以南25公里的普希金镇,需要坐地铁然后转小巴才能到达。

叶卡捷琳娜宫上午只接待团队游客,到中午11点半才允许自助游游客进内参观。我到达的时间比较早,于是就先在花园里晃悠一下。

叶卡捷琳娜花园是一座具有法式风情的花园,园内布局精美,拥有修剪整齐的树列和平静的湖水。可惜来得不是时候,我在网上看过花园在深秋时的景色,一片金黄一片红,可谓一步一景,相当漂亮。

花园中央的大湖,天气寒冷,但来这边散步的人依然不少,在旺季时可以乘坐渡船在湖上游览。

湖对岸的切什梅柱和看上去与这里有点格格不入的土耳其浴室。

处于秋末冬初的花园看点寥寥,过程中我不禁脑补这里金秋时节的画面。但花园的环境宁静舒适,还是非常适合散步闲逛。

逛得差不多了,我便翻回叶卡捷琳娜宫准备入内参观。叶卡捷琳娜宫可谓几代沙皇的结晶品,原建筑建于1717年,是彼得大帝为其妻子,也就是后来的叶卡捷琳娜一世修建的。后来他们的女儿伊丽莎白一世觉得这座宫殿的风格不合时宜,于是命人推倒并重造了一座走巴洛克style的宫殿。再后来叶卡捷琳娜二世掌权后,依然觉得宫殿的风格不够时髦,便按照自己的喜好将宫殿内外及花园修葺一番并大肆扩建,最终成了今天所看到的模样。

叶卡捷琳娜宫不仅成为了声名在外的旅游景点,还是许多当地人的婚照外景地,但哥儿们你也来得太不是时候了吧,要黄叶没黄叶要雪没雪,只剩光秃秃的树丫和呼呼冷风。

叶卡捷琳娜宫外立面由蓝、白、黄三种颜色组成,据说是代表女主人蓝色的眼睛、白色的皮肤和金黄色的头发。

虽说过了11点半是自助游游客的参观时间,但所有游客在进入后都会以小组为单位分成几块,每组由一名导游领进去,跟旅行团没什么两样,参观节奏十分拖沓麻烦。而且导游基本都不懂英文,就更别说有中文导览器之类的,所以我象征式地跟着走几个房间后就迅速开溜,按自己的节奏游览,后来我发现不少其他国家的自助游游客都是这样做。这是入口的主楼梯,说不上气派但也颇为豪华。

金色基本就是叶卡捷琳娜宫的主色调,金碧辉煌的大厅一间接着一间,像一条宽敞的金色走廊。这是靠近正门的接待大厅,也是沙皇接待宾客的厅室。大厅两边是宽大的落地窗,窗与窗之间都镶有巨型的镜子,加之厅内所有的装饰都是镀金的,光亮的金色经过镜面的反射再反射,使整个空间看上去异常地富丽堂皇。

连通着接待大厅的是规模较小的骑士宴会厅,注意镶嵌在墙上的壁炉,是用青花瓷打造的,由此可以想象当时宫廷的奢华程度。

各厅室里精美的藏品,不过比起埃尔米塔日博物馆里的这里真是小巫见大巫了,上图是伊丽莎白一世的画像

查看全部

Day2411月9日圣彼得堡

今天是我在圣彼得堡最后一个白天了,晚上将乘坐夜火车到最后一个目的地莫斯科。说实话在我去过的地区和国家中,我偏爱的都是一些小国或小城市,在大城市中最得我心的除了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就是俄罗斯的圣彼得堡了。

今天的目的地是阿芙乐尔号巡洋舰和彼得保罗要塞,前者就是传说中“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为我们送来了马列主义”那艘鸣炮的船。但我去到的时候发现船不见了,接连跟几个路人指手画脚一番之后才知道船已经开走好几天了,大概是去保养或者展览什么的,下个月才拉回来。不能去朝圣,实在是遗憾。时间比较充裕,我就慢慢步行过去彼得保罗要塞了。

涅瓦河两旁的风光,黄色尖塔处就是彼得保罗要塞内的建筑。

桥上矗立着的红色海神柱,是上世纪用以指明方向的灯塔。

在河对岸眺望埃米尔塔日博物馆。前两天在参观时就已经觉得博物馆庞大得怎么走都走不完,现在在对岸看到全景之后更是觉得埃米尔塔日博物馆无论内外都是一座无可比拟的艺术殿堂。

走到了彼得保罗要塞的城垛下。要塞的外墙高12米,最厚处达4米,贴近涅瓦河的一侧城墙长700多米,据说夏天有不少当地人在城墙下晒日光浴。

在圣彼得堡开篇也介绍过,1703年彼得大帝登上兔子岛,亲手为彼得保罗要塞的建造奠基,随后围绕要塞开始了圣彼得堡的城市建设,因此彼得保罗与圣彼得堡同龄,同时也顺理成章地成为这座城市最古老的建筑。起初彼得大帝将要塞设计成应对瑞典人的防御工事,但建成后这里一直没发生过任何的军事行动,反倒成为了关押政治犯的建筑,包括高尔基、陀思妥耶夫斯基、列宁的哥哥都曾被关押在此。

要塞中有造币厂、兵工厂、克龙维尔克炮楼、十二月革命党人纪念碑以及各种博物馆,但最重要的建筑莫过于位于要塞中部的圣彼得和圣保罗大教堂。教堂同样建于1703年,原是木质结构,1713年后才改成石质。在十月革命之前,教堂一直都是从彼得大帝以来,除彼得二世和伊凡五世外的历任沙皇的安息之地,当中包括1998年安葬于此的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

经常在明信片中出现的圣彼得和圣保罗大教堂钟楼,时至今日,这座122米高的钟楼依然是全圣彼得堡最高的建筑物。

彼得保罗要塞中有一座脑袋和身体极不成比例的彼得大帝雕像,雕像的右手食指蹭蹭发亮,因为据说“大帝手指摸一摸,好运自然一摞摞”。

彼得保罗要塞的看点其实并不多,作为圣彼得堡建城的开始应该是象征式意义更重一些吧,也有可能跟我把圣彼得堡最精华的部分放在旅程的前半段有关。出了彼得保罗要塞,我继续在城里沿着涅瓦河晃悠。吃过晚饭回到青旅收拾好行李后,便又一次也是最后一次踏上俄罗斯的火车之旅,掉头往南去往此次西伯利亚铁路之旅的最后一站,莫斯科。

我在圣彼得堡前后待了4天,这是我在这趟旅行中待得最久的一个城市了。虽然这4天时间里天气一直都不太好,但也丝毫不减损这座城市的魅力。在符拉迪沃斯托克认识的Tony在完成西伯利亚铁路之旅时对我说,在他停留过的城市中,伊尔库茨克是俄罗斯,喀山是俄罗斯,莫斯科是俄罗斯,唯独圣彼得堡,圣彼得堡就是圣彼得堡。现在想起这句话,实在是说到我的心坎里去。在圣彼得堡的每天,我都被一种古典美丽,且具有一种独特的享乐主义的浪漫气息所包围。无论是各式各样风格各异的教堂所表现出来的历史美,还是埃米尔塔日博物馆或叶卡捷琳宫所渗透出来的艺术美,抑或是街头艺人甚至是城里的一路一河一草一木一砖一瓦所饱含的人文美,都无处不在地感染着我,并且时刻提醒我,这就是圣彼得堡。如果说西伯利亚大铁路撑起了俄罗斯民族的脊梁,那么塑造这个民族的灵魂的非圣彼得堡莫属。

正如我开头所说的,圣彼得堡是俄罗斯的女神,但圣彼得堡却又不属于俄罗斯,圣彼得堡只属于她自己。

十一、莫斯科——来自大国心脏的强音

Day25 11月10日莫斯科

对比起18世纪初建城、只有短短300多年历史的圣彼得堡,莫斯科的城市史要更悠久一些。莫斯科第一次出现在历史记载中是1147年,当时一名叫尤里·多尔戈鲁基大公从基辅前往弗拉基米尔的途中,在莫斯科河和亚乌扎河的交汇处停留时,认为当地贵族冒犯了自己,于是将其处死并夺取这片后来属于莫斯科的区域。随后,出于防御需要,尤里在这片地区的高坡上修筑了一圈木栅城堡,并在堡垒四周挖了一条护城河,形成了克里姆林宫的雏形。有关克里姆林宫的历史就留待后面再细说吧。而随着周围若干商业、手工业和农业村落的逐渐形成,莫斯科慢慢发展成为这一片区繁荣的经济中心。

从1236年开始,来自亚洲的蒙古游牧部族军队入侵东欧地区,并建立起钦察汗国。而莫斯科因其既能控制陆路交通、也可紧握水上贸易的优越的地理位置,得到钦察汗国的册封,取得代征全俄贡纳的权力。也是在这一时期,莫斯科的经济和政治地位得到提高,很快就超过弗拉基米尔和苏兹达尔,成为1283年建立的莫斯科公国的都城。1480年,莫斯科大公伊凡三世纠集力量击败了钦察汗国分裂后的大帐汗国,使俄罗斯得以从蒙古人的奴役中独立出来,形成以莫斯科公国为中心的统一国家。之后莫斯科经历了一系列的战乱、大火、饥荒,但很快就恢复了元气。到17世纪初,莫斯科的城市人口从独立初期的不足5万飙升至20万,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随后莫斯科一如大家所熟知那样经历了帝国主义时期和红色时期,最后摇身一变成为了俄罗斯联邦的巨大而又繁忙的首都。

一觉醒来,车窗外还是一片漆黑。列车在零星灯光的注视下,缓慢驶进莫斯科的列宁格勒火车站,我的西伯利亚铁路之旅亦随之接近尾声。其实西伯利亚铁路的起点并不在列宁格勒火车站,莫斯科总共有9个火车站,对应来往不同地区的火车。列宁格勒火车站是往来圣彼得堡的火车和高铁的停靠站,而从远东开来的列车则是停靠在雅罗斯拉夫尔火车站。

为了给旅程营造仪式感我之后还是特意去了一趟雅罗斯拉夫尔火车站,到西伯利亚大铁路的起点纪念碑前朝圣。合共7天10夜的火车旅程,9288公里的穿越,从符拉迪沃斯托克到莫斯科,从远东的终点来到欧洲的起点。我的火车之旅结束了,但我的旅程还没完结,莫斯科这座怪物般巨大和繁杂的城市还有许多东西等待着我去探索。

说莫斯科巨大繁杂,到了一个什么样的程度呢?Lonely Planet把莫斯科分成了8个大块,我在西伯利亚列车上读了一整天才把莫斯科部分基本弄明白。同样地,为了方便游览,我事先在Booking上订了一家距离红墙和地铁站不远的青旅。一如其他城市一样青旅的位置相当隐秘,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找到青旅所在的居民楼的入口并让我试出了大门的密码是13579。卸下行李吃了早餐后,我就步行前往红墙了。

莫斯科的天气比托木斯克的还要差,不仅阴天下起了毛毛雨,而且周围还雾蒙蒙。站在通往红场的桥上望向莫斯科河,一片水汽迷蒙的样子。

提起俄罗斯,大家脑海里第一时间浮现出来的词除了“战斗民族”(然而这只是我们国人的叫法,我在火车上认识的兵哥们都对这个名字表示不解)之外,莫斯科的红场、克里姆林宫,以及洋葱头教堂必定位列前五。毫不夸张地说,这3大件俨然成为莫斯科乃至整个俄罗斯的终极象征。然而如同不少人将伊朗清真寺误当成波斯文化的代表一样,许多人都会把这3大件以及附近的其他建筑和名字混淆。

先来一张全景图。右边高耸的钟塔是克里姆林宫外墙的一小部分。左边拥有五彩洋葱头的教堂是俄罗斯教堂中的经典,它的正式名字是圣瓦西里大教堂。圣瓦西里大教堂的左侧没有纳入镜头的是莫斯科国营百货商店古姆百货。而我们经常说的红场并不是里面的任何一座建筑物,而是克里姆林宫、圣瓦西里大教堂、古姆百货3座建筑所包围着的长695米、宽130米的由古老条石铺成的不规则长方形空地。

换个更清晰点的角度看红场,不过遗憾的是除了天气不好,红场靠近古姆百货一则也被围蔽起来。论知名度红场不亚于咱们天安门广场,但论开阔程度则远不及天安门广场。红场的地面全部由条石铺就而成,显得古老而又神圣。红场所在的地方曾经有过建筑,但被1571年的莫斯科大火夷为平地。随后这片空地被用作各种公共典礼甚至是沙俄加冕的场地。不过当时红场的规模比现在小得多,1812年拿破仑军队火烧莫斯科后,藉着重建城市的契机,当地将红场拓宽成现有的规模。广场之所以被称之为红场,并不是因为广场是红色,而是因为俄语中的“红”有“美丽”的意思。红场可以说是莫斯科人的骄傲。

说到“红”就不得不提红场南面尽头的俄罗斯标志性建筑圣瓦西里大教堂了。虽然说冬宫、贝加尔湖、苏兹达尔才是我心目中的最爱,但若要选出俄罗斯的代表的话,那么圣瓦西里大教堂必定是不二之选,不是说它有多厚重的历史或者地位有多超然,而是那五彩洋葱头的造型实在是太经典了。教堂前矗立着先前提过的苏兹达尔公爵波扎尔斯基,以及库兹马·米宁的雕像,二人曾联手将波兰侵略者逐出莫斯科。

教堂所在的地方原来是一座小座堂,16世纪中期,为了庆祝伊凡四世平定喀山,当地用了6年时间在原址上兴建了圣瓦西里大教堂。瓦西里原本是一名俄国东正教圣人的名字,16世纪后期,当时的沙皇在位于教堂范围内的瓦西里之墓上加盖了一座小礼堂,圣瓦西里大教堂由此得名。

细细打量,不难发现教堂是由一系列的小礼拜堂组成,如同迷宫般错综复杂,而且每个洋葱头上的色彩和雕饰纹理都各不相同。然而对比起令人眼花缭乱的色彩和形状,教堂的内部装饰则要逊色得多。如果不是对宗教有浓厚兴趣的其实在外面转一圈拍个照就可以了,没必要花钱进去。

红场西侧的中央摆放着一尊列宁墓。1924年,在列宁去世后没多久,斯大林便不顾列宁家人的反对和列宁生前希望葬于圣彼得堡的愿望,决定将经过防腐处理的列宁遗体永久保存。列宁墓由红色花岗石和黑色大理石构成,出于保护和营造肃穆的气氛需要,参观时禁止携带相机和背包,所以这里就没有内部的照片了。1994年,列宁墓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定为世界历史文化遗产。

列宁墓的身后紧挨着的就是大名鼎鼎的克里姆林宫。之前在苏兹达尔时已经提到过,“克里姆林”在俄语里是“要塞”、“城堡”的意思,基本上每一个俄罗斯古城都有自己的克里姆林宫。但要说政治权力顶点的象征,非莫斯科的克里姆林宫莫属,这里不仅是莫斯科的心脏,更是俄罗斯国家的核心地带。12世纪50年代,开篇提到的尤里大公在这里修建了一圈木栅矮墙,形成克里姆林宫的雏形。及后随着莫斯科公国经济的逐渐繁荣,克里姆林宫也慢慢得到发展。14世纪20年代,这里便接替弗拉基米尔成为俄国教会的总部,防御墙的用料也从木头换成了白色石灰岩,形成如今看到的占地规模。

斯巴斯克塔楼,也叫救世主塔楼,是克里姆林宫围墙上19座塔楼里面最壮观的一座,同时也是普京大帝等俄罗斯政要出入克里姆林宫的主要通道,塔楼上的自鸣钟与天文台相连,因此这也是俄罗斯最准的钟。当时伊凡四世从西北部的古城普斯科夫和意大利请来众多技艺精湛的建筑工人,对克里姆林宫进行修葺,同时还在城墙上建造新的塔楼。在一众塔楼中,规模以斯巴斯克塔、博罗维茨基塔、尼古拉塔、沃多夫兹沃德塔、特洛伊茨克塔这5座为最。过去这5座塔楼顶上装饰着的是巨大的俄国金色双头鹰,一直到1935年的十月革命纪念日前,塔楼上的双头鹰才被换成的红五星,并一直保留到现在。

克里姆林宫的入口其实不在红场一侧,而是在靠近亚历山大花园的西墙。克里姆林宫的门票包含建筑群联票以及联票+伊凡大帝钟楼、军械库、钻石基金会展览通票2种,考虑到我对后者的兴趣不大,所以只买了建筑群的联票。克里姆林宫内部十分空旷开阔,建筑低矮、马路平整宽阔,像极了一座大公园,我进来以后第一反应就是“哎哟我擦真是一个跳广场舞的好地方啊!”不过因为是俄罗斯政府办公大楼、国会办公大楼的所在地,所以克里姆林宫内到处都站有站岗和巡逻的警察,游客只能在规定的区域里走动,一旦越界军警就马上吹响哨子以作警告。

由大理石、玻璃和水泥构成而成的克里姆林大会堂,是上世纪60年代为举行共产党代表大会而兴建,现在已成为音乐厅和芭蕾舞剧院。

上图是建于18世纪的前参议院大楼,俄罗斯的全民相公普京大帝的办公室就在里面哦。下图是建于上世纪30年代的前最高苏维埃大楼。

穿过一栋栋政府办公大楼来到大教堂广场,这是克里姆林宫的中心广场,曾经是沙皇、主教等举行加冕和葬礼仪式的地点。大教堂广场得名于将其包围其中的3家教堂:圣母升天大教堂、圣母领报大教堂、天使长大教堂。

教堂广场北面的圣母升天大教堂,建于15世纪70年代,当年来自意大利的设计师为建造出一座俄国拜占庭式建筑风格的教堂,专门游历了诺夫哥罗德、苏兹达尔和弗拉基米尔等地。最终他选择以弗拉基米尔的圣母升天大教堂为设计蓝本,并在此基础上加入西方的元素。作为莫斯科最重要的教堂之一,大部分俄国东正教会牧首和主教都选择安葬于此。圣母升天大教堂正对广场的大门上方,绘有一幅创作于17世纪60年代、描绘圣母玛利亚的湿壁画。教堂内部存放了多幅历史悠久的圣像和壁画,如《圣乔治》、《启示录》等。

圣母领报大教堂矗立于大教堂广场的西南角,其历史可以追溯到1489年,原来是沙皇家族的私人礼拜堂,皇族家属的弥撒、婚礼等仪式都在这里举行。教堂的走廊上绘制了许多成型于16世纪的壁画。此外,作为镇堂之宝的六层圣幛亦非常值得一看。

圣母领报大教堂的斜对面,是建于16世纪初的天使长大教堂。教堂同样是由意大利设计师设计,也同样具有俄国拜占庭风格。教堂建造的目的是致献给圣经中的伊甸园守护者、也是守护莫斯科大公们的天使长米迦勒,后来成了历代沙皇的主要墓地。

大教堂广场的另一座教堂,圣母法衣存放教堂(翻译略为直白Orz)。教堂建于1951年,然而内部却存放有许多17世纪的壁画和木雕。当中的精华要数足足有4层楼高的圣幛,蔚为精美壮观。

建于1329年代伊凡大帝钟楼,钟楼最初由伊凡一世主持修建,后来历经数次修葺加建,最终把钟楼的高度拉升至81米。这也是克里姆林宫内最高的建筑物,隔着莫斯科河也能远远望见。钟楼内展出有克里姆林宫的演变史,我没有买票入内,这里就没有描述了。而事实上克里姆林宫内的所有的建筑内部都禁止拍照,所以这一部分只有教堂的外观图,以及教堂内部的文字描述。

说起钟楼就不得不提它旁边的沙皇钟。重达200吨的沙皇钟虽然头顶“世界上最大的钟”这一光环,但其实它从未正常响过。在1701年的一场大火中,沙皇钟从钟楼上掉下来摔坏了。后来在30年代时,工匠们将钟的碎片收集起来打算重新锻造这口钟,结果新钟在厂里冷却时不小心沾到了水,导致钟体开裂并掉下了一块11吨重的铁块,成了今天的模样。真是钟界的悲情者。

同样徒有其表的还有附近的沙皇炮。1586年铸造而成的沙皇炮不仅体积庞大,其炮身还雕刻有沙皇的肖像。沙皇炮当年是为保卫克里姆林宫而铸造的,可惜未发过一炮就被摆放在克里姆林宫里作展览。

说实话比起我在圣彼得堡到访过的景点,甚至是苏兹达尔的克里姆林宫,我个人感觉莫斯科的克里姆林宫相对比较沉闷,参观的几家教堂也没有太多值得称道的地方,这大概也是属于象征式意义较重的一个景点吧。当然了我这种感觉是在没有买票参观伊凡大帝钟楼、军械库、钻石基金会展览的情况下得出的,里面或许会有惊喜也说不定。主要还是看个人取舍吧,像我这样对各种展览兴趣不大的话建议不必买票进内,在外墙附近走一走拍一拍就可以了。

我反倒更为喜欢顺着克里姆林宫西墙延伸的亚历山大花园。这是莫斯科第一个公共花园,花园与旁边的地下商场相连,喷泉和雕塑随处可见,漫步其中十分舒服。

在地下商场简单吃了个午饭,上来后发现红墙前挤满了拍照录像和看热闹的游客,原来是碰上了无名烈士墓前的换岗仪式。

有幸凑了一次热闹观看了完整的换岗仪式,过程中也没有很特别的地方,但交接岗时2人用力歪头的那一下实在是有些喜感。

克里姆林宫红墙外的无名烈士墓和长明火。墓中是一名死于纳粹距离莫斯科最近的地方的一名士兵的骸骨,坟墓上刻有一段文字:你的名字无人知晓,你的壮举永垂不朽。

上午因为时间关系,在进入克里姆林宫之前只去了红场南面的圣瓦西里大教堂和西侧的列宁墓。红场以及附近一带还有不少重要的有特色的建筑,于是在看换岗仪式后,我又重新绕回到红场一侧。这是红场东面的古姆百货,外观十分华丽精美,但因为外面在搭棚施工,所以没找到好的角度拍它的全景。

古姆百货建于19世纪90年代,全名叫国营百货商店,光听名字或多或少都感到有红色年代的意味。事实上它的确经历过我们熟悉的场景:货架上的货物单调且稀少,但货架外依然是长得不见尾的抢购队伍。当然了这种现象早已不复存在,现在的国营百货商店已经成为一座时尚的购物天堂,也是卢布贬值最厉害的时期最先被攻陷的地方之一。

俄罗斯的建筑具有同样的特点,不仅外部精美华丽,内部装饰同样讲究,其外其中皆为金玉。商场采用玻璃天顶设计,使得整个内部感觉非常宽敞明亮。3层高的商场内由3条平行的长廊组成,一层中央摆放着一座小型喷泉,四周挂满了装饰物,十分浪漫和富有情调。虽然内里的高端品牌不少都令我等屌丝汗颜,但说实话,无论购物与否,国营百货商店都值得一去,更何况商场1楼还有便宜又好吃的雪糕。

除了国营百货商店,红场上另一座吸睛的建筑就是北侧的国家历史博物馆。博物馆建于1872年,红砖银顶的建筑风格透露出浓浓的古典主义味道。据说博物馆内收藏着各类历史文物逾450万件,展示了从石器时代一直到俄罗斯帝国的方方面面的历史。不过由于时间关系我就没有进去参观了。

国家历史博物馆旁的喀山大教堂,应该是我在俄罗斯看过的最小且最名不副实的教堂了。最初的喀山大教堂建于1636年,和伊尔库茨克的喀山大教堂一样是为了纪念赶走来自波兰的入侵者。据说在此后的2个世纪里,教堂还收藏着《喀山圣母》的圣像。1936年,斯大林下令将教堂彻底拆毁。现在看到的建筑师1993年在原址重建的,这也是苏联解体后第一座重建的教堂。

走出红场范围来到莫斯科大剧院,这是莫斯科的另一座地标式建筑,同时也是柴可夫斯基《天鹅湖》的首演地。

莫斯科河畔的基督救世主大教堂,中央的金色洋葱头有近百米高,十分壮观,规模在莫斯科众多教堂里算是比较大的了。基督救世主大教堂原是于19世纪中期为纪念战胜拿破仑军队而修建的,与喀山大教堂一样在上世纪30年代被斯大林下令炸毁。当时斯大林的设想是在这里建一座高达315米的超高层建筑苏维埃宫,并在顶上竖立一尊高达100米的列宁雕像,我百度了一下苏宫的设计图,实在是宏伟得吓人。不过可惜后来因资金、自然灾害等问题,计划一直搁置,最后彻底破产。赫鲁晓夫在任期间,这里一度被改建成公共游泳池。最后在1997年莫斯科建城850周年之际,政府将基督救世主大教堂在这里原貌重建。

既然今天一整天都耗在红场附近,自然是不能错过这里的夜景。好在入冬后的莫斯科天黑得早,在附近吃了个本地快餐出来后红场的灯都亮起来了。国营百货商店外墙的灯光把整座建筑的轮廓勾勒出来,十分特别。

圣瓦西里大教堂和和克里姆林宫的救世主塔楼。大概是因为白天的天气一直都是阴阴沉沉,我反而觉得晚上亮灯后的红场更加漂亮,建筑物的立体感在灯光的映衬下更加突出。

夜幕下的莫斯科河畔,远处可见伊凡大帝钟楼和救世主大教堂。

用了一天时间先后参观了克里姆林宫以及红场范围内的各个建筑,可能是经历过圣彼得堡、苏兹达尔甚至是贝加尔湖的冲击,也可能是天气不好的原因,又或者是一路上接受了其他背包客的吐槽而产生先入为主的心理,莫斯科没有给到我预想中的震撼感觉。而在回青旅时那乱糟糟的交通以及酒鬼的骚扰,更令这种心理落差进一步放大。当然了我在莫斯科的日子尚有两天,希望接下来这个城市能给到我惊喜吧。

Day2611月11日莫斯科

昨天一整天都在红场附近溜达,今天就稍微晃远一点,探访红场西侧的莫斯科大学所在的区域。其实在中国,由于大家都懂的原因,很多老一辈的长辈对俄罗斯,正确来说应该是前苏联都有一种不可名状的感情,尤其是莫斯科的红场、克里姆林宫更为他们所熟知。当我完成旅行回家把莫斯科的照片给我外公看时,他的目光就在莫斯科的照片上停留了很久。而莫斯科大学作为俄罗斯最古老的大学,在上世纪50年代接收了许多来自中国的优秀留学生,因此许多中国人对其也有着特殊的情意结,到莫斯科旅游时都会专程到这里游览一番。当然了除了这份情意结,莫斯科大学本身也有许多值得称道的地方,而且附近的麻雀山和新圣女公墓也非常值得一游,因此我就把这几个地方留到一起去了。

麻雀山位于克里姆林宫的西南侧,相对来说算是外城的区域了,不过好在莫斯科地铁网落十分发达,从市中心出发坐地铁不一会儿就到达了。麻雀山地铁站应该是莫斯科地铁系统中景观最好的站点了,站台就建在莫斯科河之上,窗外就是一河两岸的景观。莫斯科地铁是我明天游览的重点,所以这里就暂且按下不表。

麻雀山得名于附近的一个村庄,在1991年苏联解体之前曾一度更名为列宁山。麻雀山是莫斯科河南岸的一个自然保护区,靠近河一侧的峭壁被森林所覆盖。现在正值莫斯科的初冬,而且天气不佳,因此麻雀山并没有太多值得游览的地方。我快步地穿过坑坑洼洼的泥地和空无一人的木栈道来到山顶的观景台,这也是俯瞰莫斯科市区较好的地点。远处的摩登建筑群就是规划中的新城,也就是莫斯科的CBD。

虽然雨雾朦胧,但对岸的卢日尼基体育场依然清晰可见,这也是2年后的世界杯揭幕战和决赛的举办场馆。远处隐约可以看到莫斯科7姐妹建筑之一的外交部大楼。

在麻雀山上,我想没有人不会被身后的这座气势轩昂的巨大建筑物所吸引住,这就是我上面提到的莫斯科7姐妹建筑之首,莫斯科大学主楼。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斯大林为了将莫斯科打造成向世界展示社会主义的窗口,下令在当时的市中心周围建造了7座“斯大林式”的建筑,当中包括列宁格勒饭店、乌克兰饭店、劳动模范公寓、文化人公寓、外交部大楼、重工业部大楼,以及莫斯科大学主楼。这些建筑无不采用大底座、高尖顶的建设手法,外立面异常地宏伟壮观,体现着强烈的“一元论”的价值观。遗憾的是这7座建筑都分布在不同的角落,而我在莫斯科的时间有限,不能一一探访,只能选择其中最典型也是规模最大的莫斯科大学主楼参观。

莫斯科大学主楼建于1953年,共有36层,正面宽450米,中心塔高240米,是当时全欧洲最高的建筑。主楼顶端是五角星徽标,两侧是高18高的副楼,副楼上的大钟光是直径就将近有10米。单是看纸面上的数字就已经非常吓人了。

莫斯科大学不仅能看,还非常能使。大学最早成立于1755年,1953年搬迁到麻雀山这里,是俄国最早和最著名的综合性大学、享誉世界的高等学府,不少诺贝尔奖获得者和世界科学家、文化名人都毕业于此,如屠格涅夫、戈尔巴乔夫、契诃夫等。本来预留了一点时间进到校园里参观,但没想到与国内的大学不同,莫斯科大学严格规定闲人免进,所以只好在外面拍一些外围的照片了。

从莫斯科大学倒回去麻雀山,再跨过卢日尼基大桥来到新圣女公墓。旅行时我很喜欢探访一些比较有特色的墓园,如澳门的旧西洋坟场、越南大叻的无名墓园等。虽然有些大吉利是的意味,但对于我来说,这些饱含着历史文化的墓园,其散发出来的吸引力远远大于所有的禁忌。而莫斯科的新圣女公墓则是我很久以前在微博上一眼相中的地方。作为与巴黎拉雪兹神父公墓和维也纳中央公墓并称为欧洲三大公墓的新圣女公墓,始建于16世纪,当时是教会上层人物和贵族的魂归之地,后来彼得大帝的姐姐索菲娅也被软禁和埋葬于此。经过数百年的沉淀,19世纪时,新圣女公墓成了俄国各个时期各个领域的杰出人物的安息地。

如果这单纯是一座埋葬名人的墓园,那肯定不足以被列入欧洲三大墓之一,新圣女公墓最具杀伤力的地方在于其墓碑的表现形式。新圣女公墓占地7万多平方米,共埋葬着2.6万多名俄罗斯名人。墓园主要以雕塑艺术的形式表现逝者的职业特征和主要贡献,将墓主的灵魂与墓碑的艺术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因此墓园中的上万座墓碑每一座都形态各异各具特色。俄国几百年积淀下来的历史、文化、艺术在这里交融升华。

墓碑独特的雕刻形式能反映出其主人的生平成就,因此即使读不懂碑上的文字(事实上公墓的指示牌和游览地图都是俄文的)也能大致猜出逝者故事。

当然了,其中一些墓碑的主人还是比较容易辨认的。墓园中最显眼的莫过于中心广场上的俄罗斯第一任总统叶利钦之墓,波浪起伏状的俄罗斯国旗外形象征着这位首任总统的坎坷经历。

说起领导人的墓碑,就不得不提前苏共中央第一书记赫鲁晓夫之墓。按照套路,前苏联最高领导人在去世后,一般都会被安葬在克里姆林宫的红墙之下,但赫鲁晓夫却远离他的前任们选择葬于新圣女公墓。据说这是因为生前极力实施去斯大林化政策的赫鲁晓夫曾表示,不愿意与红场上的斯大林葬在一起,而强迫他退休的勃列日涅夫也不同意在红场上为其立碑。关于这座墓碑还有一段有趣的故事,当年赫鲁晓夫去世以后,他的儿子请苏联著名的雕塑家涅伊兹维斯内为其雕刻一尊碑像。然而赫鲁晓夫生前却曾多次在公开场合批评涅伊兹维斯内,称其作品狗屎不如。没想到涅伊兹维斯内一口答应了赫鲁晓夫儿子的请求,为其父亲制作碑像。最终涅伊兹维斯内设计出一座黑白两色花岗石组成的几何体,将赫鲁晓夫的头像包裹其中,以表达其鲜明的个性和功过参半的从政路。

要说墓园里有什么必看点的话,除了上述2位前苏联和俄罗斯领导人之外,对于咱们国人来说肯定是王明墓。相比起墓园其他惟妙惟肖且极具艺术感的墓碑,王明的墓就要显得平淡许多,表情严肃衣襟端正的雕像下刻有一行表示身份的碑文:“王明同志中国共产党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著名活动家”。王明的生平相信大家也不陌生,这里就不展开了。王明墓的对面是他的妻子和女儿的墓。

新圣女公墓虽然有2万多座墓碑,但因为逝者的生平和贡献都各不相同,所以墓碑的形状和形态亦不尽相同,看雕塑猜故事成了我游览墓园的乐趣之一。看到雕像手持小提琴,不难想象得出他的生平是与音乐紧密相连。这是苏联艺术史上的巨星,小提琴家大卫·奥伊斯特拉赫之墓。在经过阴雨洗刷之后,奥伊斯特拉赫的脸上留下了水珠划过的痕迹,看着有点悲凉的感觉。

另一位苏联以及俄罗斯艺术史上的巨星,全球最伟大的音乐指挥家和大提琴演奏家之一的姆斯蒂斯拉夫·列奥波尔多维奇·罗斯托罗波维奇,他的墓碑是一架竖立着的白色大提琴。

说起艺术,就不得不提享誉全球的俄罗斯芭蕾舞和大马戏,可惜这次我预订得太晚了,圣彼得堡马林斯基剧院的芭蕾舞票早就售罄,算是一个小小的遗憾。扯远了,扯回来。这是著名芭蕾舞演员加琳娜·谢尔盖耶夫娜·乌兰诺娃的墓碑。乌兰诺娃曾出演《罗密欧与朱丽叶》、《灰姑娘》、《睡美人》等经典剧目,而其中最为人所熟知的就是《天鹅湖》,因此她的墓碑也以一整块洁白的大理石雕刻出乌兰诺娃在《天鹅湖》中的场景。

距离乌兰诺娃之墓不远埋葬着有“俄罗斯卓别林”之称的演员和人民艺术家尤里·弗拉基米洛维奇·尼库林,他是俄罗斯的喜剧大师,是俄罗斯大马戏团的创始人。坐在石阶上的墓碑造型表现出尼库林的诙谐和不拘小节的性格。墓碑前还横卧着尼库林的爱犬,据说因为它与尼库林在同一天去世,所以后人就将他们葬在一起作伴了。

除了领导人和各界艺术大家,对国家英雄给予足够重视的俄罗斯当然不会忘记战线上的功臣,因此新圣女公墓内还设有多座士兵将领的墓碑。这是前苏联功勋英雄巴伊图柯夫之墓。

武器设计专家卡尔梅柯夫的墓碑。

这是喀秋莎火箭炮设计者列昂采夫之墓,墓碑顶部是他设计制作的火箭炮。

新圣女公墓里的墓碑形象千姿百态,虽然是墓,但每一尊都值得细细品味。可恨的是只有俄语的纸质简介,没有办法深入了解墓碑背后的含义,只能凭借其表现形式去猜想主人的生平。上图那座几乎是整个墓园最高的墓碑,顶部是一对相互依偎在一起的雕塑,下面则是一幅世界地图,估摸是有突出贡献海军或船员,或者是献身国家航海事业的科研人员?

查看全部

Day27 11月12日莫斯科

先上一张中文版的莫斯科地铁图镇楼,为了方便游记的叙述下面我都以中文版的地图为蓝本,如有需要英文版和俄文版地铁图的朋友可以留下邮箱。

从1935年第一条地铁线路开通至今,莫斯科地铁系统已经走过80年历史了。经过多年的发展,如今莫斯科地铁系统共建有合共长300多公里的12条线路、196个站台,形成基本与地面城市构造相一致的环行状与辐射状叠加的布局。莫斯科地铁系统担负着整个城市过半的客运量,每天平均开行列车近9000架次,运送乘客近千万人次,是全球第6大以及第4繁忙的地铁系统。

在苏联“一五”计划,即1928年至1932年期间,当时的苏维埃还只不过是一个未成年的小青年。一方面跟英美等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相比,在工业化、电气化等方面都处于劣势;另一方面,时任领导人斯大林却一直怀揣着将苏联建设成为无产阶级的乌托邦的梦想。于是乎,在首都莫斯科修建一组对外能够宣扬先进的意识形态,展现社会主义建设新风貌……(此处省略200字),对内可以缓解地面巨大的交通压力的地铁系统便被提上议事日程。为达到这2个目标,从1932年开始,苏联政府不惜举全国之力,调动国内最优秀的建筑团队和艺术团队,动员数以千名的青壮年,日以继夜地投入到热火朝天的地铁建设工程中。仅仅过了3年,1935年5月15日,莫斯科第一条地铁线路,同时也是苏联第一条地铁线路1号线正式通车。到卫国战争前夕莫斯科又相继开通了地铁2号线和3号线。在莫斯科地铁建设的初期,考虑到其军事功能,斯大林曾强调一定要不惜代价地往深处挖。虽然这样会增加地铁建设的难度和成本,但恰恰是因为这个指令,使得最深处达100米的地铁系统在卫国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除了成为拥有完善设备的战时指挥部,还能兼具战时的避难所、临时医院和防空洞等功能。

Balabala地介绍了一堆关于莫斯科地铁系统的历史,然而这些都不是最重点。世界上许多城市都拥有自己的地铁系统,但能把地铁站台修建装饰得如同宫殿般通透华丽、如同博物馆般丰富精彩的,就只有莫斯科一家别无分号。

莫斯科地铁美,而且美得夸张美得过分,美得全不重样,美得特色鲜明,因此令人很容易地就能分辨出某个站台属于哪一时代的作品。在建设之初也就是斯大林时期,莫斯科地铁被赋予交通工具和军事设备之外的使命那,就是炫耀社会形态的先进性,因此这个时期的地铁站往往极其壮观奢华和富丽堂皇;卫国战争之后,地铁站台的装饰则加入了“纪念”、“英雄”、“战争”等元素;到了赫鲁晓夫时代,因其在施政上实施去斯大林化政策,所以这一时期的地铁站台亦放弃了斯大林式的雍容华贵,降低成本,以简洁典雅的风格为主;随后在勃列日涅夫和戈尔巴乔夫时代,部分地铁站台重回斯大林时代的建设风格,并在此基础上加入符合当时的时代审美元素;从苏联解体后一直到今天,莫斯科地铁站台的设计风格以极简极美为主的同时,又不失艺术化和创意化。

可以说,莫斯科地铁站台建筑风格的变迁,某程度上体现的是苏俄的发展历程。在莫斯科地铁系统现有的196个站台当中,有44个被列入俄罗斯文化遗产。我时间和精力有限,没办法一次过探访完这一整座巨大的地下艺术宫殿,也没有能力在理论的层面上分析她为何如此美。但我可以用有限的照片展示,她是如何美得不可思议,美得令人陶醉,美得令人叹服。

斯大林时期

为了便于理解和阅读,我将根据上面所划分的建设时期按顺序叙述下去。首先是斯大林时期,这个时期建造的地铁站最能体现“艺术宫殿”这一名号。上图是1号线的克鲁泡特金站,车站的命名是为了纪念俄国地理学家克鲁泡特金,站外是莫斯科河畔的基督救世主大教堂。车站站台上只有2列柱廊,没有过多其他的元素占据站台的空间,如此设计的原因是考虑到计划中以代替基督救世主大教堂的苏维埃宫会为这里带来巨大的人流量。结果苏维埃宫没能建成,于是车站名称从最初的“苏维埃宫站”改为如今的“克鲁泡特金站”,同时这里也沦为1号线中人流量最少的站点之一。

1号线的共青团站,旁边还有一个同名的5号线换乘站,而地铁站外就是列宁格勒火车站和雅罗斯拉夫尔火车站,因此这2个共青团站也是绝大多数来莫斯科的背包客的必到地铁站。虽然单论观感1号线的共青团站不如隔壁5号线的强烈,但依然有值得一看的地方。净高相当于两层楼的过道站台、黄铜浮雕、空间宽阔的走廊,感觉像是走进一座具有传统欧陆风格的豪宅。

1号线的列宁图书馆站。据说这是苏联历史上第一个采取明挖拱顶方法建造的站台。建造时先将通道挖出大致形态,然后搭起支架,自下往上修筑拱顶,待通道结构稳定下来后再移除支架。如此一来虽然站台只有10米宽,却能给人一种宽敞疏朗的感觉。

文化公园站,是1号线扩展前的原终点站。车站原名是高尔基中央文化公园站,顾名思义是为了纪念苏联文学巨匠高尔基以及站外的文化公园而得名。值得一提的是坐落在莫斯科河畔的文化公园已经有将近90年历史了,是莫斯科最古老的公园之一。地铁站的进站口有一尊高尔基的壁像,而站台两侧圆形大理石中的雕塑反映的是苏联青年人日常学习、工作、娱乐等生活内容。

视线转到2号线的马雅可夫斯基站,马雅可夫斯基是苏联时期的年轻诗人,成名于长诗《列宁》,却因对斯大林的失望而自杀。这座车站应该比较眼熟,百度莫斯科地铁弹出来的照片大部分就是它。一个紧挨着一个的弧形拱门使人很容易产生一种视觉空间上的迷幻感,而每个拱顶的凹陷位置都装饰有采用古老马赛克拼贴技艺的壁画,典型的斯大林风格建筑中却透露出一丝现代的感觉,马雅可夫斯基站亦因此在1938年的纽约国际展上斩获设计金奖。所以我正在逛的既不是寂寞也不是站台,而是一件获得过国际大奖的艺术品。此外坚固的拱柱也使车站在战时被挪作防空洞和战地医院之用。

莫斯科地铁系统中因为站外建筑而得名的站台不少,如2号线这座与站外莫斯科大剧院同名的剧院站。剧院站可换乘到1号线的猎人商行站和3号线的革命广场站。值得一提的是,与国内的地铁不同,莫斯科地铁同一个站点在不同的线路上其名称也有可能不一样,这个在乘坐时要注意一下。

2号线的新库兹涅茨克站。莫斯科不少地铁站建于卫国战争时期,当中包括这座开通于1943年11月的新库兹涅茨克站,这是因为当时的政府认为,文化战线同属反法西斯斗争的前线,包括诗歌、音乐、舞蹈、建筑在内的文艺作品能起到鼓舞人民士气、建立大众信心的作用。因此这个时期的地铁站台建筑艺术不但没有减退,反而更进一步。与马雅可夫斯基站一样,新库兹涅茨克站的站厅上方装饰有马赛克拼贴画。这些拼贴画是由当时被德军包围的列宁格勒的艺术家创作,完成后经由拉多加湖的“生命之路”运抵莫斯科。据说这些拼贴画原本是为新库兹涅茨克站旁的帕维列茨站创作的,但后者因建筑物料无法及时运抵而严重误工,因此当时的工程负责人提议先把拼贴画安装在这里,日后再转移过去帕维列茨站。结果阴差阳错地这些拼贴画就一直留在新库兹涅茨克站里从没被移走过。

前面提到的3号线革命广场站,站台内部装潢和它的名字一样具有浓郁的苏维埃历史印记。站台最大的看点在于其2列候车过道以及中央过道的门廊上摆放着的多个等身青铜人物雕像。雕像的形象包括猎人、工人、农民、士兵、学生、水手、运动员等等,每一座雕像都形态各异、栩栩如生。说这个站台是一座雕像博物馆也毫不为过。

3号线的基辅站。既然被称为基辅站,自然少不了乌克兰元素。站台以多幅衬以豪华石膏画框的壁画展现乌克兰民俗风貌,在墙壁与圆拱交接处辅以图案复杂的瓷砖浮雕,再加上用水晶玻璃打造而成的吊灯灯罩,使得整个站台的艺术气息极为浓重且极具乌克兰风情。中央过道的尽头绘有一幅《基辅的节日》的大幅壁画。

3号线游击队站,位于伊斯梅洛沃市场所在的同名车站伊斯梅洛沃站旁。游击队站建成于二战期间的1944年,从建设年份和站台命名中不难想象车站的主题是纪念抵抗纳粹的苏联游击队,然而游击队站在建成初期时的名字却是伊斯梅洛沃站。1961年,现在的伊斯梅洛沃站开通并被命名为伊斯梅洛沃公园站。两年后,政府将伊斯梅洛沃站和伊斯梅洛沃公园站2个车站的名字互换,原因是前者的出站口更靠近公园门口,于是伊斯梅洛沃站的名字就一直沿用到现在。直至2005年,为纪念卫国战争胜利60周年,以及更好地反映车站主题,伊斯梅洛沃公园站易名为如今的游击队站。

当然从其出生背景以及站台装潢出发,我个人都认为游击队站这一名字相对要贴切许多。站台采用比较少见的3轨道2岛屿平台的布局,中央轨道本是为了处理附近一个体育场的人流,但由于各种原因预想中的人流没有出现,倒是有效地疏导了高峰时段巨大的客流。列车通道两侧的大理石上装饰着描绘游击队的浅浮雕,而靠近出口楼梯的2根柱子前以及出口平台处装饰有游击队的形象雕像,雕像下方长期摆有新鲜的花束。之前介绍过俄罗斯人纪念二战的热烈程度是其他国家所不能比拟的,地铁站内更换频繁的鲜花更加印证这一说法。

3号线阿尔巴特站,得名于站外那条莫斯科现存最古老的街道之一阿尔巴特街。车站开通于战后的1953年,熬过了战火纷飞的年代,苏联又重新回到热火朝天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去。虽然赫鲁晓夫于同一年上台,但站台依然属于斯大林时期的作品。内里各种华丽的吊灯、精致的石膏线和墙面雕花、奢华的大理石石椅,无不向来宾们宣示着苏维埃人民那从废墟中再度冉冉升起的民族自豪感。

建成于1944年的发电厂站,站外就是莫斯科最早的发电厂以及灯泡厂的所在地,因此站台中央过道上密密麻麻地布满了突显主题的日光灯,看得密集恐惧症患者直发毛。在中央大厅两边的墙面上,有12幅立体浮雕,展现了电力普及后苏联工业的新面貌。站台在内饰材质的选择上,从平面和立面,到矩形门和休息座椅都大量地运用了大理石,由此而衍生出一种庄严的感觉。

5号环线的基辅站,可以换乘上面介绍过的3号线同名车站。5号线是莫斯科地铁系统中唯一的一条环状线,于二战后开始修建,19世纪50年代全线投入运营。环状线上的全部12个站都与辐射线相连,也就是说5号线每一个站点都是换乘站。而且作为同时期工程的重点,5号线每一个站点都是斯大林式建筑的极致体现。具体到基辅站,大理石椅子已经是小儿科,精致的铸铁吊灯架、大幅描绘乌克兰重要历史事件的壁画、辅以华丽的石膏画框,将乌克兰风格中的古典式奢华表现得淋漓尽致。

5号线上的白俄罗斯站,站外是发往谢列梅捷沃机场的机场快轨的始发站白俄罗斯火车站。车站建成于1952年,白色石膏线装点着宽敞的拱形站台大厅,两侧每一盏白色壁灯下都带有一座雕刻精美的大理石座,顶上是描绘了白俄罗斯人民生活、工作、战斗情景,以及红色标志的马赛克画像。在通往2号线的换乘通道中,矗立着一座白俄罗斯游击队队员的雕塑。白俄罗斯站曾一度是卫国战争时期苏军最高作战指挥部的所在地。

5号线的共青团站是我认为整体感觉最为高端大气上档次的一个车站,说起莫斯科地铁,你可能没听过这个站,但你一定看过关于它的照片,它和马雅可夫斯基站一样是在报刊杂志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地铁站。共青团站是1号线同名车站的换乘站,同时站外就是莫斯科3个最重要的火车站,再加上其名气是整个莫斯科地铁系统里最大的,不少旅行团也把这里列为参观景点,因此无论何时站台上都是人头涌涌。整个站台的构造彷如一座地下艺术馆,中央过道与候车区域以大理石柱和大理石拱门分隔开,典雅的吊灯将站台照得光亮无比。亮黄色的砂浆拱顶两侧点缀着精美的马赛克镶嵌画,上面描绘了国家和民族的著名将领,包括亚历山大·苏沃罗夫、库图佐夫、彼得大帝、德米特里·顿斯科伊等。置身其中,让人有种仿佛回到苏维埃年代的错觉。

1952年落成通车的5号线新村站。中央过道两旁的拱门上镶嵌有32块彩色玻璃壁画,壁画的主题以花卉为主,使得整个站台色彩斑斓熠熠生辉。

5号线环状线建设完毕后,标志着莫斯科地铁系统确立了环状线+辐射线的整体结构。及后,适逢赫鲁晓夫上台,赫总在对斯大林进行批判的同时,也一改其过去地铁站台的装修风格,以简约简约再简约为主,务求做到低成本、修得快,这当中以6、7号线最为典型。而为了拓展新住宅区和工业区,这一时期地铁线网发展的主要对象也逐渐转移到近郊地区。因为远离市中心,而我在莫斯科的时间非常有限,加之大多站点的看点相对不太足,所以这里就没有6号线和7号线相关站台的介绍了,直接大步向前奔到8号线。

勃列日涅夫时期

勃列日涅夫上台以后,地铁站的建设虽然已经达不到斯大林时期那巅峰级的奢华程度,但也不再遵循赫总多快好省的思路,于是设计师和工程师们也稍稍放开手脚。这是8号线的马克思主义者站,整体以褐色大理石作铺装,白色的拱顶没有任何装饰,十分简单。站台的看点在于拱顶正中央的一列螺旋式复古吊灯,给人一种传统苏式的抽象感,与未能建成的第三国际纪念塔有异曲同工之妙。

同样是8号线的佩罗沃站,开通于1979年12月。下到站台后感觉就两个字,空旷。而且内部装饰也不像斯大林时期的1、2号线那样有一种高大上的味道。特别是顶部嵌入拱顶凹槽处的灯饰,看起来像女仆装的蕾丝花边一样,给人一种轻盈活泼的感觉。

戈尔巴乔夫时期

来到80年代,勃总下去了,戈总上来了。这一时期的苏联,社会环境相比之前进一步放松。虽然许多地铁站的建设和通车时间因经济问题一拖再拖,但建造的品质却依旧高超,建筑风格也渐趋现代化。这是1号线切尔基佐沃站,从其装饰风格就能看出这并不属于1935年首期开通的站点。切尔基佐沃站是扩建之后的1号线的末端站点,站台两侧的银灰色内弯、内藏式照明、明亮的穹顶,营造出一种空旷的感觉,为乘客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

卖点,哦不,是特点非常鲜明的9号线门捷列夫站。一听到车站的名字,再看看站台那抽象的原子状结构的水晶吊灯,很容易就能联想到门捷列夫与他的元素周期表。再搭配两侧偏欧式的圆拱门以及冷色系的用色,整个空间散发出一种高雅之感。

苏联解体之后

苏联解体后,地铁不再是用以炫耀国力的工具,而是成了城市建筑师展示自我的舞台,许多极简极美且极富想象力和创意的站台相继出现在人们视线,莫斯科地铁的建设也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开通于2014年12月的特洛帕廖沃站,是1号线西南方向的终点站。一如上面所介绍到的,新世纪时期建设的地铁站都以想象和创意为装饰基调,因此设计师没有将一些用以表达领袖野心和欲望的元素填进来(当然也不需要),而是创造性地将站外森林公园的树“移植”到站台里。加之反光材质的大量运用,使得站台给人的整体感觉十分前卫。

1号线麻雀山站,这应该是莫斯科地铁系统中景观最好的站点了。站台就建在莫斯科河之上,与卢日尼基铁路桥共用一座桥,上层是公路,下层是地铁,候车时透过两边巨大的落地玻璃窗就能欣赏到莫斯科一河两岸的景观。而站台本身的设计也是颇具科幻感。

3号线的胜利公园站,同时也是8号线的换乘车站。胜利公园站于苏联末期开建,断断续续一共修了10几年,到2003年才算是正式开通。站台的装修风格庄严肃穆,两端本来分别修筑有纪念1812年和1945年战争胜利的珐琅嵌板,遗憾的是我来的那天壁画被全面围闭整修。站台深入地下近百米,是俄罗斯最深的地铁站,在被朝鲜超越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里还是世界最深的地铁站。

3号线斯拉夫林荫道站。车站开通于2008年,因此也紧跟着潮流走现代和创意风。从椅子上和候车区两侧伸展出来的藤蔓式落地灯、以及横跨大拱顶的藤蔓式吊灯照亮整个站台,再加上旧式的站名立牌及以古文字体书写的站名,使人感觉宛若置身于书中的奇幻世界。

8号线的终点站新科辛诺站,这是我到访过的莫斯科地铁站台中最具科技感的一个,2012年8月站台开通当天,普京大帝还专门坐直升机前来捧场。因为列车的灯光问题所以导致环境稍稍有点偏暖,但其实站台的用色主要是黑白灰的搭配,并没有其他多余的色彩。整体造型采用的依然是莫斯科地铁常用的拱形结构,但战斗民族在这个拱顶上玩出了新花样。拱顶上镶嵌有极具金属质感的X型骨架,骨架下LED灯的造型与之相呼应。灯光通过地面、墙面漆、拱顶骨架的反射反射再反射,令整个站台更加宽敞明亮,并散发出一种强烈的现代感和科技感。

如果说新科辛诺站表现的是科技感的话,那么10号线的契卡洛夫站渗透出来的则是浓浓的科幻感。契卡洛夫是苏联空军的首席试飞员,曾因成功飞越北冰洋而被授予英雄勋章。站台上的弧形拱顶与方形地板组合在一起,形成一种强烈的反差。日光灯嵌入拱顶内,装饰与功用功能相结合,同时又为站台带来几分迷幻的感觉。尽管这个车站开通已经有20年时间,但在过道中快速穿行,却有一种仿佛走在通向未来世界的路上的感觉。

我到访过的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地铁站就是以上这些了,当然在莫斯科地铁系统中值得一看的车站还有许多,我搜集到的充其量只能算是比冰山一角好一点。而其他在地铁站里的见闻诸如车型老旧但车速超快啊当地人步履急速但却异常安静有秩序啊之类的我就不展开说了,有机会去莫斯科的都应该亲身去感受一下。来之前虽然已经料想到地铁站台的美,但却万万没想到会美成这样。没有喧嚣与吵杂,也没有笼络和绑架人心的商业广告,眼之所及尽是那仍停留在旧时代的华丽的吊灯、栩栩如生的雕塑、精致的浮雕,或是后期那具有超越时代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装潢装饰。历史、艺术、社会形态、公共交通这4者在地底百米处相互交融碰撞,“地下宫殿”一词已经不足以形容莫斯科地铁。坐在苏联时期的老旧座椅上,目光伴随着列车飞速穿过一个又一个站台,感觉像是翻阅了一部关于莫斯科、关于苏联和俄罗斯的完整的历史年鉴。

行走至此,我在莫斯科的旅程也接近尾声。莫斯科拥有世界上几乎每座大城市都具有的缺点,庞大、吵杂、混乱,以及无可避免的高物价,初接触之下并不十分讨喜。然而随着探访和了解的深入,尤其是经历了新圣女公墓和地铁系统那文化历史艺术的洗礼后,莫斯科便渐渐显露他的喜人之处。这或许就是这座曾经的帝国都城、如今的大国首都的特点:慢热、厚重而又深沉。他既不像圣彼得堡那样向世人张扬着她的性感和感性,也有别于贝加尔湖那样无时无刻地变换着她的美。城市发展的历史轨迹塑造出那些震撼人心的景点,同样地景点的氛围也能帮助城市的性格形成。作为一个国家的心脏所在,在我到访过的俄罗斯城市当中,莫斯科无疑是最有资格的。而那些沉淀着丰富底蕴的景点所带给我的震撼,就像是这颗大国心脏发出的阵阵强音。

伴随着莫斯科之行的结束,至此,我的西伯利亚大铁路穿越之旅亦顺利完成。这次旅行的主题是火车穿越,虽然早两天我已经完成西伯利亚铁路部分,但此刻能以莫斯科地铁来为旅程收尾也算得上是能呼应主题的完美选择吧。

现在是莫斯科时间凌晨5点59分。终于,在第7天,在跨越了7个时区之后,9288公里的西伯利亚大铁路,还有最后的1公里就要抵达终点了。这条路的尽头,是黎明的曙光。

我们每个人的一生,都如这西伯利亚列车一样,走在漫长的旅途中。而列车上的时光,除了吃饭睡觉,大部分空余的时间里都在努力地想让自己的旅途变的有些意义,于是我们拍照、录音、用文字去记录,会看书去汲取一些什么,但偶尔也会发呆或打游戏荒废掉一段时光。人生旅途大抵如此吧,不同的是,我们知道这西伯利亚列车最终会抵达的终点是哪里,而人生并非如此,我们大部分人并不能预知自己的终点究竟会在何处。所以,就当是人生中的一小段旅途吧,当列车抵达终点,便意味着新的旅途即将开始。

不知有多少人会像我一样,不再记得1公里有多远,但将永远记得9288公里有多长。

后记

游记开头说争取在国庆前完帖,结果你们懂的。不过对比起上篇敲了1年的横跨亚欧非游记,这篇只用了3个月时间就完工,还是相当给力的(此处应有掌声)。

先总结一下旅程吧,由于健康证的问题放弃陆路入境,转而搭乘廉航直接来到符拉迪沃斯托克,在这座西伯利亚铁路远东的终点城市开始我的火车穿越俄罗斯之旅;然后先后游历了仍然沉浸于无限秋色当中的哈巴罗夫斯克、大雪纷飞的伊尔库茨克和利斯特维扬卡,在漫长的西伯利亚列车旅途上感受车窗外迥异的风景和车厢中氤氲的酒香;接着登上奥利洪岛,在岛上被贝加尔湖的万千气象迷得神魂颠倒;随后跟随着火车深入西伯利亚腹地,探访这片地区的老城托木斯克;接着继续往北跨过亚欧大陆的分界线乌拉尔山脉,醉倒在金环小镇苏兹达尔和弗拉基米尔的田园风光当中;之后北上到达我人生中去过的最靠北的城市圣彼得堡,在历史和艺术的洗礼中感受俄式浪漫;最后南下折返回到莫斯科,聆听大国心脏的阵阵强音。

再翻出这2座西伯利亚铁路的纪念碑照片看,感觉像是完成一项壮举一般。

1个月的火车穿越旅程,有遗憾,也有惊喜,我庆幸我能将完整的西伯利亚铁路走完,也庆幸选择了俄罗斯为我的间隔年画上完美的句号。于我而言,俄罗斯实在是一片不可思议且不可多得的旅游地。既有冰天雪地的冻土地带,也有阳光海滩;既有无尽而又茂密的白桦林,也有终年冰封的雪山山峰;既有幽深潋滟的湖泊,也有牧草摇曳的大草原。而与之共存的,是外冷内热的俄罗斯人、各种俄式艺术以及悠长的历史文化。毫不夸张地说,几乎所有你能想得到的,俄罗斯统统都能拿得出手,而且质量之高往往令人惊艳叫绝,只恨签证时间太短无法逐一探访且一一细味。在回广州的红眼航班上,我翻看着这1个月拍下的照片时,我就对自己讲,为了有“冰火两重天”之称的堪察加半岛、为了贝加尔冰湖、为了风雪之中的极光小镇洛沃泽罗,俄罗斯我还要再刷3次。

好了不扯太远了,这篇游记的主题主要还是西伯利亚铁路大穿越。9288公里的火车旅行,跨越了8个时区。从符拉迪沃斯托克到莫斯科,从远东的起点到欧洲的终点,从金秋到雪域。1年后的今天,我已经不再记得列车走过最后1公里时心头的那种兴奋,但却忘不了伴随前面9287公里一路的,那缓慢胶着、且难以清算的时间。而每次回忆起这段经历,感觉就像喝一杯清醇甘香的伏特加,闻着酒香但不忍举杯,喝下之后却又被它的香醇辣到,继而蔓延全身。

最后以日本戏剧家秋田雨雀在苏联游记中的一句话作结尾吧:

“我身上还感觉着西伯利亚火车的动摇。

我在莫斯科的夜市上走过。”

Day1  10月17日  符拉迪沃斯托克 呢

🧛‍♂️本来之前有1天的时间是在香港的 嗯,但考虑到游记的一致性, 😌我就直接从进入俄罗斯境内开始写起。

由于卢布贬值 🏊,加上签证简便且距离不远, 呀俄罗斯越来越成为大家的出游选择。但大多数人都是直飞到莫斯科或伊尔库茨克 呢,像我这样坐火车横穿整个俄罗斯的背包客并不多。原本我打算从广州坐火车到哈尔滨,然后从绥芬河进入符拉迪沃斯托克。然而问题来了 💟, 呢不知道是哪边的规定, 嗯陆路进入俄罗斯需要办理健康证。这个所谓的健康证在我们广州这边办理需要交1000大洋 🙌,而网上有人说到绥芬河那边给个百来块钱就可以疏通疏通。因为这样走陆路的人不多,相关的信息十分模糊,感觉不太靠谱。后来手抽查了一下发现从香港直飞到符拉迪沃斯托克的机票价格才1000出头 🦹‍♂️,比陆路入境要更加便宜 呀,而且还免去办理健康证的烦恼 嗯, 呀于是飞机票就这样愉快地定了。 😷

飞机午夜抵达符拉迪沃斯托克,虽然机上基本上全是俄罗斯人 嗯, 呀但落地时竟然没有传说中战斗民族那感谢机长不杀之恩的掌声,不禁有点失落。符拉迪沃斯托克的机场虽然有暖气 呀,但体感温度依然比广州要凉快得多 呀,入境后我在角落里找了块小空地 🧗, 👊穿上长裤披上羽绒服就睡起来了。

符拉迪沃斯托克(Vladivostok),或者应该称它的原名“海参崴”更为国人所接受。海参崴原是中国领土 🚵‍♂️, 🤽‍♂️自唐朝起这里就有古代少数民族活动的痕迹。17世纪中期开始 呢,隔壁沙俄伺机东侵 🫁,企图在远东地区开拓不冻港口。最终清政府在1858年的《瑷珲条约》和1860年的《中俄北京条约》中, 呢把乌苏里江以东地区、包括海参崴在内约4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割让给沙俄。

🫱沙俄接手海参崴后 呀, 呢将这里易名为符拉迪沃斯托克(Vladivostok), 😩意为“统治东方”。随后着手军港建设工作,使符拉迪沃斯托克成为沙俄在远东地区的一个重要的军事基地。然而因为远离俄国中心 呀,符拉迪沃斯托克的发展一直十分缓慢 呢,直至1916年直达莫斯科的西伯利亚铁路建成后,符拉迪沃斯托克才迅速发展成为远东的重要城市和港口。被苏联军队收复后, 😮‍💨从1958年开始 呢, 👇作为军事重地的符拉迪沃斯托克一直处于封闭状态,一直到1992年才重新开放。

现在的符拉迪沃斯托克已经成为俄罗斯海军第二大舰队太平洋舰队司令部的所在地,同时也是俄罗斯远东地区最重要的城市。符拉迪沃斯托克三面临海 呀, 👥拥有优良的天然港湾以及低调而又舒适的城市节奏,使我的西伯利亚铁路穿越之旅有了一个不错的开头。

呀睡到一半时迷迷糊糊中感觉到机场的灯光亮了起来,我拿围巾把头包住继续睡。再次醒来时机场热闹了不少, 👮‍♂️我起来收拾好行李后就到机场外坐巴士到市区了。 呀

👺我预订的青旅在火车站附近一条步行街的小巷中, 💬到达门口时发现大门紧锁, ❤️贴在门把上的小纸条写着“店主10点回来,有事来电”。我看了之后瞬间懵逼了,我还没买当地的电话卡, 嗯而且现在才7点半不到, 🤾岂不要在这里干等2个小时?就在我发愁之际,一个提着行李袋的俄罗斯帅哥拐了进来 呢, 呀寒暄之下知道他是专程从莫斯科来这边旅游的大学生 呢, 🚶‍♀️叫Ilya。我向Ilya说明旅店的情况, 🧑‍⚕️他随即拨通纸条上的号码 呀,叽里咕噜一通后跟我说店主10分钟后到 嗯,那一刻我隐约看到了Ilya头上的光环。Ilya的英语不太灵光, 呀但在我认识的俄罗斯人里面算比较好的了。顺带说一句,俄罗斯的英语普及率实在是太差, 🤣除了一些旅游从业者和年轻人以外 呢, 呀其他人基本难以用英语交流。Ilya在莫斯科读大学 呢, 呀刚考完了一个科目的结业试,趁有时间就坐7个小时飞机来符拉迪沃斯托克玩几天。当他知道我要坐7天的火车而不是坐7小时的飞机到莫斯科时,他露出了一副不可思议的表情。也难怪 呀,现在航空网络发达, 🚵‍♀️不要说是背包客,连本地人也极少会这样坐火车往返远东地区和欧洲地区。 😨

😇10分钟后青旅的店主准时过来开门,我们进去收拾了一下,这时房间里来了一位澳大利亚小伙子Tony, ⛹️‍♂️于是稍事休息后我们三人就组队出门晃悠了。 👱‍♀️

呢青旅附近的墙壁 呀, 😠用木窗框和旧相机做装饰 嗯, 👨‍🚀很有心思。

符拉迪沃斯托克道路两旁的建筑风格看上去颇为高大上 💏, 呢街道大多都是这样高低起伏的,俨然一座山城 嗯, ⛹️‍♀️Ilya也说这里与莫斯科完全不一样。

呢海滨道路旁的雕像。 🤚

👤

沿着海滨旁的斜坡往上爬 🏊‍♂️, 呀来到一个小小的街心公园。10月份的符拉迪沃斯托克已经入秋了,公园里的叶子已经开始慢慢转黄。

嗯公园正中央的一座建筑 😗,色彩风格很俄罗斯。 嗯

😊

在俄罗斯一路走来, 呀看到不少类似这样的黑色雕像 呀,当中以列宁像为最。上图拿着吉他的据Ilya说是纪念一位俄国音乐家。

😮‍💨符拉迪沃斯托克市中心西面有一座高地 🗣️,上面有一个观景台,爬上去可以俯瞰大半座城市。登高俯瞰是我旅行时的最爱 🏄‍♀️,当然不能放过这个机会。但很不巧通往山顶的缆车停运了 👩‍🦳, 呀没办法又是体力劳动的时候了。 呀

一踏出观景台,就看到一个充气套娃在眼下摇晃。不知道为什么我身边的朋友对套娃的评价呈两极分化, 呀有的很喜欢,有的却死命叫我不要买套娃作手信。当然之后我在莫斯科的一只蚂蚁市场扫了不少,这是后话了。 呀

在观景台上眺望符拉迪沃斯托克,视野还是非常开阔的, 嗯金角湾风光尽收眼底。没错 呢,不仅是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有金角湾,因为具有相似的形状 嗯, 呀所以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的港湾也被称为金角湾。横贯金角湾之上的悬索桥是连接市中心和南面Cherkavskogo半岛的金角湾大桥, 呀这也是专门为2012年9月在符拉迪沃斯托克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峰会而修建的设施之一。

港湾上大小不等的船舶和军舰、高低起伏的山峦和依偎其中的树木, 嗯以及海岸边稀稀拉拉的赫鲁晓夫楼和低矮民居 呢,构成了符拉迪沃斯托克的大体轮廓。远处红蓝黄相间的吊臂看上去有点像堆砌乐高的感觉呵呵。 呀

🤹‍♂️半圆观景台 嗯,台上有一对手持十字架的雕像圣西里尔和圣美多德。别看兄弟俩的动作如此基情 呀,他们可是大有来头的。 嗯

圣西里尔和圣美多德两兄弟是斯拉夫启蒙思想家,他们是西里尔字母的发明者, 🤵西里尔字母就是现在俄语字母表的基础。公元862年, 呢大摩拉维亚的君主罗斯季斯拉夫公爵要求东罗马皇帝派传教士给斯拉夫人传福音,圣西里尔和圣美多德接受了这一任务,从拜占庭来到大摩拉维亚。为了方便传教 嗯, 😚圣西里尔兄弟在希腊字母的基础上创造了一套西里尔字母 呀,作为用于纪录和表达的斯拉夫人的语言和文字, 呀推动了斯拉夫文化的发展和传承。后来这套字母就成了俄语字母表的基础。

在山顶遇到前来拍照的一对新人和亲友团, 👩‍🍳看到我挂着相机 😈,他们强烈要求我给他们来一张 呀, 🧠都说俄罗斯人冷漠 👨‍🦽, 😿但初步接触过后感觉还不错。 呀

下山后我提议到海边走一走, 👭途中经过一家洋葱头教堂。与我先前去过的亚美尼亚和格鲁吉亚一样, 嗯俄罗斯同样是信奉东正教 👨‍🍼,但与前二者又稍稍有些不同 呢, 🤢后面写到圣彼得堡时我会详细说道。

符拉迪沃斯托克临日本海 呢,东、南、西三面都被海湾包围 🧜‍♂️, 嗯眼下的这片是西部的阿穆尔湾。 呀

🙄

都说有水的城市就有灵性 呀, 🤳一直以来我都钟情临海或者被江水穿过的城市。日落时分 🙋‍♀️, 呀符拉迪沃斯托克的阿穆尔湾聚集了不少散步游玩家庭和情侣 🫠,气氛温馨和谐。

呀和Ilya和Tony两个好基友在海边浪漫了一番后 嗯, 呀我表示要先到市中心办电话卡, 呢因为我在俄罗斯要待一个月的时间,所以务必要做到手上有网心中不慌。俄罗斯常见的电讯公司有红黄绿3家, 👩‍🦲鉴于我之前在格鲁吉亚被黄色的Beeline坑惨了,自此将其列入黑名单令其永不超生。剩下红绿2家 嗯, 嗯我网上搜集到的信息大多都指向红色,流量多信号好。然而Ilya却表示绿牌便宜又好用, 嗯强烈建议我弃红投绿 呀,没等我考虑清楚他就将我直接拉进绿店了。不过用下来感觉还不错, 🏌️‍♀️没网上说的那么不堪,450卢布有15G的4G流量, 💖甚至我在搭乘西伯利亚铁路时,当列车离开城市后 呢,很多时候都能收到信号。 嗯

🦿搞定电话卡后 🫂, 呢Tony提议我们到最南段的灯塔看日落。我之前知道这个灯塔, 呢外观平平而且也没多出名的历史, 👨所以也就没列入目的地 呢,不过既然闲着也是闲着, 呢我就跟着他们一块过去了。 呢

😹公交车翻过了一个山坡后天气就从晴好变成雾蒙蒙了 呢,而且还下起毛毛雨 🙎‍♀️,眼前什么都看不清。 呢

托卡内夫灯塔(Tokarev Light)始建于1876年,现在看到的绝大部分是在1910年重建的。

因为下雨加上水雾弥漫, 🏌️我们也没有在这里多停留了,拍了几张到此一游的照片后就回去了 🤗,Tony还因此得了感冒。 呢

吃过饭后回到青旅 呢, 🧗坐飞机从莫斯科横跨8个时区过来的Ilya连澡都不洗就倒头大睡了 呀,说是时差没倒过来 🧜‍♀️, 呀现在莫斯科那边才是午觉时间。我和Tony听了之后都要笑死了。

🤦‍♂️Day2  10月18日  符拉迪沃斯托克 呀

第二天醒来,Ilya还在努力地倒时差中 嗯, 😋而Tony也被感冒君折磨得翻来覆去。虽然我会在俄罗斯待30天 🦻, 呀但因为俄罗斯实在太过广袤 呢, 🤕要看的东西实在太多, 呢时间根本不够用。而我今天下午就要踏上西伯利亚列车离开符拉迪沃斯托克 🏋️,于是我没打扰他们自己先出去逛了。西伯利亚列车的终点站符拉迪沃斯托克火车站就在附近 ✍️, 呀有铁路情结的我自然要先去朝圣一下。 呢

👸火车站对面的列宁像,俄罗斯的许多城市都保留有列宁雕像。

😇

符拉迪沃斯托克火车站 👦,与西伯利亚铁路的建设同步, 呀最终于1912年建成。

👷‍♂️

走近看,一阵浓浓的俄式建筑味道扑面而来 呀, 呀三联拱门构成的门面 呀, 呢精美古朴之余还带有一丝贵族气息。 嗯

呢西伯利亚铁路的沿途火车票我已经提早在俄铁官网上买好, 呢理论上来说拿着打印的车票就可以登车,但我还是想换成纸质车票 呢, 嗯一来为保险, 呀二来可以用作收藏。但我在符拉迪沃斯托克火车站上上下下转了几圈都找不到换票的机器 嗯, 嗯找到人工窗口的工作人员, 呀他表示换票要收取100卢布的手续费 呢,相当于一顿饭钱了,我想了想还是作罢。然而接下来我在其他城市找人工窗口换票时都不需要收手续费,不知道这里演的是哪一出。 呀

🖤

🧍不同于国内的火车站 🤖,俄罗斯的火车站都是对外开放的 呀, ❤️‍🔥不需要车票或者其他证明文件就可以进到月台。站在连接各个月台的天桥上, 嗯看着轰隆而过的火车和延伸至远处的铁路 呢, 呢心里不免泛起一丝涟漪。 🤸‍♂️

查看全部

🧑‍🚒

二、哈巴罗夫斯克——满城秋色关不住

Day3  10月19日  哈巴罗夫斯克

符拉迪沃斯托克到哈巴罗夫斯克的距离不长,大概11个小时的火车车程就到了 呢, 呢刚好能一觉睡到天亮。我预订的旅店就在哈巴罗夫斯克的火车站附近,到站后换好下一程的火车票就步行过去了。

呀与符拉迪沃斯托克一样 👩‍🦱, 😽哈巴罗夫斯克(Khabarovsk)在清朝以前同属中国,最早为中国达斡尔部落的世居地。清朝中后期 🧕, 👩‍🔬关内移民大批涌入, 嗯在这里建成小渔港并取名为伯力 呢, 👩‍🦯伯力在女真语中是“豌豆”的意思。伯力扼守黑龙江和乌苏里江两江江口 嗯,地理位置优越, 😤当时就有“占领伯力相当于控制远东”的说法。从1858年开始, 嗯觊觎伯力及其周边地区已久的沙俄帝国 😵,藉《瑷珲条约》签订的契机, 🦸‍♂️在伯力建立军事哨所,并大肆盖房修道、建教堂、安炮台、设要塞, 呀同时以1649年探险至此的探险家叶罗费·哈巴罗夫的名字将伯力命名为哈巴罗夫卡。1860年, 呀清政府与沙俄签订《北京条约》, 呀正式将包括伯力在内的乌苏里江以东4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割让给沙俄。1883年﹐哈巴罗夫卡被更名为哈巴罗夫斯克。

💩抛开屈辱的历史不说 呀, 呀现在的哈巴罗夫斯克是一座十分讨喜的城市,也是我在远东地区的最爱。精致的沙俄建筑、宽阔的林荫大道和漫步区,再辅以掩盖不住的满城秋色,Lonely Planet上描述其为“最令人愉快的惊喜”, 🧖‍♀️实在是最恰如其分。 呢

去往下一个目的地伊尔库茨克的火车在明天晚上 👩‍🦲,因此我在哈巴罗夫斯克的时间头尾加起来只有2天, 🙍‍♂️我在旅店稍稍休息一下就抓紧时间出门了。

沿着卡尔·马克思大街往南走 🙅‍♀️,经过一家偌大的银行 💩,浓浓的沙俄建筑风格扑面而来。

🤘市中心的列宁广场 😵‍💫,一家人拿了面包屑过来, 🤒还没走上草地就被围攻了。

👨‍🔧

广场的另一头,树叶的金黄和草地的翠绿交织在一起 呢,十分漂亮。 👨‍

嗯广州的四季不像北方的那么分明, 🙇城里的植物一年365天中只有嫩绿翠绿黄褐这几种颜色,对于从来没经历过真正的金秋的我来说,这样的景色很是惊艳。

呀莫斯科和圣彼得堡, 🧑‍🏭甚至西伯利亚地区不少地方已经入冬了 嗯,本来想着金秋无望 呀,结果没料到在远东这边还能看见如此金黄的秋色, 呀算是一个不小的惊喜 🙎‍♂️, 呀这也侧面反映出俄罗斯幅员之辽阔,从东往西景色不尽相同。 🦹

我在列宁广场流连了很久 呀, 呀这里拍拍那里看看 😾, 😖当地人肯定以为我是大乡里出城。

卡尔·马克思大街附近的马路 🏃, 嗯一簇簇金黄翠绿点缀其中 呀, 🧘‍♂️十分漂亮。

🧑‍🦳

Muravyeva-Amurskogo大街 呀, 嗯应该是哈巴罗夫斯克最热闹的街区了,宽阔的马路, 🏊‍♀️林林总总的商店、餐厅、画廊和咖啡厅。然而最吸引我的还是马路两边连排的沙俄建筑。 呀

商店门前的油画 嗯,今天的天气也是非常不错。

沙俄时期的古建筑的背后是商店、画廊和餐厅 嗯, 嗯如此将旧建筑和现代功用相结合的做法非常赞。广州近段时间也采取了不少相似的活化旧建筑的方法, 嗯姑勿论效果有几何 👩,起码能留住这些老建筑, 🧑‍🔬保住城市的根。 😉

蓝天、阳光、旧建筑、金秋, 呢感觉十分舒服 嗯,不知不觉就走到了大街的尽头 嗯, 嗯我又倒回去 👅,在马路的另一侧继续漫步。

河边空地上纪念1918年至1922年之间爆发的苏俄内战的雕像。当时十月革命胜利后不久, 呢苏俄便开始忙于应对国内反革命势力和国外武装的干涉。为确保新生政权的稳定,苏维埃政府建立红军, 嗯并动员全国的人力物力, 呀将全部工作转入战时轨道, 呀最后成功保住十月革命的成果。

🎅我买了两条热狗在雕像下的长椅上当午饭, 呢怎料一群本在熟睡当中的强盗闻香而来, 呢向我步步逼近。然而当酒饱饭足后 呢,他们又瞬间回到这个状态。

🏊‍♂️

呢河边公园中的教堂Assumption Cathedral 👰, 呢小小洋葱头长得十分低调 👍,看上去像是新建的。 😵

呢哈巴罗夫斯克背靠着阿穆尔河(Amur River) 🏄‍♀️,这个名字大家可能感到有点陌生 呀, 呀但它有另一个更为我们熟知的名字, 呢黑龙江。

阿穆尔河附近的古建筑 嗯,入口处的金属雕花使其散发出一丝古典气息。 🖖

在河畔的城市公园中 嗯,有一座纪念尼古拉·尼古拉耶维奇·穆拉维约夫的雕像, 呢穆拉维约夫就是迫使奕山签定《瑷珲条约》的沙俄总督。1929年 🧜‍♂️, 🧞‍♂️穆拉维约夫的雕像被列宁像取代,直至1993年才在原址重新立起,现在5000卢布纸币上的图案就是这座雕像。 呀

🤽‍♀️

👩‍🍼穆拉维约夫纪念像旁边就是列宁体育场, 嗯一听名字便知道是苏联时期的作品。

嗯奔跑的运动员、红旗和五角星 呀, 呀列宁体育场可以说是整个哈巴罗夫斯克最具共产主义风格的建筑了。 嗯

🤴

😕我来的时候体育场比较冷清 呢, 嗯偶尔看到来骑单车、跑步、玩单双杠的当地人, 😌不知道的话还以为这里已经被遗弃。不过体育场正对着阿穆尔河, 嗯地理环境满分 呀, 嗯漫步其中十分舒服。

💂‍♀️正中央的体育馆及上面的标志都被整饰一新 嗯, 呀在太阳斜照下立体感十足。

嗯门外的塑像, 嗯也是浓浓的共产主义味道。列宁体育场是哈巴罗夫斯克第一支足球队SKA-Energiya的主场。 🙍‍♀️

查看全部

三、西伯利亚大铁路——亚欧大陆的壮阔史诗

Day5  10月21日  西伯利亚铁路

👊

👨‍🦱从哈巴罗夫斯克到伊尔库茨克 嗯,3338公里, 嗯火车需要不间断地行驶56个小时 嗯,也就是整整2天3夜, 🚶‍♂️这也是到目前为止我坐过的历时最长的火车了。

嗯先来介绍一下传说中的西伯利亚铁路吧。广义上的西伯利亚铁路其实是从莫斯科出发 呀, 嗯向东延伸的一整片的铁路交通网络, 呀火车在经过乌拉尔山、叶卡捷琳堡和托木斯克后,从贝加尔湖沿线开始分叉 呀, 呢驶向四面八方。当中最有名也是相对较多背包客乘坐的是从北京出发的蒙古支线和满洲里支线 👨‍🏫, 呀而我这次坐的是行驶在符拉迪沃斯托克和莫斯科之间的真正意义上的西伯利亚铁路。西伯利亚铁路全长9288公里,几乎横贯整个俄罗斯, 呀是世界上运行距离最长的铁路系统。坐完西伯利亚铁路全程需要6天6夜 👍, 💬论坛上有不少大神完成这个史诗般的壮举,但对于我来说连续6天6夜窝在车厢绝对会闷疯的,所以我选择的是分段买车票 😚, 呀因应自己的喜好选择沿途的站点下车游玩,然后再继续火车之旅这样一个方法。 👋

🥺

虽然都是卧铺, 😝但俄罗斯的火车依然有一二三等座之分。一等座最豪华(废话) 呀, 呀是二人标间 呀,要刷卡才能进去 嗯, 🫃新一点的列车上甚至还有淋浴。二等座一般是四人标间 呀,同样有门禁 呀,可确保私密性和安全性。而最便宜的三等座有点类似国内的硬卧 👥, 🧑‍🦱每节车厢有9个半封闭的间隔区域,每个间隔区域两边纵向分布2个上下铺, 🧞‍♂️合共4个铺位。上铺乘客可把行李放到第三层,下铺乘客则可掀起床板把行李放到里面。另外每个间隔区域所对应的过道处还有一个横向的双层铺位 😺,白天时下层是1张小桌和2张折叠椅, 嗯晚上摇身一变就成为床铺。

三等座的卫生间位于车厢两头 呀, 😝水压并不大,拿个塑料袋刺几个小孔用来洗头还凑合 呢, 🧙‍♂️洗澡就不要指望了。卫生间门外都有插座, 🤯但长期有人占着 呀,有些列车靠近卫生间的铺位也会有独立的插座,这个不一定 👼, 🤭要看运气。

列车一般都有餐食车厢, 呢但价格比较贵 💏, 🙀因此当地人都选择自带速食食物 🤚,或者在停靠站点购买面包、鱼干、烤鸡、水果等食物。每节车厢的乘务室旁都有烧水设备,乘务员也有速食面、速食土豆、咖啡、茶等食物和饮料供购买。

俄罗斯火车速度不快 呢,约莫50到60公里上下,和国内普快列车差不多。但不同的是 呢, 呢俄罗斯的火车一旦驶离城镇, 🏄‍♂️手机网速基本处于龟速甚至瘫痪状态。好在窗外各种荒野、木屋、湖泊、白桦林等风景随机切换,才令56小时的漫漫车程不致令人感到沉闷。 呢

🧗‍♂️

俄罗斯一年之中最金黄的时节已过 嗯,预想中的万里秋色画面自然是没法遇上 🤬,而路过的所有植物都光了头 呢, 👩‍🦼俨然一副准备入冬的姿态。虽然有遗憾 呢, 😼但我却一点都不感到失落,因为窗外风格迥异的风景实在是太美了。 😟

🫦车窗掠过的每一处湖泊每一座村庄都令我有种跳下车小待几天的冲动。 呢

呀太阳渐渐西斜, 🤼在夕阳的映照下 呀,林木残叶的颜色越发鲜红。 嗯

前几天在符拉迪沃斯托克和哈巴罗夫斯克看过金黄 🫂,如今能在西伯利亚列车上邂逅连片的火红 呀, 嗯这趟2天2夜的火车旅行我已经很满足了 呢, 呀当然西伯利亚铁路给我的惊喜远不止这些。 呀

在俄罗斯火车上 呀, 🧑‍🎨除了沿途风景,最令人难忘的经历就是结识同车厢的俄罗斯人。初看俄罗斯人 呀, 呢可能会觉得他们冷若冰霜,不苟言笑。但一旦熟络起来,你就能真切感受到俄罗斯人的热情。

每次踏上火车前 🧝‍♂️,我都会到超市多准备一些干粮和水果。上车后,和同一隔间的乘客人逐一微笑示好;到饭点时 🏂, 呀将自己的食物给他们分一点,隔阂就这样被打破了。起先是同隔间的人将他们带上车的食物都分给我 👨‍🦽,时间一长他们就会试探性地和我聊天 呢, 呀知道我不懂俄语后就通过翻译软件和纸笔与我交流。睡我对面床的老太太还教我哼唱几首俄罗斯的民族歌曲。 呢

我身边几乎所有去过俄罗斯的朋友都表示俄罗斯人很酷很冷漠, 呢我出发前也担心过这个问题,但经过这一个月与当地人的相处 呀,俄罗斯人给我的感觉是比亚美尼亚人要内敛 💙,比伊朗人要热情。冷漠的只是他们的外表 呀,褪去冰冷外衣, 呢俄罗斯人的内里就像是灌下一整伏特加般火热。 💆

呀伏在窗边看着外面的袅袅炊烟 ❤️‍🔥,有时候我会矫情地想 😚, 呀如果我在这片广袤的大地上有一座木房子,打开门就是西伯利亚铁路,每天放牧种地,晚上在院子里喝茶看星星, 呀该多好。

呢紫红的晚霞铺满天际 呢,西伯利亚列车依然在铁路上奔跑。56小时的火车旅行走过了1/3 🙀,车厢生活虽然枯燥,但有了窗外迥异的风景和车内热情的俄罗斯人 😞, 呀旅程远没有想像般难熬。

呀Day6  10月22日  西伯利亚铁路

虽然说有美景和热情的俄罗斯人相伴, 呢但胶着而又难以清算的56小时车厢生活 🙇‍♂️, 呀对于不甘寂寞的我来说还是十分漫长, 😄好在我出发前准备了几本书, 呢其中一本就是关于西伯利亚铁路的旅行随笔。在横穿西伯利亚的列车上读着描述西伯利亚铁路的文字 呀, 👿看着有关西伯利亚铁路的胶卷照片, 💕还有比这更应景的事吗?

🚵‍♂️在火车上 🏃,要分辨同隔间的是否俄罗斯人十分简单, 👱‍♀️看他的随身物品即可。标配红肠、面包、腌肉、速食土豆 🧑‍🎓, 🤢辅以自带的红茶和方糖作饮品 呀,填字游戏为闲时消遣,这就构成了列车上的俄罗斯人的生活日常。

西伯利亚列车沿途会停靠多个站点 嗯,停留时间依照站点的规模大小从一两分钟到一个小时不等。火车上全面禁烟 嗯, 🤦‍♀️虽然大多数俄罗斯人都是烟鬼,但他们却十分遵守火车的规定 🥱, 呀等到列车靠站时才匆忙下车抽上两口, 呢连鞋和棉裤都顾不上穿,在烟雾弥漫中蜷缩着身体,场面蔚为壮观。 嗯

呀列车渐渐驶离远东 🤑, 😉向西伯利亚地区挺进。车窗外的景观也由昨天火红的林地变为一望无际的雪原和白桦林。对于在广州出生和长大、从没见过雪的南方人来说, 嗯冷不防地又被西伯利亚铁路惊艳了一次。 嗯

嗯一开门就是雪, 呢像是活在童话世界中。 🤚

查看全部

四、伊尔库茨克——安加拉河畔的明珠

Day7  10月23日  伊尔库茨克

呢火车沿着斯柳江卡、库尔图克等贝加尔湖畔的城市前行,据说这一段的风景异常漂亮 嗯, 🚶窗外便是深邃且看不到边的贝加尔湖, 👆可惜我在经过这一段时已经完全入夜了,只能脑补一下火车贴着湖边行进的画面。在停靠库尔图克后火车转向北面继续深入 😛,终于在经历56个小时后,列车缓慢开进伊尔库茨克火车站 呢, 呢我人生中第一次亦可能是唯一一次超长途火车旅行也随之结束。

🤲从远东地区到西伯利亚地区, 呀变化最明显的就是温度了。彼时在哈巴罗夫斯克羽绒+T恤就足以应对 🫢, 呢但来到气温已经跌破0℃伊尔库茨克 💋, 嗯把绒帽毛衣毛裤围巾全拿出来裹在身上才算是勉强能抵御那阵阵刺骨的寒风。 嗯

呀我预订的青旅在安加拉河东面教堂群所在的公园附近 呀, 呢虽然离市中心有一段步行距离 呢, 呢但胜在环境清幽, 呀走几步就能到河边。青旅的环境十分干净整洁,工作人员亦非常好客, 呀帮助我解决了不少行程上的问题。我在青旅订好明天前往奥利洪岛的车票后就出门探索这个城市了。 嗯

伊尔库茨克是西伯利亚最大的工业城市、东部的贸易中心, 呢也是贝加尔湖区域最大的城市。伊尔库茨克建于1661年 🧑‍🎨,最初是一座哥萨克要塞。1879年一场大火几乎将整个城市摧毁 呀, 🧚随着随后代勒拿盆地的淘金热,以及西伯利亚大铁路的开发建造 🚴‍♂️,伊尔库茨克很快得以重建。现在的伊尔库茨克除了依然保持西伯利亚地区最大工业城市的地位 👺,还是探索贝加尔湖的大本营 😬, 🧜‍♀️是前往奥利洪岛、乘坐环湖小火车的最佳中转站。与此同时 呀, 🦴伊尔库茨克也积极发展城市的旅游业 👩‍🦲, 🦴城市中划有一条绿色徒步游览路线, 嗯贯穿市里的所有景点, 😻而且每个景点旁都立有介绍牌,十分方便和人性化。 🤭

👩‍💼

嗯青旅所在的市中心北面几乎是伊尔库茨克建筑精华所在地 🙌, 呢集中了许多美轮美奂的教堂 呢, 😩上图是波兰天主教堂。俄罗斯信奉东正教 🧑‍🎓, 呀这个教堂是1758年沙俄政府为当时被流放到此的波兰政治犯兴建的 呢, 👣是伊尔库茨克唯一的天主教教堂。据说教堂内放有一架非常拉风的管风琴, 嗯可惜我来回经过几次教堂都是大门紧闭。 🦸

呀斯帕斯卡娅救世主教堂 🧜‍♂️,建于1706年 🤧,10年前这里曾经是一座博物馆,如今经过修葺后焕然一新。 🦾

🥵

呢斯帕斯卡娅救世主教堂是整个西伯利亚东部最古老的石头建筑 呢,镶板、浮雕、多层的花框等部位散发出浓浓的巴洛克风格。教堂正面上部绘有一幅巨大的耶稣圣像壁画。 😏

🧑‍🎨

教堂前的石碑。

换一个角度看,蓝天白云搭配着白色的墙壁和绿色的屋顶 呀, 呀十分漂亮。 😾

斯帕斯卡娅救世主教堂不远处的基洛夫广场 💪,基洛夫是苏联布尔什维克革命者和重要领导人之一。伊尔库茨克州政府办公大楼坐落于广场中央 呢, ⛹️‍♂️大楼前是二战胜利纪念墙和无名英雄烈士墓,长明火在纪念碑前燃烧不息。

👺沐浴在晨光中的广场十分宁静祥和, 🦿漫步其中非常舒服 💘,以致我忍不住拿出随身的面包学梁朝伟坐在广场的空地上喂鸽子。

安加拉河畔的爱情桥, 🕳️桥两边挂满了大大小小的同心锁。

安加拉河是唯一一条发源于贝加尔湖的河流 呀,而伊尔库茨克则是安加拉河沿岸最大的城市 呀,对岸的烟囱和钩机仿佛就是伊尔库茨克那“西伯利亚最大工业城市”的身份的佐证。

我在河边休憩时 🧑‍⚕️, 嗯一只流浪猫走过来肆无忌惮地蹭我的小腿,我把包里的面包分了一点给它 呀, 👵它一张嘴就是一大块 👉, 呀吃得可欢, 🤧最后我走的时候它就这个表情了。

🙏

安加拉河贯穿伊尔库茨克市区 🙁, 🧝‍♂️形成一个大湖湾,因此亦造就了这里独特的河畔风光。对伊尔库茨克来说, 😜安加拉河可谓上天的馈赠。 🚣‍♀️

😔沿着安加拉河往东一直走 嗯,有一座西伯利亚开拓者雕像, 呀这是2011年为纪念伊尔库茨克建城350周年而立的。碑上的人物背负弯刀,手执燧发枪 👀, 👳留着一把蓬乱的头发和络腮胡 👨‍🦯,眼神锐利而坚定 🧑‍🎨, 呢倒也十分符合印象中开拓者的形象。 呀

😖

🙃

呢开拓者雕像对面有一座外形像积木一般的教堂, 嗯这是建于1693年的博戈亚夫连斯基大教堂 呀, 呢是伊尔库茨克第二古老的建筑, 嗯至今依然保存完好。

👸

博戈亚夫连斯基大教堂的金色洋葱头 🧑‍🌾, 🤠非常耀眼。

教堂由长方形、圆柱形、三角锥形等形状元素组合在一起 呢,十分有特点 ⛹️‍♂️,说起来我也是头一回看到过如此像积木一般的教堂。

巴黎有凯旋门 呀,俄罗斯也有凯旋门,而且还不止一座。伊尔库茨克的凯旋门建于18世纪 呀, 😄门前曾经是一座渡口,乘客上岸后需要经过凯旋门, 👷出示并登记信息后才能进入伊尔库茨克城。在蓝天的映衬下黄白相间的凯旋门显得更加靓丽。

呀前面我提过,在伊尔库茨克城区有一条绿色徒步游览路线,将市区的所有景点串联起来 嗯, 🧑‍💻沿着绿线走基本就不会错过伊尔库茨克的主要看点。然而在绿线之外,城区的东北边 🏄,坐落着一座被称为“伊尔库茨克最美东正教教堂”的喀山教堂。喀山教堂并不在市中心 呀, 嗯但我查了下地图发现也不远,简单地吃了午饭之后我便徒步过去。

👨‍

走过一条河, 🙉穿过汽配店一条街, 呀远远就能看见喀山教堂。教堂的外观十分漂亮,浅橙色的墙壁, 👷‍♂️天蓝色的穹顶,金色的小十字架,第一眼确实有被惊艳到。我把照片发到朋友圈 嗯, 🥳有朋友在下面留言说像是一个红色主题公园 呀, 呀现在看回照片的确很有这种感觉。

😩喀山教堂的外观梦幻华美,内部同样金碧辉煌,有些我后来在圣彼得堡探访的救世主滴血大教堂的味道。 嗯

教堂是当时为了纪念击退1612年入侵的波兰军队而建的。1936年 呀, 💩斯大林下令将教堂拆除 😜,现在看到的喀山教堂是1993年仿照原来的建筑而重新建造。 呀

👩‍🏭教堂内的烛台。 嗯

🧝‍♀️

🙈东正教的一大特点是对画像的崇拜,之前在格鲁吉亚的库塔伊西探访过的世遗教堂就是很好的例子。喀山教堂也不例外,内部没有雕塑摆设 💅, 呢而是以鲜艳丰富精美的壁画填满整座教堂。

查看全部

五、贝加尔湖——咫尺之外 呢,无尽的海

Day8  10月24日  贝加尔湖 呢

呢早上8点半 嗯, 呢去往奥利洪岛的汽车如约来到青旅门口, 👭是一辆在俄罗斯和亚美尼亚等前苏联国家非常常见的依维柯。上车后司机继续到附近的旅店接其他旅客, 呢现在是贝加尔湖旅游的淡季, 👋17座的小巴只坐了1对奥地利情侣、1对德国情侣、1个英国人和我共6个人,司机在伊尔库茨克的中央车站稍稍停留了一下后就往奥利洪岛开去。

🧑‍🤝‍🧑贝加尔湖有大大小小的岛屿共22个 呢, 🏊‍♀️位于中部偏北的奥利洪岛是其中最大的一个, 呢如果说贝加尔湖是西伯利亚的明珠, 呀那么它就是这颗明珠的心脏 嗯, 嗯因此奥利洪岛也成为游览贝加尔湖的最理想地点。从伊尔库茨克到奥利洪岛要6个小时, 👨‍💼道路起伏但十分平整 呢, 呀窗外是漫无边际的白桦林,景致丝毫不逊色于西伯利亚列车沿途。 💢

🗯️

呢午饭过后小巴又开了1个多小时 嗯, 呀就来到湖边的渡口, 🧑‍🎄贝加尔湖毫无防备地赫然出现在眼前。

😄我们全都下了车, 嗯在等待摆渡船上岛的罅隙 嗯, 🏋️‍♂️在岸边默默感受这贝加尔蓝,当然这只是贝加尔湖的幼年期, 嗯其究极形态还在后头。

⛹️

在夏秋两季,上岛的汽车需要通过摆渡船的接送 嗯,春季和初冬的融结冰时要通过气垫船摆渡, 😛而待冬季湖面完全结冰后 呀,汽车可以直接开上冰面上岛 呢,可以说一年四季贝加尔湖都呈现不同的景致。

呢我们的小巴上岛后 👸,继续往奥利洪岛北面中部的胡日尔小镇开去。奥利洪岛一半是森林, 呀一半是草原平地,岛上没有修好的路 呢, 呀路都是经过汽车长年累月的碾压而形成的 呀,因此上岛后一路颠簸不停。在奥利洪岛上, 呀包括前面的伊尔库茨克都生活着不少布里亚特人, 呀我们的司机就是布里亚特人。布里亚特人是蒙古人的一支,拥有黄皮肤、黑头发和高高的颧骨 呀,信仰萨满教, 🧑‍🍼并拥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

上岛后小巴开了半个多小时 💇‍♂️,终于来到胡日尔小镇。司机把德国情侣送到镇中的其他旅店后 呀,把我们全部人拉到位于湖边的Nikita’s Homestead。Nikita’s Homestead是奥利洪岛最有名的住宿地, 呀这座大规模的木质建筑群也是《Lonely Planet》中当之无愧的住宿首推 嗯, 呢可以说奥利洪岛旅游业的发展主要得益于Nikita的推动。

👁️‍🗨️我在奥利洪岛预留了3天 呢, 呀时间算是比较充裕的。但在等摆渡船时已经被传说中的贝加尔蓝迷倒,所以在房间稍事休息后我就迫不及待地出门逛了。

缓缓推开Nikita后院的小木门, 💃贝加尔湖再一次映入眼帘, 呀那种咫尺之外豁然开朗的惊喜扑面而来。 呀

呢先来一张标准的贝加尔湖身份证吧,远处的是萨满石,这也是许多明信片上的经典角度。 呀

😾

嗯不同时期不同季节不同时间节点的贝加尔湖有不同的美,此刻的它是宁静而又深邃 嗯,大如海, 🥴蓝似墨水。

🙈

🤞贝加尔湖是世界上最年长的湖泊 呢, 🤟为世界第7大湖。虽然论面积贝加尔湖比不上里海、休伦湖、密歇根湖等湖泊 呀,但论深度和蓄水量却是淡水湖中的大哥大。贝加尔湖蕴藏着地球全部淡水量的约20% 呀, 呢相当于北美洲五大湖水量的总和,更是超过整个波罗的海的水量。

😔贝加尔湖在历史上曾是中国的领土,汉代时被称为北海,苏武牧羊之地便是这里。清冷而孤寂,人鸟声俱绝,北海的浩瀚连苏武的寂寞和乡愁也显得微不足道。

👨‍⚕️

现在在岛上的布里亚特人中还流传着苏武牧羊的故事,两千年来, 呀北海已变成贝加尔湖 呢, 🧗纵然湖水依然是那样的湖水 🫱,但苏武牧羊的痕迹早已无法寻获, 🏂只剩下一批又一批来自世界各地的游人面对湖水所发出的赞叹。 嗯

嗯从Nikita出来后一直寸步不离紧跟着我的小狗 🧎‍♀️,我走时它也走,我停下来拍照时它也伏下身子等我 嗯, 呢于是我帮它拍了一张颇有气势的相亲照给它看 呢,它瞄了我相机屏幕一眼之后就扭过头不鸟我了。

😞

当地的布里亚特人笃信萨满教,萨满教起源于史前时代的中亚和北亚地区 嗯,与藏传佛教融合后盛行于蒙古族和藏族中。萨满教并非指某种特定的宗教或信仰,而是具有萨满经验和萨满行为的事物的统称 嗯, 💇‍♀️因此萨满教没有特定的崇拜对象、经书、教条或宗教体系,信奉者只是虔诚地敬畏大自然。奥利洪岛是萨满教的其中一个中心。 🦹‍♀️

💣

🤰

呀既然是中心之一, 呀自然少不了一些具有独特色彩的物件。上图是萨满山上的13根萨满柱,柱子由萨满信徒竖立, 🧎上面缠有彩色布条。萨满教认为上帝有13个儿子,其中大儿子负责在人间和地狱巡视 🧑‍🚒, 嗯当他来到人间时就是居住在奥利洪岛的萨满山上。 嗯

🕵️‍♂️

除了萨满山和萨满柱 呀, 嗯身份证照中的萨满石也是萨满教另一重要的物件。萨满石是突出于湖边的一块巨大岩石, 呢在萨满的信仰中 🤢, 嗯因为阿尔泰的神灵寓居于此,所以这块岩石也成了萨满教中最重要的圣地之一。

🦾

💩萨满山上不少树都挂有五彩丝带, 呀这些丝带都带有布里亚特人的祈愿 呀, 🤷丝带颜色的不同代表所祈之事也不同。

🤌天色渐暗 呀, 呀晚霞渐露。俄罗斯人将贝加尔湖称为“海”, 呢 确实贝加尔湖辽阔得像海不像湖。

嗯落日的余光照耀着湖边的岩石, 👯‍♂️仿佛为其披上了一层赭红色的外衣。在这里待了一个下午都没有感到厌倦 嗯,庆幸我安排了3天在奥利洪岛, 🚶可以尽可能地不放过每一个不同时刻的贝加尔湖。 💘

夜幕下的胡日尔小镇。 👩‍🎨

之前一直跟着我的自来狗 💛, 呀后来经过看到一帮在追逐打闹的小伙伴 💘, 💁‍♂️嗖地一声就丢下我混入狗堆中了。而狗堆中的一条小黄狗一看到我 🫰, 👽就毅然离队接力跟着我。我在小山坡上拍照 呢, 呢它就一脸忧郁地面向小镇坐着, 呀仿佛在感慨它的江山。

“看看朕为你打下的江山, 呀汪!” 呢

进入初冬 呀,西伯利亚地区日照时间变短,7点不到天基本就全黑了,我也赶紧回去旅店赶晚饭。Nikita的房价中包含早餐和晚餐 呢,考虑到中午大部分游客都会报南北线的团 🥸,所以Nikita就没有午餐供应。舟车劳顿了一天打算饭后早点休息, 呢怎料在回去的路上, 🧛‍♀️抬头猛地发现漫天繁星 👩‍⚖️, ⛷️脑海里突然闪过一个画面, 🤸‍♀️星空下的贝加尔湖!于是我屁颠屁颠地回房间扛上三脚架, 🤸‍♂️又屁颠屁颠地跑到湖边。 呢

嗯今晚的月光又圆又亮 🖐️, 👮银河自然是没什么希望的了,好在云都聚在山边 ✊,才得以看见湖上的点点繁星。 呢

🕵️‍♂️

幽蓝色的星空、岿然不动的萨满石 呀,以及最重要的, 呀深邃、宁静、辽阔的贝加尔湖 嗯, 😧一切就如同我预想中的画面一样 👨‍🦯,这是我此行最喜欢的一张照片。 🧑‍

🤾‍♂️

呀星空下的胡日尔小镇。 嗯

呀初冬的奥利洪岛气温已跌至零下10℃以下 呀,晚上寒风呼呼 呢, 呀即使是把所有的家当都披上了也抵挡不住寒风的入侵 👨‍🎓, 👎没多久我就败下阵来不得不打道回府 嗯, 呢但拍到心仪的照片也算是没有遗憾了。今天中午入住前我就已经在Nikita报了第二天的北线游, 👮‍♂️因此明天我将往奥利洪岛的北面进发 👩‍🏭,探索贝加尔湖的另一面。

Day9  10月25日  贝加尔湖 嗯

今天调了闹钟早起 呀, 呀本打算到湖边看日出 呀,但起来掀开窗帘发现天空阴阴沉沉的,等了一阵子依然不见转晴, 🦸‍♀️暗暗庆幸昨晚已拍到想要的画面后,便转身睡个回笼觉。

😎

再次醒来后吃了旅店提供的丰盛的自助早餐 嗯, 🫢又从后院出去拍了一下贝加尔湖,晨光下的贝加尔湖更显一种平静美。

作为奥利洪岛旅游业的先驱,Nikita自然也具备齐全的Tour供选择 呀, 呢常规的南北角游,剑走偏锋式的湖上泛舟和森林徒步等一应俱全,当中最经典的要数北角线路。都说现在是贝加尔湖的旅游淡季,淡成什么一个程度?旺季时停满各种接团汽车和熙熙攘攘人群的Nikita门口 嗯,如今环顾四周只有一台车和包括我以内7个背包客 呀,哦还有三条狗。

呀我的最爱 呀, 嗯苏式复古小钢炮, 😕这也是载旅客前往南北线的汽车。司机说这种车至少已经有40年了 🤗, 😽虽然老旧 👰,但在没有路的奥利洪岛上非常好使。

小钢炮载着Nikita唯一参加北线Tour的背包客挺进奥利洪岛北部 呢, 🖖车上除了我以外其他清一色全是欧洲人, 🙃我还重遇昨天一同从伊尔库茨克过来的英国人John。John也是走西伯利亚铁路这条线 呀,不过他和Tony一样都是从莫斯科到符拉迪沃斯托克 呀,和我反着走 嗯, 呢然后陆路过境到中国。说实话旅行这么多国家我还真没看过我大天朝的签证, 呀我向John八卦了一下, 👨‍🎤原来咱们国家的签证页上印的是长城的图案,看得我油然而生出一阵自豪感。

查看全部

六、伊尔库茨克、利斯特维扬卡

Day1110月27日伊尔库茨克

早上又是调了闹钟早起 呢, 呢又是乌云密布 呢, 嗯看来我和贝加尔湖的日出八字不合。Nikita的工作人员告诉我 嗯,西伯利亚的寒潮马上要来 🤺, 呢奥利洪岛也快要到下雪的季节了 呢,那时会比现在美得多 呢,听得我一脸大写加粗的怨念 👊, 👳‍♂️我来的这几天恰恰是贝加尔湖旅游淡季中的淡季,看来贝加尔湖还要多刷几遍。

依维柯把我带离奥利洪岛和贝加尔湖 呢,窗外都是熟悉的风景 🧔‍♀️,唯一不同的是窗外多了纷纷扬扬的大雪, 呀第一次看到雪的我一路上都难掩兴奋之情。到了青旅以后 呀, 嗯我把背包一扔, 🤹然后迫不及待地出门了。

🧔

虽然积雪的厚度未如理想 呀,而且因为阴天, 呀拍出来的照片不怎么好看 呢, 🛌但对于连金黄色的秋季都没经历过的南方人来说 呢, 呢这场纷扬的大雪简直就是西伯利亚的馈赠。

🥳被大雪洗白了的伊尔库茨克和我早两天看到的仿佛是两个不同的城市 呀,我决定沿着绿线再走一遍,然而没踏出多久差点就认不到路了。 嗯

被雪堆覆盖着的州政府办公大楼和二战胜利纪念墙,少了一丝庄严感 嗯, 🧚却多了一份神秘感。

其实州政府大楼所在的位置曾经是喀山大教堂所在地 嗯,在苏联时期教堂被强行拆除以腾出地块建造大楼 呢,现在只留下教堂上的一个尖顶放在路边作纪念。

🙎又散步回到安加拉河边 嗯, ❤️‍🩹皑皑白雪为整个城市增添一丝浪漫气息。 🚴

🥺

呀大雪低温寒风都阻挡不了安加拉河的垂钓者。

沿路的雪景 嗯, 呀广东人特有的好奇心驱使我用手舀了一点看上去比较干净的雪上来 呀,我闻了一下发现有点霉的味道,幸好没直接舔下去……

复古的有轨电车依然是我的最爱,可惜电车经过的地方雪堆几乎消融殆尽 呢,找不到好的角度去拍它。 呀

👳‍♂️

乌里兹基步行街,两边大多是19世纪的石质建筑, 呢银行、商店、餐馆满布 🧖‍♀️,这是伊尔库茨克最古老的步行街之一。

👩‍💻Church for the sake of Mikhail Arkhangel, 嗯隐藏在一片居民楼之间 🙀, 🙅据说这里是海军上将高尔察克结婚的地方。 呢

393 呢

🧍‍♀️Arsenalskaya大街上的雕塑, 嗯一副生无可恋的背包客的模样, 呢它的身后是一家老宾馆。

💏

🫰不得不说伊尔库茨克的绿线真的很方便, 呀全长5公里共涵盖了30个教堂、博物馆、古建筑、雕像等等的游览景点 嗯, 呢不费吹灰之力就可以一次过游尽, 嗯而且每一个景点都配有一块俄英双语的介绍牌 🛀,这在英语普及率不高的俄罗斯极为重要。 👃

对不起当时我没忍住笑出了声。

呀位于卡尔·马克思大街和列宁大街交汇处的列宁纪念碑 🚴‍♂️,列宁手指的方向就是列宁大街。列宁大街是伊尔库茨克其中一条最主要最繁华的街道 🧑‍🌾, 🫥街道两边博物馆、银行、超市林立。

兜兜转转又回到基洛夫广场 呀,这个胜利日的阅兵地以及民众的休闲地。

广场中央的小喷泉, 👏我在旁边坐了很久都没见动静。身后是市内档次比较高的安加拉酒店 💤,但在卢布贬值最厉害的时候这里的房间200多RMB就能拿下。 🧑‍

旁边有对母子在堆雪人 呀, 👎看着他们在到处找枯枝砌雪人的鼻子 呀, 呀我突然灵机一动拣起一个红色瓶盖,“啪”地一声将瓶盖按在雪人的脸上, 嗯然后我感受到他们投来的充满赞许的目光(并没有)。 嗯

❣️

👷‍♂️广场还是那个广场,但披上皑皑白衣后,伊尔库茨克那种独有的温情 呀, 呀在暖黄色灯光的照射下瞬间飘散开来 🙀,并弥漫每一处。

晚上逛超市时发现有寿司卖 嗯, 嗯虽然看上去不怎么好吃,但我依然毫不犹豫地扫了两盒。感觉还是亚洲的食物风格比较容易让我接受 嗯, 嗯即使我现在是身处俄罗斯的亚洲区。

Day12 10月28日 利斯特维扬卡

想要近距离接触贝加尔湖,除了坐5个多小时汽车登上奥利洪岛外, 呀绝大多数旅客都会选择前往位于贝加尔湖和安加拉河交汇处的小镇利斯特维扬卡。伊尔库茨克中央车站每天都有班次往返小镇 🗯️, 呀去往下一个目的地托木斯克的火车晚上才出发 呀,于是在简单吃过早餐后, 嗯我就乘车前往这个贝加尔湖畔的小镇。 嗯

查看全部 🚶

七、托木斯克

Day13  10月29日  西伯利亚铁路

嗯又是在车厢中度过的一整天。在熟悉了火车上的生活、新鲜感褪去以后 嗯,每天都是在看书以及跟俄罗斯人聊天中度过,日子过得胶着而无聊。但不得不承认 嗯, 👶直到现在,在西伯利亚铁路上度过的170多个小时依然是我在俄罗斯最怀念的时光没有之一。

🙂

👩‍🌾随着火车往西伯利亚地区深入, 呀车上的穆斯林也逐渐多了起来。虽然俄罗斯是东正教国家, 🤾但国内的穆斯林人口大量存在并正悄然壮大。在18世纪前 💕, 呀俄国国内几乎没有穆斯林,随着领土扩张, 呢相继夺取高加索地区和中亚地区的穆斯林领土, 🧔‍♀️俄国穆斯林民族历史就从此开始。虽然在前苏联民族调整的政策下,大量的穆斯林被迁移至西伯利亚、乌克兰或其他边远地区 呢, 👨‍⚕️但凭借其异于常人的生育能力, 🏇现在的穆斯林在1.5亿俄罗斯人口中已占到了2成 呀,而且队伍还在不停地发展当中。

🙉

呀晚上我去打热水冲泡面时 嗯, 👩‍🍳一个头戴小白帽的来自吉尔吉斯斯坦的穆斯林突然拦住我问我的宗教信仰。这个问题我当时在伊朗的时候就曾被不少人当地人问过 呀,作为一名无神论者兼中共党员的我依然按照当时的套路回答他说有啊 嗯,我信索尼大法啊。他呵呵,我也呵呵,然后我就走开了。 👲

Day14  10月30日  托木斯克

👩‍🚀清晨火车准时开进托木斯克1号站。值得一提的西伯利亚列车到达大城市的时间一般都在清晨, 👨‍🌾距离不远的话大多就是睡一宿的时间,对于我们这些背包客来说十分方便和人性化。而且火车准点率十分高,我坐的几趟列车无论距离有多远, 🤕都是准时准分到达的 👹, 🦸‍♀️很值得称赞。出火车站到旁边的小巴站等公交车,发现托木斯克的气温跟伊尔库茨克没什么区别, 👃不过天气却差得多 呀,阴阴沉沉的没有一丝生气。但既然山长水远来到 👲, 呀天气再差也要打起精神 嗯, 💬在旅店卸下行李休息一下我就出门了。

🤤于1604年建城托木斯克位于西西伯利亚区域, 👨‍🦲托木河的南岸 🧏‍♀️,是西伯利亚最古老的城市之一。历史上曾是犯人的流放地。随着当地的重视,拥有6家主要学术机构、且教授密度居全俄罗斯第一的托木斯克俨然已发展成为西伯利亚地区的教育和科学中心。托木斯克并不在西伯利亚大铁路的主线上 呀, 🤰而是通过雷亚尔——阿西诺——泰加铁路与西伯利亚大铁路相连接。 👋

我在最初谋划路线时,觉得如果从伊尔库茨克一口气坐到弗拉基米尔的话时间太长了 💇‍♂️, 呀就打算在中间找个地方稍稍停留一下。但位于两地之间的城市像新西伯利亚、叶卡捷琳堡、喀山等对我的吸引力都不大 👷‍♀️,这时眼前适时浮现出Tino大神的帖,里面的托木斯克被西伯利亚的秋色染成一座黄金之城 🧗‍♂️,而且Lonely Planet上也描述这里“不仅有壮丽的雪景 👬, 呀而且一年四季都令人愉快” 🏊‍♂️, 呢于是我大腿一拍就把休整站敲定在这里。 🧔‍♀️

👳‍♂️

然而丰满的梦想始终敌不过骨感的现实,西伯利亚的深秋已过 嗯, 嗯秋天的尾巴断了 🧏‍♂️,冬天的头更是见不着 呀,眼下的托木斯克只剩下阴沉的天色和稀稀拉拉的雨水所营造出的萧条感。 嗯

😮托木斯克高等学府林立 🤼‍♂️, 👨‍⚕️居民中大约有1/5都是学生 呀,学术氛围浓郁。这是列宁大街上一家学校的外墙 呀,上面整齐地刻有在各个时代各个领域中有杰出贡献的名人头像 🤪,有点像我们小学时的名人廊。

🏋️‍♀️这个在寒风中凌乱的雕像着实吓了我一跳。 🖕

🙍

沿着列宁大街一直走到尽头,是托木斯克的桦木公园,公园同时也是二战纪念碑的所在地。

💦

公园门口摆放着一台战斗炮车 🦸‍♂️, 嗯我想起我在卡拉巴赫擦身而过的那台参与过纳卡战争的坦克车, 呀当时没能去探访实在是一大遗憾。 呢

💞公园里有一座母子雕塑, 嗯是桦木公园乃至整个托木斯克的地标, 呀从母亲把枪交给儿子这一个动作不难猜出雕塑背后的动人情节, 呢而我也恰好等到雕塑前白鸽起飞的一刻 😌, 嗯捕捉到这个凄美忧郁的画面。 呀

嗯位于雕塑两边的纪念碑 🧑‍🦯, 👨‍🎓上面密密麻麻刻有牺牲战士的名字。俄罗斯对于二战的纪念是别的国家所无法比拟的,纪念碑、纪念雕塑、长明火, 嗯几乎成为每个俄罗斯城市的标配。 呢

👎

纪念碑下摆满了花束和花圈。

😟走到公园尽头俯瞰穿过托木斯克的托木河,可惜来得太早河流还没进入封冻期。 呢

🤼‍♀️带头的那个, ✌️你霸气侧漏了。

呢公园里白桦林的叶子全落光了,只剩下一片光秃秃的树干,但配合积雪和阴郁的天气却别有一番风味。

✌️沿着电车的铁轨往市中心走, 🕵️‍♂️Tino来这里的时候刚好是西伯利亚的深秋时节 🤤,电车轨道都被两边金黄的树叶簇拥着, 🙇‍♂️十分漂亮。然后再看看我眼前的景象, 呢只能再次无奈地感叹一句来的时间不对。 呢

👱

🧑‍🏫话虽如此 🙇, 🤌还是感觉有轨电车这种交通工具无论在哪种天气下拍都很上镜。 呀

🫠

呢天色渐暗 呀,而且又下起毛毛雨, 呀我便不再继续探索这座城市了 ❤️‍🔥, 嗯绕到托木河的城北段 呀, 嗯沿着河岸步行回旅店。

😝

呢托木河的河岸边有一个几乎是托木斯克最有特色的物件,那就是俄罗斯作家契诃夫雕像。之所以说有特色 呀,那是因为雕像竖立的目的并不是为了纪念, 🙁而是为了讽刺。19世纪时 嗯,托木斯克仍然是西伯利亚的流放地, 👳‍♀️当时契诃夫从莫斯科起程前往库页岛 嗯,途经托木斯克时刚好碰上河水泛滥, 呢契诃夫在过托木河时险些翻船丧命,自此便对这里怨言不断 呢,甚至在日记本写下“托木斯克一文不值”、“醉醺醺的城市”。后来一直到2004年, 呀藉着庆祝城市诞生400周年之际, 嗯托木斯克成功“复仇” 呢,以一张讽刺契诃夫的漫画为原型制作了一座青铜雕塑,并在底下标注“契诃夫在托木斯克,用酒鬼的眼光看世界”。自此“无趣的”托木斯克和“酒鬼”契诃夫便联系在一起了。

Day15  10月31日  托木斯克 🥷

🧑‍🦲

今天一早发现窗外竟然放晴了 嗯, 呢吓得我赶紧起床洗漱吃早餐。然而当我正准备出门的时候 👨‍⚖️,天气马上转阴,还下起了连绵不断的小雨 💕,看来哈巴罗夫斯克的金秋和伊尔库茨克的雪景换走了我的所有好运气。我在托木斯克只剩下这一天了 呀, 嗯没办法只好硬着皮头出门。 呢

经过一晚上雨水的冲刷,今天地面上的积雪更少了。

😶‍🌫️藏于街角中的教堂, 呀几个金灿灿的洋葱头尤为显眼 👍,典型的俄罗斯教堂建筑风格。

💜

查看全部

八、苏兹达尔

Day1611月1日西伯利亚铁路

🤞数数手指头这是我在西伯利亚列车上度过的第5个日夜了 👨‍🦳, 嗯除了肤色和长相外 嗯, 🤌我几乎和车厢中的本地人别无二致。检查护照和车票后进入车厢 嗯,找到自己的铺位 🥵,等待乘务员分发被铺后整理床位,看书或呆坐在床边看窗外的风景, 嗯饭点时打热水泡即食面和速食土豆泥 💇‍♀️, 嗯靠站时下车伸展手腿和补充物资,一天就这样打发过去。 嗯

🦻火车在停靠鄂木斯克时上来了一帮兵哥哥, 👆原本沉寂的列车瞬间变得热闹起来。车厢中只有我一个外国游客 🧑‍🦯, 呢自然我就成了众人的焦点。但如同我之前介绍的一样 💇‍♀️, 嗯俄罗斯人从来都是被冷漠的外表包裹着 🫦,兵哥哥开始时亦只是在路过时与我相视一笑、排队打热水或者上厕所时让我插队。

🥱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 嗯,大家相处时间长了以后 嗯, 呀他们就开始试探性地与我谈话。当得知我不会俄语时, 呀车上的兵哥们齐唰唰地拿出手机打开翻译软件 👽,借助翻译软件、肢体语言、纸和笔 呀, 呀大家总算能有一搭没一搭地聊上了。兵哥们是去往莫斯科服兵役,除了领队以外其他人看上去都比我小 呢, 呀一问之下果然都是95后的。聊天中他们问得最多的是我对俄罗斯以及俄罗斯人的印象, 呀我说在我们中国很多人都管俄罗斯人叫战斗民族。兵哥们很不解地问为什么 呢, 嗯他们俄罗斯根本没有这种叫法。我说可能是因为俄罗斯人看上去冷峻而且民风都比较彪悍。兵哥们的领队听了之后很无奈地打了个比方 呀,如果俄罗斯和中国开打的话再彪悍也肯定吃败仗,因为你们中国人多啊 😩,弄得我们都哭笑不得。 呢

呀在列车上兵哥哥一直称呼我为Kitanyes(契丹人) 😅,称呼中国为Kitan(契丹) 呀, 嗯而在我之前认识的俄罗斯人中亦有不少是这样称呼。当时我也搞不懂为什么, 嗯只是隐约觉得Kitan之于俄罗斯人大概相当于Qin之于伊朗人。后来我在一本关于俄罗斯的旅行随笔集中读到 呢, 呢俄语中的“Китай”其实源于“契丹”一名。契丹族建立的辽朝在中国历史上持续了长达200余年, 呢12世纪时,耶律大石西进中亚,建立起强盛的西辽, 嗯成为中亚霸主。这一时期西辽与中亚、西亚以及欧洲各国在政治、经济、文化上均保持密切的联系 呢, 呀加上亚欧大陆中西部国家对偏安江南的宋朝一无所知,于是便误以为整个中国都在契丹的统治之下,自然而然契丹就成了中国的代称。随后, 嗯同样将中国统称为“契丹”的蒙古人横扫亚欧 🧜, 😢俄罗斯在其长达200多年的统治下或多或少受到影响,也一同将中国称为“契丹”。时至今日, 嗯在俄罗斯和使用斯拉夫语的国家中,还在用“契丹”来指称“中国”的人依旧不少。

呢聊天、说笑、自拍(-_-)、唱歌……52个小时的火车旅程中有将近1/3的时间都在和兵哥们的相处中度过, 🧑‍🦳虽然车厢中基情四射,但却是我在后面不断怀念的时光之一。印象最深的是一幕是谈起有关打仗时我无意中说了句“中国 呀, 🥱俄罗斯, 🧗‍♀️一起打美国” 嗯,然后整个车厢的兵哥哥立马就欢呼沸腾呐喊起来,逐一过来跟我击掌抱拳。所以说在西伯利亚铁路上最愉悦的事便是与各不相同的俄罗斯人交流,列车车厢生活是走近俄罗斯人的绝佳方式没有之一。 嗯

🙍‍♂️Day1711月2日西伯利亚铁路 呀

依旧是在火车轨道上度过的一整天,我刷新了下地图,发现列车已经跨过亚欧大陆的分界线乌拉尔山脉, 嗯进入到欧洲区。这是我第二次横跨亚欧大陆,过程如同第一次一样平淡平静且毫无仪式感。 🥸

车厢内温暖如夏,而车厢外却是覆盖着白雪的站台。初升的旭日映照着即将分离的情侣 呀, 嗯这些电影电视中上演的戏码是沿线最常见的、属于西伯利亚铁路的温情。 呢

Day1811月3日苏兹达尔 呀

呢列车在接近中午时进入弗拉基米尔火车站 🤦‍♀️,终于结束了52小时的火车旅程,同时也是我在俄罗斯最后一次超长途火车旅程 呀, 嗯和兵哥哥逐一到别后我便下车踏出站台。弗拉基米尔是众多金环小镇中的一员 🧏, 呀但我此行的目的地并不是这里, 呀而是距离这里40分钟车程的另一个金环小镇苏兹达尔。

从弗拉基米尔开往苏兹达尔的班车非常多 🧜‍♀️, 呢几乎半小时一班。下车后我在附近的小餐厅点了碗红菜汤 嗯, 呢就着面包吃 嗯, 🤾‍♀️依然非常美味。弗拉基米尔的汽车站就在火车站对面, 嗯第一次在俄罗斯坐客运班车 呢,一进到车站, 嗯眼前清一色全部都是大妈大爷 🤘, 嗯感觉不用指望会有人说英语了。好在我早有准备 嗯, 嗯事先将苏兹达尔的俄文名称抄在本子上, 呀再对照车站显示屏上的班次信息,将发车时间、目的地、车票数写在本子上给柜台的大妈看。大妈看了一眼就马上明白了,啪啪啪地在计算机上按了价钱 🤢,然后交费, 😒拿票 呀, 嗯完事。

很多朋友都问我跑这么远这么长时间 呢, 🖐️语言问题怎么解决。其实就我旅行经历来看,一些热门旅游地里的或者面向游客的商贩和店铺 呢, 嗯基本都懂一些简单的日常英文会话。即使到了不通英文的地方 呢, 👨‍🌾如伊朗的小镇、亚美尼亚、俄罗斯的远东地区和西伯利亚地区,我们还有肢体语言这一全世界通用的沟通方法。我在亚美尼亚还听民宿主人说起一位曾投宿他家的来自中国的花甲老人 嗯, 👩‍✈️他在完全不懂英语俄语亚美尼亚语格鲁吉亚语的情况下 💂‍♂️, 👵独自在外高加索地区浪了半个多月。所以说如果真有决心走出去, 🩹平时一直掂量着的思量着的问题其实根本就不是问题。 👣

🧟‍♀️汽车离开弗拉基米尔后一路北行 💪,阴天下两边窗外都是一片凋零的景象 呀,忽然远处云雾散开 呀,露出一点点蓝天。其实打从离开奥利洪岛后我就没有看到过蓝天白云和阳光了 😴, 呀希望拨开云雾的这点蓝会为接下来的旅程带来一点好运吧。

呀在我打瞌睡的工夫 嗯, 💞汽车就已经开进苏兹达尔中心2公里以外的汽车站 😾, 🧔、等要在这里下车的乘客下完以后,司机翻了翻车前的牌子,客运班车摇身一变成为了公交车。司机过来向车内的乘客收取14卢布的车资后, 呀又继续往苏兹达尔中心区域开去。 💖

呀没开出多久 👳‍♂️,我就看到我要去的贸易长廊。我让司机把我放在长廊旁的三叉路口, 呀然后穿过长廊,沿着弯曲的卡缅卡河往下走,找到事先预定好的民宿Elena家。Elena家是一座建在河边的独栋小木屋,距离中心区域5分钟的步行路程, 呀但周遭却安静得仿佛世外桃源, 😗地理位置非常不错。小木屋共有3个小单间和1个厨房,想起接下来圣彼得堡和莫斯科那无可避免的高物价, 嗯我随即决定接下来几天的早午晚餐都在民宿自给自足。 呀

晚上正准备洗澡时 呢,我鬼使神差地拉开窗帘把头伸出窗户往外探,猛地发现白天的乌云褪去不少, 呀隐约可见点点星空。于是我赶紧把脱下的衣服全穿上,扛着三脚架爬上卡缅卡河旁的小山坡寻找好的地点。

💆

👷‍♂️苏兹达尔乃至整个金环地区的教堂都非常多,我所住的民宿对岸就有一座连地图上都找不着的古老教堂,悠扬而清脆的钟声准时唤醒每一个早晨,无比美妙的感觉。

👩‍🍳

🙍

嗯中心区域的贸易长廊和圣尼古拉斯圣十字教堂,苏兹达尔的教堂基本都是以白色为主色调, 呢可以想象到深冬时被白雪覆盖的小镇必定更加迷人。 🤙

🧍‍♂️

呢列宁大街一侧的复活教堂, 💬教堂的钟楼是俯瞰苏兹达尔的绝佳场所, 呢这是我之后两天的目的地之一。

初来乍到而且还是夜晚,在彻底建立安全感之前我不敢走远,只在贸易长廊四周随意走走。这边的光污染有点严重,但在暖黄色的街灯的映衬下倒也意外得到“星空下的秋色”这一独特的画面 呢,超长途火车带来的疲倦感一扫而空。 嗯

🚵‍♂️Day1911月4日苏兹达尔 呀

🧏‍♂️虽然调了闹钟,但是还是成功赖床了。我在苏兹达尔逗留3天, 呢时间算是较为充裕, 呢也就不需要到处刷景点了。俄罗斯幅员辽阔 呀, 嗯可看可玩的实在是太多了, 呀偏偏俄罗斯个人旅游签证的停留期最长只有30天 嗯, 🙆‍♀️仅仅是足够让我坐完一程完整的西伯利亚铁路 呀, 呢其他的诸如有冰火两重天之称的堪察加半岛、基日岛上的木质教堂、北极圈中的不冻港摩尔曼斯克等等,只能留待日后有机会再访了。因此有别于上一趟横跨亚欧非之行的拼命赶路 呀, 🖕这次俄罗斯穿越之旅就选择比较休闲随意的方式 😱, 🤮从纵深中去发掘西伯利亚铁路的沿线风情。

Elena家对岸每天准时用钟声唤醒我的小教堂, 呢昨晚只看到星空下模糊的轮廓, 嗯今天才得见真容。教堂比较低矮 呢, 🧑‍💻只比普通民居高出一点。

👨‍🦳

连接卡缅卡河两岸的小木桥。

⛹️‍♂️虽然初冬已至,但在苏兹达尔的一些街角还是可以隐约见到一丝仅存的秋色。

🧓

💦

攀上贸易长廊前的高地俯瞰卡缅卡河 🙇‍♀️,一派恬静的感觉 👩‍🏫, 嗯苏兹达尔应该是众多金环小镇中最具田园风光的一个 🤦‍♂️,无奈天气君太不给力了。

莫斯科人有一种“环”的情结 呀, 呢打开莫斯科地铁图就不难看出。据说当年苏联国际旅行社的老板们为莫斯科附近的景点构思新的推广方案时 🤵‍♂️,顺手画了一个从莫斯科开始,又在莫斯科结束的圈 呀, 🖖金环就这样形成。听上去似乎有点儿戏,但这个圈其实也不是随手画的。金环包括有8个小镇, 呀分别是弗拉基米尔、博戈柳博沃、苏兹达尔、科斯特罗马、雅罗斯拉夫尔、乌格利奇、大罗斯托夫 呢, 呢以及谢尔吉耶夫镇。这些小镇不仅拥有由洋葱形圆屋顶、要塞城堡、带樱桃果园的姜饼小屋等经典元素组成的纯粹的俄式田园风光, 🧏更是年代久远的历史文化名城 呀,其中有的小镇其价值和地位堪比莫斯科 呢, 呀例如我现在所身处的苏兹达尔。

🙋苏兹达尔被奉为金环上的一颗钻石, 嗯同时也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重点保护的人类文化遗产,当莫斯科还只不过是一片棚屋区时 ✌️, 呢苏兹达尔已经是一个王国的首都了,可见其历史的久远。书籍中关于苏兹达尔的最早记载始于1024年,但其实从9世纪开始苏兹达尔就已经有人居住。12世纪时 呀, 🧗‍♂️苏兹达尔成为俄罗斯的前身国基辅罗斯的领地,现在看到的大量的修道院和教堂就是从此时开始修筑的。后来蒙古人的铁蹄踏进俄罗斯, 😷苏兹达尔不能幸免地遭到焚毁破坏。直到16世纪在第一位沙皇伊凡四世的统治下,苏兹达尔成为了主要的宗教中心和重要的商业中心 嗯, 嗯整个城市得以重建,商业贸易亦随之兴旺起来。1864年 🫲,当地的商人没能成功说服政府, 呢令在建的西伯利亚铁路穿过苏兹达尔。不通火车 呀,以及后来俄国政治中心的西移 🤓, 呀苏兹达尔就这样成功地被逐渐隐没在历史的角落里,成了一处与世无争的世外桃源。 呀

呀苏兹达尔保存着极具传统俄式风格的古建筑群, 呀其中包括各种修道院、教堂和民居。这是昨晚在星空下拍过的圣尼古拉斯圣十字教堂。

🧑‍🚒

呀这几天多次路过的贸易长廊,这也是苏兹达尔最中心的部位。贸易长廊建于1806至1811年间 呀, 呢是第一座帝国风格的城市建筑。

🙆‍♂️

鼎盛时期的贸易长廊聚集了过百家商户 🧡, 呢热闹程度可想而知 🤸,而如今则只剩下一两家餐厅和日用品店 🧘‍♂️,与“贸易长廊”的名字相去甚远。

呀倒是白天时在长廊的另一头聚集了不少来摆摊的大妈大叔, 呢卖一些蔬果、自家酿制的饮品和酱料以及油画 嗯,闲时在这里随便逛逛也挺不错。 嗯

紧邻贸易长廊 ✍️,有4座教堂, 嗯这是建于1719年的复活教堂 呀,原址上是一座被烧毁的木教堂。

教堂大门紧闭, 🏊无法进入参观。就外观来说复活教堂没什么值得称道的地方 嗯,但攀上旁边的钟楼楼顶能俯瞰整个苏兹达尔小镇 嗯,不过现在天气不好, 🧙‍♀️我就先缓一缓。

🧑‍🦲

在贸易长廊的广场上远远就能看见苏兹达尔的克里姆林宫。“克里姆林”在俄语中是“要塞、城堡”的意思 🏊, 嗯不仅仅是莫斯科,俄罗斯的许多城市都拥有自己克里姆林宫。苏兹达尔的克里姆林在公元10世纪时就已经存在 呢,比莫斯科的克里姆林宫还要古老 🛀,可以说是整个小镇的起源。

👁️

呢城堡中最吸睛的莫过于建于13世纪20年代的圣母圣诞大教堂 🧑‍🦯, 😛别致的蓝色圆顶上镶嵌着闪闪发光的金色星星 🤕, 😷典型的俄式风格教堂。

随后圣母圣诞大教堂亦经历过一些破坏 嗯, 🤼现在只有建筑下部仍然保留着最初的白色石块 呀, 🧚其他部位则是在16世纪时被重新修葺。

查看全部

👨‍🔧

✊蓝天瞬间覆盖整个小镇的上空,我是有多久没遇到过如此给力的天气啊。 😻

于是被托木斯克的阴雨天折磨了几天的我也不急着去刷景点 💂,因为晴天下的苏兹达尔基本就是一步一景。 🦵

政府部门旁的树木在阳光的映衬下透出一种张狂的金黄。 💣

路上的木房子 嗯, 🦻我不由自主地想起托木斯克的木屋区,很是怨念 ☠️,如果当时的天气像现在如此完美的话那么拍出的照片就不致于死气沉沉。

👩‍🦰

👺原本正在葛优躺的肥猫看到我蹲下拍照, 🚣马上上前来蹭我的脚 呢, 🤐然后又在我面前滚草地卖萌 👸,我撕了2片面包给它,它吃完以后就拍拍屁股走了,比我家的那只还拽。

❤️

列宁大街上的圣袍解救修道院,在蒙古人入侵之前就已经存在, 呀但修道院内外都正在维修 呢, 呀我就没进去凑热闹了。

😟光线特别好, 👻在大街上随便走走就已经感到很舒服。所以说出门在外 嗯,好天气是出好照片的基本,阴天的时候端起相机也不知道往哪拍。

不一会儿就走到优锡米乌斯救世主修道院区域了 呢,临近入口的马路两侧还挂起修道院的指示牌, 👷十分有心思。 呀

🤥

入口处宏伟的牌楼。优锡米乌斯救世主修道院是苏兹达尔最大的修道院 嗯, 🥹始建于14世纪 呢,最初的目的是为保卫城镇的北入口。16世纪到17世纪时,在瓦西里三世、伊凡四世和贵族波扎尔斯基家族的资助和支持下 呢,修道院进行了大范围的扩建,最后成了今天所看到的规模。 嗯

😮‍💨

🗯️进入修道院后第一眼看到的就是这座门牌式教堂, 嗯天使报喜门楼教堂。我之前在外高加索同样是信仰东正教的地区游历过一段时间 💀, 呀也是第一次看到构造如此特别的教堂。

呢门楼教堂前的树叶仍未完全凋零,点点黄叶在阳光的照耀下特别温暖。 呀

修道院中另一座教堂, 嗯主显容教堂 🤮, 呀其特别之处在于顶上的7个洋葱头 🏋️, 呀可惜我没找到好的角度把所有圆顶同时纳入镜头中。

主显容教堂建于16世纪90年代, 😿外观采取12至13世纪流行于弗拉基米尔和苏兹达尔地区的建筑风格。

教堂内部也是典型的东正教装饰风格 嗯,但壁画看上去要比克林姆林宫圣母圣诞大教堂上的残破不少。 💢

🧝

入口处的一些展品, 呢都是俄语介绍, 嗯因此没看出个所以然。

🏂

教堂外安放着一尊德米特里·米哈伊洛维奇·波扎尔斯基公爵的坟墓。波扎尔斯基是1612年把波兰入侵者赶出莫斯科的军队将领, 呢其家族在苏兹达尔地区拥有世袭领地。

1525年建造的圣母升天教堂兼修道院食堂 🙍‍♀️, 🦹与古老的修道院院长住所相连,内里有一个小小的艺术展。

💛

呀与主显容教堂齐高的大教堂钟楼,建于16世纪和17世纪之间, 👩‍🦱从上午11点至下午5点 🧛‍♀️,每逢整点钟楼上都会传来悠扬和谐的钟声。值得一提的是钟楼的幽古的钟乐至今依然是以人力敲奏, 👨‍🦯铜钟的大小和形状不一,因此能敲奏韵律各异的乐声。 ☝️

刚好我赶上了下午的奏乐 👸,晚钟悠长,古老的祈祷之声穿过座座庄严圣洁的白色建筑 😺, 👦令在场的所有游客都沉醉其中, 呀这是一种难以用言语形容的美妙感觉。

修道院北部是古老的修道院监狱 呢,是在1764年为了关押宗教异己分子而建的,建筑相对来说比较简陋 🧛‍♂️, 🦴现在主要是用以展出一些曾被羁押在这里的知名囚犯的有关物品。我在里面看到有不少关于斯大林的介绍, 呢可恨的是展馆同样没有英语介绍 🥳, 🧔‍♀️而我也不懂俄文因此无法读懂。监狱旁边是圣尼古拉教堂兼医院 😓,现在同样是被用作展览馆,展出不少黄金珍宝和兵器。

查看全部

九、弗拉基米尔——古公国与石教堂

Day21 11月6日 弗拉基米尔

👈说起弗拉基米尔 呢,可能有的人会联想起俄罗斯总统普京, 呢普京的全名是弗拉基米尔·弗拉基米罗维奇·普京 呢,然而普京和弗拉基米尔这个城市没啥关系 嗯,普京的出生地是圣彼得堡, ⛹️而弗拉基米尔只是它的一个姓而已。

👨‍🦯和苏兹达尔一样 🖐️,弗拉基米尔的历史比莫斯科还要悠久。1108年,弗拉基米尔·莫诺马赫大公在弗拉基米尔建城。1157年 🫂, 😉统治罗斯托夫和苏兹达尔等地的安德烈·博戈柳布斯基大公将政治中心设定在这里 呀, 呢弗拉基米尔由此成为基辅罗斯公国的首府。在安德烈·博戈柳布斯基及其继承者弗谢沃洛德三世的统治下, 🤡不到100年时间弗拉基米尔就迅速发展并繁荣起来。后来随着1238年蒙古人的一系列毁灭性入侵和劫掠 🧕, 呢弗拉基米尔逐渐走向衰落, 呀直至15世纪后 🧌, 嗯首府地位才逐渐转移至莫斯科。虽然政治和经济中心的地位不再 👨‍🦲,但弗拉基米尔的文化在基辅罗斯的历史上都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特别是在弗拉基米尔教堂中所采用的石雕艺术 呀, 💔对莫斯科乃至俄罗斯其他城市的石制建筑产生重要影响。

由于曾经是公国的首府, 呀并且是西伯利亚铁路主线上的站点 呀,现在的弗拉基米尔与苏兹达尔相比 嗯,少了一分安宁 👼, 💌却多了一分繁荣,少了一份世外桃源的感觉, 🧝‍♂️却多了一份不太完整的现代感。

回到弗拉基米尔汽车站 呢,我先去对面的火车站寄存背包, 呀俄罗斯的几乎每个火车站都有行李寄存服务 🏋️‍♂️, 😤这点和台湾一样非常赞。弗拉基米尔的看点并不多 💟, 呀主要有火车站附近的几座精美的石教堂 🧖‍♀️, 呀所以我只在这里预留了一个下午的时间。 👮

莫斯科大街上的一座搜不到名字的教堂 呀, 呀教堂所在的区域像是一块私人领地, 呢有门禁和保安站岗, 呢不过我还是很轻易地进去参观。 呢

呢无论是外观还是内饰都乏善可陈 🚵‍♀️, 嗯但在安静的环境与门外熙熙攘攘的莫斯科大街形成鲜明的对比。 呀

🙇‍♀️

💀教堂旁的雕像。 🧕

呢我在上面提到 呀, 嗯弗拉基米尔的石雕建筑艺术对俄罗斯的建筑产生深远的影响, 🤷‍♂️而弗拉基米尔石雕建筑中的佼佼者要数这座圣德米特里大教堂。

嗯圣德米特里大教堂建于1193年至1197年之间, 嗯当时是弗谢沃洛德三世大公宫殿内的一座教堂。圣德米特里大教堂是弗拉基米尔石雕艺术顶峰的代表作,令其享负盛名正正是教堂外壁上那密密麻麻的浮雕作品。 呀

教堂采用石灰岩作为建筑材料 呢, 呢除了本地的工匠外 呢, 嗯当时从欧洲赶来的工匠也参与了建造 呀,因此教堂也融合了罗马式的建筑风格。 嗯

呢教堂外墙的浮雕有着相当丰富多彩的形象 💏, 呀包括圣人、英雄人物、动植物等。北侧的墙壁上, 呀刻画的是弗谢沃洛德三世大公手抱婴儿的场景。 嗯

🧒另外两面则描绘了鸟儿和野兽陶醉在旧约圣经中的大卫王用竖琴所弹奏出的音乐中的情景。

🤏

🤘

虽然教堂今天闭门谢客, 😊但高大穹顶所营造出来的气势以及精美雕刻所体现出来的细腻,足以令人在这里驻足良久, 👯‍♂️圣德米特里大教堂是我看到过的外立面最精美的教堂之一。

❤️‍🩹

🦸教堂身后有一片高地观景台, 👨‍🎓远处的西伯利亚列车和克利亚济马河被或金黄或火红的植物簇拥着,十分漂亮。 呀

紧邻着圣德米特里大教堂的,是规模更大、资历更老的弗拉基米尔圣母升天大教堂。 🫁

🤺圣母升天大教堂由安德烈·博戈柳布斯基大公建于1158年 🧙‍♀️, 嗯12世纪80年代时经历了一场大火 呢,借着随后修复的契机向四周扩散 呢,最终成了今天的规模。和圣德米特里教堂一样,圣母升天大教堂也是采用白色石灰石作建筑原材料 👌,辅以精美的雕刻作装饰。在12到15世纪期间,圣母升天大教堂成为当时统治者加冕的场地。在莫斯科的克里姆林宫内 呢,其中一座同名教堂就是以圣母升天大教堂作为建筑蓝本。

教堂内部庄严肃穆,除了摆放有历代大公的灵柩外 呀, 嗯还保留着12世纪时的壁画,其中最震撼的是绘制于1408年的壁画《最后的审判》 呀, 嗯壁画从唱诗班席一直延伸至中厅和走廊的内墙上 🤒,可惜教堂内严禁拍照 🧛, 嗯这里就没有图片了。 呀

🤣

呢教堂紧挨着的是建于1810年的钟楼和建于1862年的圣乔治礼拜堂。 🧛

圣母升天大教堂所在的区域被辟为一街心公园,尽头的高地上矗立着一尊弗拉基米尔的开城着弗拉基米尔·莫诺马赫大公的雕像,远远看去 🤞, 呢雕像居高临下,威风凛凛。

在高地上远眺 嗯,相对来说我更喜欢苏兹达尔的田园风光。 🧜‍♂️

位于中心区域的圣三一教堂 呢,教堂以红砖砌成 呢,这在金环地区比较少见,现在这里是水晶、漆器人像和刺绣博物馆。

查看全部

十、圣彼得堡

Day2111月6日圣彼得堡

嗯在我去过的城市中,圣彼得堡的城市史并不算长 🧑‍⚖️, 🤤只有短短300多年 呢, 呢但每次说起圣彼得堡的名字时,或多或少都感觉到一丝浪漫色彩。如今贯穿圣彼得堡的涅瓦河 😼, 嗯在当年其入海口周围地区还只是一片沼泽 呀,但优越的地理位置使其成为附近国家的必争之地。17世纪时 嗯,瑞典人夺得了这片地区的控制权 呢, 呀从而形成一个以芬兰湾为中心的波罗的海帝国。17世纪末, 🧕彼得大帝即位成为沙皇后, 呀便一直寻求机会重建俄国在波罗的海乃至整个欧洲的地位。1700年, 呢俄国与瑞典之间的大北方战争正式打响。期间, 嗯1703年 呀,彼得大帝登上涅瓦河三角洲上的兔子岛为彼得保罗要塞奠基, 👨‍🏭并围绕要塞开始兴建自己的城市。同时,彼得大帝还按照荷兰人的方式,用自己的名字将这里命名为圣彼得堡(Sankt Pieter Burch) 🤰, 呢圣彼得堡的历史由此展开。 🏊

🧑‍🚒当时的圣彼得堡仍然是一片无人聚居的区域。1712年, 👨‍⚖️彼得大帝将首都从莫斯科迁到这里 😉,并征募大批农民和欧洲的建筑师、工匠到圣彼得堡,开始着手建设这座新城。到1725年彼得大帝去世的时候 👩‍🌾, 呢圣彼得堡已经拥有超过4万人口 呀,并成为俄国90%对外贸易的进行地。

呢彼得大帝死后 呀, 嗯俄国的首都再次经历了变迁 💔, 嗯及后女皇安娜·伊凡诺芙娜再次将首都迁回圣彼得堡。1741至1825年, 🤣在伊丽莎白女皇、叶卡捷琳娜大帝和亚历山大一世的统治和主持下 嗯,一系列华丽的宫殿、政府大楼、教堂等建筑在圣彼得堡拔地而起 🤓, 呀圣彼得堡成为了欧洲最宏伟的首都之一。

19世纪中期农奴制的废除, 呀以及末期达到顶峰的工业化 呀,使得大批贫穷的工人涌进这里, 嗯肮脏、混乱、不满、疾病蔓延整座城市 👁️,圣彼得堡成为罢工和政治暴力的温床 呢, 嗯潜藏已深的反政府革命势力开始酝酿。1905年 嗯,一群罢工工人在冬宫前进行游行请愿时 🧑‍🦯,遭到军队的开枪镇压 👍, 呀事件随即成为同年革命的导火索。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因为圣彼得堡名字中的有敌对国德语的发音, 嗯在爱国主义浪潮的推动下,圣彼得堡这一名字被俄式的“彼得格勒(Petrograd)”取代, 嗯“格勒”在俄语中是城市的意思。1918年3月 嗯, 呀由于担心德国会进攻彼得格勒 呀, 👭新成立的苏维埃政府将首都迁回莫斯科。 🤸

1924年列宁去世后, 🤱彼得格勒更名为列宁格勒 🧌,在随后的20世纪30年代成为斯大林工业化计划的核心地。1941年德国进攻苏联 💦, 🙈德军只用了2个半月就抵达列宁格勒郊外 呀,希特勒甚至扬言“要从地球上抹去这个布尔什维克的诞生之地”。随后的1941年9月至1944年1月 🏃‍♂️, 👩‍🍼是列宁格勒历史上最为黑暗的日子:在被德军围困的将近900天里 呢,城内有60多万人死于轰炸、饥饿、疾病和严寒,3000多座建筑物被毁 🤩, 🧑‍🦽街道变成瓦砾堆 🥹, 呢整个城市面目全非。惨痛的代价最终换来反围困的胜利,1944年1月27日 呀,德军的围困被全面击破, 呀列宁格勒艰难地取得拉锯战的胜利。这一天除了是列宁格勒保卫战的胜利日,也被俄罗斯联邦政府设为“俄罗斯军人荣誉日” 🤞,列宁格勒在战后被称为“英雄城市”。

呀1991年苏联解体后,列宁格勒进行全民公投, 嗯恢复了圣彼得堡的旧称。2003年 嗯,为庆祝圣彼得堡建城300周年 呀,政府花大手笔将这座城市修葺一新。说起圣彼得堡的修葺, 🏇就不得不提普京和梅德韦杰夫。这对好基友同是出身于圣彼得堡, 嗯因此在从政当权后, 嗯他们俩都不约而同地重点发展这座城市。现在的圣彼得堡虽然不再是首都,但这里依然是俄罗斯公认的文化和艺术中心 呢, 呀而且处处充满浪漫气息 👩‍🎨, 呀这种宛若女神般的气质是俄罗斯的其他城市、包括莫斯科所无法比拟的。 👩

🚣‍♀️弗拉基米尔到圣彼得堡只需14个小时的火车车程,刚好是吃个晚饭睡一宿的时间。圣彼得堡有5个火车站, 呀从莫斯科以及西伯利亚地区过来的列车都停在莫斯科火车站。比起我之前去的几个城市的火车站 🧖‍♂️,莫斯科火车站显然要更具规模, 🏌️‍♂️里三层外三层上下又几层的车站差点把睡眼惺忪的我搞懵了。

🫣

嗯圣彼得堡的地铁站虽然不如莫斯科的富丽堂皇,但也比国内千篇一律的地铁站有看点多了。这是青旅附近的Admiralteyskaya地铁站, 呢据说是除了朝鲜外最深的地铁站。扶手电梯单程就要3分多钟,每次出门坐地铁都颇有一种下去一趟天荒地老海枯石烂、上来一趟沧海桑田物是人非的感觉。 呢

我预订的是距离冬宫最近的青旅 呢, 呢步行到冬宫广场10分钟不到, 嗯距离热闹的涅瓦大街也才5分钟路程 呢,地理位置相当不错。我到的时间太早 呢,房间里的其他房客仍在熟睡当中,我就先不进去打扰了,吃个早餐 呢, 嗯简单梳洗一下就出门了。 😔

😭

呀在符拉迪沃斯托克认识的莫斯科大学生Ilya曾经跟我说过😀,莫斯科是很典型的俄罗斯风格的城市 呢,而圣彼得堡则是一座欧洲城市。这话不假 🧕,一拐出涅瓦大街 呀,一阵浓浓的欧式风情扑面而来, 呢这种感觉比当初在格鲁吉亚的第比利斯游荡时还要强烈。

🧑‍🏫这就是圣彼得堡最繁华最热闹的涅瓦大街,当然现在时间还早所以街上的行人不多。涅瓦大街西起冬宫旁的海军部 🧎‍♀️,东与莫斯科火车站相连接,这条长2.5公里的道路是圣彼得堡的购物中心以及娱乐和街头生活的焦点,每个到圣彼得堡的游客一天都会跟它打几次照面。 🙆

嗯涅瓦大街可谓一条繁华热闹但又不失艺术感和历史感的道路。大街两旁点缀着许多广场、桥梁 呢,以及精美的建筑 💛,而建筑上的各种雕刻细致的外立面和栩栩如生的雕塑更是令我大饱眼福。

👣

呀胜家公司大楼 👱‍♀️,外饰精美分满100分 呀, 呢这里的原址曾经是胜家缝纫机公司的总部。 嗯

圣彼得堡是一座庞大的城市, 嗯市区散布于众多大大小小不同的岛屿上。但最最主要的看点都集中在涅瓦大街周围的广阔区域中 呀,重要的景点基本都能靠步行到达。我在涅瓦大街上逛了一个来回 呀, 呀时间也差不多了, 呀于是便马上奔去在圣彼得堡的第一个景点、也是此次西伯利亚之行教堂方面的最大杀器——救世主滴血教堂。何以称其为大杀器 🚶‍♂️,这里我先卖个关子 ☹️, 呀先绕到教堂外看它的外观。

嗯我想除了冬宫以外, 嗯99%的游客都会把救世主滴血教堂列为在圣彼得堡的另一个必游之地。高大的穹顶、令人眼花缭乱的外装饰, 呀使得它成为涅瓦大街上令人无法错过的焦点。 🚵‍♂️

🧕

救世主滴血教堂兼具巴洛克和新古典主义风格, 🧑建造时很大程度上参照了莫斯科的圣瓦西里大教堂 🧚,但我个人觉得救世主滴血教堂的气势更为恢弘,彩色瓷砖、搪瓷青铜板等的装饰也更为华丽。最吸睛的莫过于教堂顶上那五光十色的洋葱头 嗯,可惜遇上阴天 呀, 嗯不然拍起照来一定十分上镜。 呢

教堂始建于1883年 呀, 呢为的是纪念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而教堂所在的地点,正是其于1881年被主张推翻帝制以建立农村公社的恐怖组织“人民意志”所炸死的地方 呀, 🫥这也是教堂那可怕的名字的由来。教堂建设进度缓慢, 🙋‍♀️一直到1907年才算是正式完工。及后 嗯,教堂虽然挺过了二战以及红色政权时期的破坏,但内部却被严重毁坏 😦,因此政府不得不于上世纪70年代开展修复工作。修复工程持续至1997年, 嗯比当初的建设工期还要长, 嗯于是救世主滴血教堂经常被称作“那座花了24年建好 😠, 🤵又花了27年装修的教堂”。至于“27年装修”的价值究竟体现在哪里,答案就在教堂的内饰上。

🦹‍♀️

🧌我想每个进到教堂的游客都会情不自禁地发出“WOW”的惊叹, 呀同样是东正教最擅长的用华丽的壁画铺满教堂的装饰风格 🧍, 呢但救世主滴血教堂的壁画更加金碧辉煌和丧心病狂 呀, 呀眼睛都快要被亮瞎掉了好么。 ⛹️‍♂️

🥹我在格鲁吉亚时也看过不少类似的具有马赛克拼图和壁画的教堂, 👉相比之下格鲁吉亚的因为破旧而带有一种历史的厚重感 🤗,相反救世主滴血教堂的壁画因为刚修复不久,加上空间宽敞开阔 呢, 💔所以更具有一种富丽堂皇之感。

🤜镶嵌画的细节,描绘的是旧约圣经上的情节。 🫥

刚刚也提到, 呀虽然教堂的历史不算长,但经历的劫难却不小。1917年俄国革命后, 🧑救世主滴血教堂遭到洗劫和劫掠 呢,内部被破坏得面目全非,随后苏联政府关闭了教堂。二战时, 😢列宁格勒由于被德军围困而引致严重饥荒,救世主滴血教堂被用作粮食仓库。1970年7月, 💟教堂开始了漫长的修复工程 嗯,直到1997年8月才修葺完毕并重新开放。

👩‍🦱

呀细看这些精美绝伦的马赛克拼图和壁画,就不难明白那27年的装修时间究竟花在哪里。 🧘

查看全部

👷与救世主滴血教堂不同, 嗯喀山教堂更像是当地人祈祷的场所而非旅游景点。进内参观时要严格遵守东正教的礼仪, 呢男性不能穿短裤 👨‍🚒, 呀女性要披戴头巾。教堂内放置有一尊喀山圣母像 🧙‍♂️,信徒们络绎不绝地排成一字长龙,等待着亲吻圣像。教堂内部大量地运用了抛光岩石,使其看上去像是一座宫殿。4列圆柱将高大宽敞的长廊型的主堂分隔开来 呢, 😮‍💨中央的穹顶辉煌华丽 👆,十分值得一看。可惜教堂内部不允许拍照, 😻这里就没有照片了,建议有时间的都来亲身感受一下不一样的东正教教堂风格。 呢

用了一个上午参观完涅瓦大街上的两座重要教堂 😔, 呀然而今天的教堂之旅还没结束。在涅瓦大街所在的海军部区东北角 ⛹️‍♂️, 🤵矗立着一座蓝白相间的修道院, 嗯斯莫尼尔修道院。我在网上看过有关照片, 呢虽然亮点不足,但建筑外形算是颇为别致。圣彼得堡只有5条地铁线路 🤶, 呢不足以到达这座庞大城市的每一个角落 😥, 🧟‍♂️于是靠着强大的谷歌地图 🥸, 呀我成功坐上了前往修道院的标识和报站全是俄文的公交车。 👩‍🦲

斯莫尔尼修道院建于18世纪中期 👩‍🌾, 🥵其绝大部分建筑都是出自意大利建筑师拉斯特列利之手,我于明后两天探访的冬宫和叶卡捷琳宫他都有份参与设计。修道院最精华的部分就是中央的斯莫尔尼大教堂 🚶‍♂️,设计建造的灵感来自于巴洛克建筑的细节以及俄国旧式修道院特有的鳞次栉比的尖塔和洋葱头。 呢

🤾

然而我说这么多并没有卵用 呀, 呀因为我去的那天斯莫尔尼教堂正在维修。虽然透过脚手架间的罅隙我还是能勉强窥得教堂的真容,但对于如此一个别致典雅的教堂来说甚是遗憾。教堂有一座高63米的钟楼,登顶可以俯瞰圣彼得堡 🙎, 👨‍🌾不过今天这个状况自然是不能攀登了。

斯莫尔尼修道院的修建是为了纪念女沙皇伊丽莎白·彼得罗芙娜。伊丽莎白是彼得大帝和叶卡捷琳娜的女儿 🤞,当时在被禁止继承皇位后, 呢她选择来到这里当一名修女。1741年, 嗯只有1岁大的伊凡六世在政变中被推翻 呢, 呢伊丽莎白决定放弃修道院的生活重返宫廷继承皇位, 呀期间她一直资助斯莫尔尼修道院和教堂的修建。 呀

斯莫尔尼修道院及旁边的斯莫尔尼宫曾经是列宁的办公地和居住地,以及苏维埃政权的中心。如今斯莫尔尼大教堂主要用作展览厅和音乐厅 呢,而环绕着教堂的修道院建筑则由圣彼得堡各部门政府机构使用。 💕

🤵‍♀️

嗯同样都是信奉东正教,虽然感觉圣彼得堡城内的教堂在密度上比不上格鲁吉亚的第比利斯 嗯, 🚣但胜在这里的每一座教堂都饱含精华和亮点 嗯,而且特色都不尽相同,三家教堂看下来基本花去了大半天的时间。从斯莫尔尼修道院出来后时间也不早,我赶紧返回涅瓦大街附近, 呀探访另一座在圣彼得堡乃至整个世界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的教堂。 嗯

呀18世纪时 呀,圣伊萨基耶夫斯基大教堂所在的地方上有过一座同名的木制小教堂。1818年,沙皇亚历山大一世打算重修这座教堂, 嗯于是便通过设立比赛而选定重修工程的设计师 呀,来自法国的建筑师奥古斯特·德蒙费朗最终赢得比赛。在工程开始之时, 嗯德蒙费朗一共设计24种方案呈请沙皇 呀,但因为缺乏足够的实践经验,方案中多多少少都存在瑕疵。为此亚历山大一世专门成立一个建筑团队,对德蒙费朗的施工方案进行修改,重建工程这才开始。随后继位的尼古拉一世试图令教堂变得更为华丽,专门为此量身订造出一条铁路, 😢用以运送采购自芬兰的石料。最终经过40年的漫长时间 呢, 呀直至1858年圣伊萨基耶夫斯基大教堂才正式完工。

圣伊萨基耶夫斯基大教堂十分巨大,要到对面马路才能拍到整个教堂的全景。大教堂高约102 米, 💓侧面有3扇用橡木制成的巨门, 👀门上刻有精细的浮雕, 😌所表现的都是福音书的故事情节。每扇门重达20 吨 呢,面积为42 平方米 呢, 🤩可能光是看文字数据没有什么概念, 👍大家看上图巨门和成人的对比就能体会到了。

圣伊萨基耶夫斯基大教堂上有一个360°观景台 呀, 嗯可以俯瞰整个圣彼得堡, 呢日落时间还没到, 😷我就先进去参观教堂内部。因为刚刚被救世主滴血教堂亮瞎双眼 呢,所以教堂内部也没带给我多少意料之外的震撼,不过还是有许多值得细细品味的地方。教堂内部十分宽敞,能同时容纳近万人,各种珍惜石料也使其显露出华丽和庄重感。

嗯主祭坛有一座巨大的圣像壁, 🧔‍♂️每幅圣像都辅以白色的大理石作框式, 呢6条乌拉尔孔雀石壁柱将圣像分隔开。据说仅仅是建造这个圣像壁的花销就已经占去整个工程费用的10%。

值得一提的是正中央足足有过百米高的穹顶,其直径达25米 呀, 😌规模之大估计在世界也能排上前列。穹顶的壁画是著名画家卡尔·布留洛夫的作品《玉座上的圣母玛利亚》 🤎,特别的淡蓝色调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眼球。

装饰巨门的浮雕, 🧝‍♀️其精致和气派也是把我看醉了。

与360°全方位无死角地铺满壁画的救世主滴血教堂相比 呀,圣伊萨基耶夫斯基大教堂少了一分富丽堂皇,却多了一分庄严肃穆。壁画+大理石+浮雕的混搭, 👨‍⚖️使其既像是一座融入画中的建筑 呀,也像一幅描绘建筑的画作。单是内部的那精湛的装饰 呀, 嗯就已经值得掏钱买票进来。 呢

嗯圣伊萨基耶夫斯基大教堂是圣彼得堡为数不多的可以攀登俯瞰的教堂。登楼的楼梯不在教堂内部, 🧖‍♀️需要另外买票从另一个门口进去。为了弥补不能登上斯莫尔尼教堂的遗憾,我自然也是乖乖地掏钱买了登楼的门票。 嗯

虽然登楼的楼道又陡又窄, 呀但当踏出观景台的那一刻, 呢就瞬间觉得值了。圣彼得堡几乎没有高楼大厦 呀, 🦹‍♀️放眼望去,视野十分开阔,城市天际线亦极为漂亮。我尚未深入欧洲 呢,但此刻却隐约觉得整座城市带有那种想象之中的欧式浪漫风情。

🤦‍♂️

👨‍

左侧的淡绿色建筑群就是大名鼎鼎的冬宫, 嗯而中间立着的是亚历山大纪念柱 呢, 呀这些都是我明天的行程,这里就先按下不表。

💙

呀穿城而过的涅瓦河以及立于河边的海军部大楼。海军部大楼建于1704年 呀,整个建筑风格感觉是古典主义与俄国传统艺术特点的融合,门上装饰着以海洋和海军为主题的浮雕。我的青旅就在海军部大楼的对面, 呀每天出门都会和它打照面, 呀不过大楼不是旅游景点,不能进去参观。 呀

圣伊萨基耶夫斯基大教堂广场前的尼古拉一世雕像 呀,不同于传统的雕像 🏌️‍♂️, 呢尼古拉一世雕像的支撑点只有马匹着地的双腿 呢, 呢设计十分巧妙。 ⛹️‍♀️

圣伊萨基耶夫斯基大教堂的4个角都有1座小钟楼 呀, 🏂钟楼上方都覆盖着1个金色的圆顶。4个小圆顶再加上中央的大圆顶, 👽构成了东正教教堂传统的5圆顶。3、5、13都是俄罗斯东正教教堂常见的洋葱头数量,这些数字均出自圣经中的故事 嗯,洋葱头数量最多的教堂达33个 🤧,象征耶稣受难时的年龄。 嗯

呢除了小钟楼,大教堂的外侧也立有神态动作各不相同的雕像 💓, 呢颇有特色。 🧔‍♀️

围在观景台外一圈的玫瑰色圆柱十分宏伟 嗯,即使观景台的位置不大,仍然能营造一种相当宽阔的空间感。时至今日, 呢圣伊萨基耶夫斯基大教堂凭借其精湛的外观设计和建筑工艺 呢, 呀仍然被视为俄罗斯建筑的精华之一。

一口气探访了4家圣彼得堡最具特色也最具有代表性的教堂 呢, 呢或许因为其特点都各不相同 呀, 嗯所以一点也没有审美疲劳的感觉 🤾‍♀️,反而觉得是收获了一场又一场的无与伦比视觉盛宴。但这只是我探索这座欧洲城市的前菜 😳, 呢主菜在后头。明天我将迎来此行的重头戏 嗯, 呢世界四大博物馆之一、同时也是俄罗斯的顶级艺术殿堂 嗯, 嗯埃尔米塔日博物馆。

Day22 11月7日圣彼得堡

⛹️‍♀️要说来俄罗斯的必修课,除了莫斯科的红墙和克里姆林宫外,那就是圣彼得堡的埃尔米塔日博物馆了。前者是一个沉闷且象征意义大于现实意义的景点, 呢而后者则是真真正正兼具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游览意义的必游之地。为此我专门在圣彼得堡腾出一个整天的时间 👨‍🚀, 👩游览这庞大艺术博物馆。 😔

嗯从青旅步行5分钟来到埃尔米塔日博物馆所在的皇宫广场 嗯,博物馆还没到开门时间 呀, 👩‍🌾排队等候的游客也不多, 呢于是我就先在广场上随便逛逛。 🧑‍

🏌️‍♂️

巨大的埃尔米塔日博物馆。埃尔米塔日博物馆与伦敦的大英博物馆、巴黎的罗浮宫、纽约的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一起并称为世界四大博物馆。埃米尔塔日博物馆由5座彼此相连的建筑组成 呀,我们常说的冬宫是其中一部分 嗯, 🙇此外还有小埃尔米塔日、老埃尔米塔日、新埃尔米塔日和国立埃尔米塔日剧院。 👵

💘

埃尔米塔日博物馆前的皇宫广场以及屹立在正中央的亚历山大圆柱。亚历山大圆柱由整块花岗石制成 呢, 🙅‍♀️高47.5米 🧌, 🧛‍♂️重600吨 👈,没有任何外力支撑,仅靠自身重量竖立,是为了纪念1812年击退拿破仑而建成的。圆柱尖顶上的天使雕像手持十字架, 呀脚踏长蛇,象征着战胜敌人。而下方青铜底座上的浮雕则代表荣誉、光辉和胜利。 呢

😍

🫢就在前几天, 🗨️一架从埃及沙姆沙伊赫飞往圣彼得堡的客机起飞后不久在西奈半岛坠毁,无人生还。亚历山大圆柱的四周摆满鲜花、照片以及写有悼念词的纸片 👮‍♂️,不少过往的行人都自发在一旁默哀悼念, 👋我还看到了刷爆微博和朋友圈的那张小男孩第一次坐飞机的照片。此情此景在清冷阴郁的天色的衬托下 👩‍🦲,更显悲凉气氛 呢,这时脑海里不自觉地浮现起卡拉巴赫的战争纪念馆。我无法看透事故背后的阴谋或博奕, 呀只希望以普通民众的生命为代价的战争不要再出现。

埃尔米塔日博物馆正对着的是建筑家卡洛·罗西于1829年为俄国军队设计的总参谋部大楼。大楼由两座半圆形建筑组成, 呢中间以拱门连接, 🧜形成一座伸向埃尔米塔日博物馆的巨大的弧形建筑。拱门的上方立有战马、士兵,以及驱驾战车的胜利女神雕像 👱‍♂️, 🤮这是另一座纪念拿破仑战争胜利的碑式建筑。 呢

接近开门时间,在博物馆门口依旧没有多少人排队 🫱, 呀连旅行团都见不着,淡季的好处再次表露无遗。随着仅有的游客进馆、过安检、买票、寄存大衣和背包、领地图、租语音导览器,一切准备就绪后我便拉起衣袖开始游览。顺带说一句,之前博物馆是不允许带水和食物的 🚵‍♂️,但青旅的工作人员告诉我近年已经放松要求 嗯, 呀于是我带了一大包的饼干和面包准备决战到天黑…… 呢

呢埃尔米塔日博物馆(Hermitage Museum)的名字源于古法语“Hermit” 呀, 🧌意为“隐宫”。1764年 呀,叶卡捷琳娜二世从柏林购进伦勃朗、鲁本斯等人的250幅绘画,并将这些藏品存放于冬宫旁的埃尔米塔日。经过随后尼古拉一世等历代沙皇的积累 呢,埃尔米塔日的藏品日渐增多, 呀收藏的种类也不再局限于单一, 呢雕塑、证章、古家具、宝石、瓷器、金银制品等应有尽有。1852年起,埃尔米塔日首次向公众开放。十月革命后, 👷原为沙皇宫殿的冬宫与埃尔米塔日合为一体,并称埃尔米塔日博物馆。

😰拥有约300百万件藏品的埃尔米塔日博物馆称得上是一部完整的西欧艺术史, 嗯馆内所展出的收藏品大概只是总量的1/20。即便如此 呀, 🧑‍🍳如果按在展出的每件藏品前停留1分钟来计算, 🏌️‍♀️要不眠不休3个月才能把全部展品看完。除却恒河沙数的收藏, 呀埃尔米塔日博物馆本身就是一件庞大完美的艺术品,馆内拥有1057个房间和117架楼梯, 嗯每一间房间每一架楼梯每一条走廊每一片天花每一块地砖都尽显奢华且美得摄人心魄。三言两语实在难以表达出埃尔米塔日博物馆的美与震撼, 呢所以大家还是往下看照片吧。 呀

🙆‍♂️

呀我想每个进来埃米尔塔日博物馆参观的游客 嗯, 呢第一眼都会被这座连通入口和二层的约旦楼梯所吸引。庄严肃穆的白色大理石楼梯、宽敞的台阶、浮雕式的护栏和外墙, 呀以及玻璃镜子和天花板上的油画 嗯, 🧏‍♀️种种元素结合在一起形成一种端庄大气和华丽典雅之美。

👩‍⚕️

约旦楼梯起初被称为“使节楼梯” 呢,因为觐见沙皇的各国使节都需要通过这条楼梯登上二楼。后来每年的1月 嗯,沙皇家族都需要通过这条楼梯下楼参加在涅瓦河上举行的耶稣受洗节活动 🙍,因为耶稣降生后是在约旦河受洗 呀, 呀所以使节楼梯就被更名为约旦楼梯。

🛀

👲你以为这是皇室的住所?其实这只是一间在导览器上连标号都没有的普通连廊。我在豪华得不可思议的约旦楼梯中反反复复上上下下好几次 呀,我不想轻易离开,因为如此华美的建筑多看几个小时也觉得意犹未尽,但我又不得不离开继续往前,因为连入口都达到这样的水准 嗯,我不敢想象后面所看的会有多震撼。

💝

呀穿过连廊进入陆军大厅, 🏋️‍♂️上图分别是元帅肖像以及描绘彼得大帝在波尔塔瓦战争中接受瑞典败军投降时的情景的画像。 嗯

红当当的彼得大厅 呢, 🏃大厅中央是沙皇的宝座 呢, 嗯宝座后悬挂着的是彼得大帝的全身油画像。值得一提的是画像中彼得大帝身旁的女性并非其妻子,而是古希腊神话中的荣誉女神 😚,用以象征荣誉和胜利永远相伴。 👨‍🎤

嗯具有浓浓古典风格的国徽厅,其中最吸引眼球的莫过于悬挂在中央的青铜大吊灯,精雕细刻 嗯, 呀异常精美。

🤔

呀穿过几个大厅, 呀来到一条狭长的挂满油画的走廊,这是1812年为纪念拿破仑战争胜利而修建的军人画廊。画廊两侧的墙面上挂有300多幅统帅和将领的画像 🤙,画中的人物都是1812年战争和远征法国参与者。 🥲

军人画廊另一端连接着圣乔治厅。这里也被称为大王座厅 嗯,一听名字就知道是属于沙皇的座厅。偌大的厅堂中没有任何摆设 🧑‍🦱, 😚看点全在于天花板上的铜制吊灯、四周的大理石石柱、地上由各种名贵木材拼接的地板,奢华之风扑面而来。虽说如此 呀, 嗯但我个人认为这沙皇宝座比起咱们皇帝的龙座还是有点差距。

呢游览的过程中 👈, 👩‍🦰我还遇到美妙的歌声, 🫰雄厚的男低音响彻整个大厅,视觉艺术与听觉艺术叠加,无与伦比的享受。 嗯

查看全部

🏃

Day23 11月8日圣彼得堡 呢

今天早上青旅工作人员在我煮早餐时走过来问昨天去了埃尔米塔日了么?我点了点头说去过了, 💗接着她以一副胸有成竹的表情说我猜你已经喜欢上圣彼得堡了。确实昨天在埃尔米塔日博物馆被震撼了一整天 🧖,瞬间对圣彼得堡这座城市的好感度骤增。一座既有历史沉淀同时兼具文艺气息的城市的确很难令人抗拒。

我在圣彼得堡前后停留4天 呢, 💁前2天把最重要的景点搞定,剩下的2天就完成一些比较零散的景点。今天首先去的是叶卡捷琳娜宫及其花园。叶卡捷琳娜宫所在的皇村位于距离圣彼得堡以南25公里的普希金镇,需要坐地铁然后转小巴才能到达。

呢叶卡捷琳娜宫上午只接待团队游客 嗯,到中午11点半才允许自助游游客进内参观。我到达的时间比较早 嗯,于是就先在花园里晃悠一下。 🙆‍♀️

嗯叶卡捷琳娜花园是一座具有法式风情的花园 😈,园内布局精美 嗯, 呢拥有修剪整齐的树列和平静的湖水。可惜来得不是时候, 嗯我在网上看过花园在深秋时的景色, 🤮一片金黄一片红 🥴,可谓一步一景, 👨‍🚒相当漂亮。 呀

花园中央的大湖 呀, 呢天气寒冷 嗯,但来这边散步的人依然不少, 呀在旺季时可以乘坐渡船在湖上游览。

湖对岸的切什梅柱和看上去与这里有点格格不入的土耳其浴室。

处于秋末冬初的花园看点寥寥 💝,过程中我不禁脑补这里金秋时节的画面。但花园的环境宁静舒适,还是非常适合散步闲逛。

嗯逛得差不多了 🥵,我便翻回叶卡捷琳娜宫准备入内参观。叶卡捷琳娜宫可谓几代沙皇的结晶品, 呢原建筑建于1717年 🤽‍♀️,是彼得大帝为其妻子 🫰, 呀也就是后来的叶卡捷琳娜一世修建的。后来他们的女儿伊丽莎白一世觉得这座宫殿的风格不合时宜, 呢于是命人推倒并重造了一座走巴洛克style的宫殿。再后来叶卡捷琳娜二世掌权后 👨‍🚀,依然觉得宫殿的风格不够时髦,便按照自己的喜好将宫殿内外及花园修葺一番并大肆扩建,最终成了今天所看到的模样。 👨‍⚕️

😼叶卡捷琳娜宫不仅成为了声名在外的旅游景点, 呀还是许多当地人的婚照外景地, 嗯但哥儿们你也来得太不是时候了吧 呢, 呀要黄叶没黄叶要雪没雪,只剩光秃秃的树丫和呼呼冷风。

🤟

叶卡捷琳娜宫外立面由蓝、白、黄三种颜色组成, 💞据说是代表女主人蓝色的眼睛、白色的皮肤和金黄色的头发。 嗯

呢虽说过了11点半是自助游游客的参观时间, 呀但所有游客在进入后都会以小组为单位分成几块, 呀每组由一名导游领进去 🤌,跟旅行团没什么两样, 呢参观节奏十分拖沓麻烦。而且导游基本都不懂英文,就更别说有中文导览器之类的 呀,所以我象征式地跟着走几个房间后就迅速开溜,按自己的节奏游览,后来我发现不少其他国家的自助游游客都是这样做。这是入口的主楼梯, 呢说不上气派但也颇为豪华。

金色基本就是叶卡捷琳娜宫的主色调 🧌,金碧辉煌的大厅一间接着一间, 呀像一条宽敞的金色走廊。这是靠近正门的接待大厅, 嗯也是沙皇接待宾客的厅室。大厅两边是宽大的落地窗 呀, 嗯窗与窗之间都镶有巨型的镜子,加之厅内所有的装饰都是镀金的 呀,光亮的金色经过镜面的反射再反射, 🧑‍⚕️使整个空间看上去异常地富丽堂皇。

呀连通着接待大厅的是规模较小的骑士宴会厅, 🤌注意镶嵌在墙上的壁炉 👸, 🤫是用青花瓷打造的 呀, 👮由此可以想象当时宫廷的奢华程度。

🫣

各厅室里精美的藏品,不过比起埃尔米塔日博物馆里的这里真是小巫见大巫了, 👯‍♂️上图是伊丽莎白一世的画像 呀

查看全部

Day2411月9日圣彼得堡

嗯今天是我在圣彼得堡最后一个白天了, 嗯晚上将乘坐夜火车到最后一个目的地莫斯科。说实话在我去过的地区和国家中, 呢我偏爱的都是一些小国或小城市, 呀在大城市中最得我心的除了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就是俄罗斯的圣彼得堡了。 呀

😋今天的目的地是阿芙乐尔号巡洋舰和彼得保罗要塞 呀,前者就是传说中“十月革命一声炮响, 呀为我们送来了马列主义”那艘鸣炮的船。但我去到的时候发现船不见了 呀, 呢接连跟几个路人指手画脚一番之后才知道船已经开走好几天了, 嗯大概是去保养或者展览什么的 呢, 🫰下个月才拉回来。不能去朝圣 呢,实在是遗憾。时间比较充裕, 呢我就慢慢步行过去彼得保罗要塞了。

🤛

嗯涅瓦河两旁的风光 嗯,黄色尖塔处就是彼得保罗要塞内的建筑。 嗯

🚵‍♀️

桥上矗立着的红色海神柱,是上世纪用以指明方向的灯塔。 呢

🥳在河对岸眺望埃米尔塔日博物馆。前两天在参观时就已经觉得博物馆庞大得怎么走都走不完, 嗯现在在对岸看到全景之后更是觉得埃米尔塔日博物馆无论内外都是一座无可比拟的艺术殿堂。 👊

🙆‍♀️走到了彼得保罗要塞的城垛下。要塞的外墙高12米,最厚处达4米, 😨贴近涅瓦河的一侧城墙长700多米 呢,据说夏天有不少当地人在城墙下晒日光浴。 🤾‍♀️

呀在圣彼得堡开篇也介绍过, 💇1703年彼得大帝登上兔子岛,亲手为彼得保罗要塞的建造奠基 🥷,随后围绕要塞开始了圣彼得堡的城市建设,因此彼得保罗与圣彼得堡同龄, 🦾同时也顺理成章地成为这座城市最古老的建筑。起初彼得大帝将要塞设计成应对瑞典人的防御工事, 呀但建成后这里一直没发生过任何的军事行动😀,反倒成为了关押政治犯的建筑 呀,包括高尔基、陀思妥耶夫斯基、列宁的哥哥都曾被关押在此。 呀

呢要塞中有造币厂、兵工厂、克龙维尔克炮楼、十二月革命党人纪念碑以及各种博物馆, ✋但最重要的建筑莫过于位于要塞中部的圣彼得和圣保罗大教堂。教堂同样建于1703年 嗯,原是木质结构, 👉1713年后才改成石质。在十月革命之前,教堂一直都是从彼得大帝以来,除彼得二世和伊凡五世外的历任沙皇的安息之地, 呢当中包括1998年安葬于此的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 呀

经常在明信片中出现的圣彼得和圣保罗大教堂钟楼, 呀时至今日 👐,这座122米高的钟楼依然是全圣彼得堡最高的建筑物。

呀彼得保罗要塞中有一座脑袋和身体极不成比例的彼得大帝雕像,雕像的右手食指蹭蹭发亮,因为据说“大帝手指摸一摸, 呢好运自然一摞摞”。 嗯

彼得保罗要塞的看点其实并不多, 呀作为圣彼得堡建城的开始应该是象征式意义更重一些吧, 😪也有可能跟我把圣彼得堡最精华的部分放在旅程的前半段有关。出了彼得保罗要塞 👩‍🚒, 🦵我继续在城里沿着涅瓦河晃悠。吃过晚饭回到青旅收拾好行李后 🦻,便又一次也是最后一次踏上俄罗斯的火车之旅,掉头往南去往此次西伯利亚铁路之旅的最后一站,莫斯科。

🤤我在圣彼得堡前后待了4天 呢, 👮‍♂️这是我在这趟旅行中待得最久的一个城市了。虽然这4天时间里天气一直都不太好,但也丝毫不减损这座城市的魅力。在符拉迪沃斯托克认识的Tony在完成西伯利亚铁路之旅时对我说 🥺, 嗯在他停留过的城市中,伊尔库茨克是俄罗斯, 嗯喀山是俄罗斯 😅,莫斯科是俄罗斯, 嗯唯独圣彼得堡, 呀圣彼得堡就是圣彼得堡。现在想起这句话,实在是说到我的心坎里去。在圣彼得堡的每天 呀,我都被一种古典美丽, 呢且具有一种独特的享乐主义的浪漫气息所包围。无论是各式各样风格各异的教堂所表现出来的历史美,还是埃米尔塔日博物馆或叶卡捷琳宫所渗透出来的艺术美, ❤️‍🔥抑或是街头艺人甚至是城里的一路一河一草一木一砖一瓦所饱含的人文美, 😉都无处不在地感染着我 😴,并且时刻提醒我,这就是圣彼得堡。如果说西伯利亚大铁路撑起了俄罗斯民族的脊梁 ❤️,那么塑造这个民族的灵魂的非圣彼得堡莫属。 🚵‍♂️

嗯正如我开头所说的 🧑‍🦰, 呀圣彼得堡是俄罗斯的女神, 嗯但圣彼得堡却又不属于俄罗斯,圣彼得堡只属于她自己。 🙇

👽

十一、莫斯科——来自大国心脏的强音

Day25 11月10日莫斯科

对比起18世纪初建城、只有短短300多年历史的圣彼得堡, 💪莫斯科的城市史要更悠久一些。莫斯科第一次出现在历史记载中是1147年,当时一名叫尤里·多尔戈鲁基大公从基辅前往弗拉基米尔的途中,在莫斯科河和亚乌扎河的交汇处停留时,认为当地贵族冒犯了自己,于是将其处死并夺取这片后来属于莫斯科的区域。随后,出于防御需要 呢,尤里在这片地区的高坡上修筑了一圈木栅城堡, 嗯并在堡垒四周挖了一条护城河,形成了克里姆林宫的雏形。有关克里姆林宫的历史就留待后面再细说吧。而随着周围若干商业、手工业和农业村落的逐渐形成, 嗯莫斯科慢慢发展成为这一片区繁荣的经济中心。

嗯从1236年开始 呀,来自亚洲的蒙古游牧部族军队入侵东欧地区,并建立起钦察汗国。而莫斯科因其既能控制陆路交通、也可紧握水上贸易的优越的地理位置 嗯,得到钦察汗国的册封 呀, 👮取得代征全俄贡纳的权力。也是在这一时期 呀, 🗯️莫斯科的经济和政治地位得到提高 嗯, 嗯很快就超过弗拉基米尔和苏兹达尔, 呀成为1283年建立的莫斯科公国的都城。1480年 🫡,莫斯科大公伊凡三世纠集力量击败了钦察汗国分裂后的大帐汗国,使俄罗斯得以从蒙古人的奴役中独立出来,形成以莫斯科公国为中心的统一国家。之后莫斯科经历了一系列的战乱、大火、饥荒,但很快就恢复了元气。到17世纪初,莫斯科的城市人口从独立初期的不足5万飙升至20万 👩‍💻, 呢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随后莫斯科一如大家所熟知那样经历了帝国主义时期和红色时期 呀, 嗯最后摇身一变成为了俄罗斯联邦的巨大而又繁忙的首都。

🧗‍♂️一觉醒来 呀,车窗外还是一片漆黑。列车在零星灯光的注视下 呢, 嗯缓慢驶进莫斯科的列宁格勒火车站, ✍️我的西伯利亚铁路之旅亦随之接近尾声。其实西伯利亚铁路的起点并不在列宁格勒火车站, 呀莫斯科总共有9个火车站 💩, 🫤对应来往不同地区的火车。列宁格勒火车站是往来圣彼得堡的火车和高铁的停靠站, 🧟‍♂️而从远东开来的列车则是停靠在雅罗斯拉夫尔火车站。 👻

为了给旅程营造仪式感我之后还是特意去了一趟雅罗斯拉夫尔火车站 👀,到西伯利亚大铁路的起点纪念碑前朝圣。合共7天10夜的火车旅程, 👰‍♂️9288公里的穿越 呀, 嗯从符拉迪沃斯托克到莫斯科 呀, 🚴从远东的终点来到欧洲的起点。我的火车之旅结束了 🏃,但我的旅程还没完结,莫斯科这座怪物般巨大和繁杂的城市还有许多东西等待着我去探索。

👯说莫斯科巨大繁杂 呢, 呀到了一个什么样的程度呢?Lonely Planet把莫斯科分成了8个大块 😃,我在西伯利亚列车上读了一整天才把莫斯科部分基本弄明白。同样地 🧔, 呢为了方便游览 🙈,我事先在Booking上订了一家距离红墙和地铁站不远的青旅。一如其他城市一样青旅的位置相当隐秘 呀,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找到青旅所在的居民楼的入口并让我试出了大门的密码是13579。卸下行李吃了早餐后 👩‍🦽, 🧑‍💻我就步行前往红墙了。

莫斯科的天气比托木斯克的还要差, 嗯不仅阴天下起了毛毛雨,而且周围还雾蒙蒙。站在通往红场的桥上望向莫斯科河, 呢一片水汽迷蒙的样子。 呀

💫提起俄罗斯,大家脑海里第一时间浮现出来的词除了“战斗民族”(然而这只是我们国人的叫法,我在火车上认识的兵哥们都对这个名字表示不解)之外 👩‍🦲,莫斯科的红场、克里姆林宫 ✋, 🧚‍♀️以及洋葱头教堂必定位列前五。毫不夸张地说 呢, 呀这3大件俨然成为莫斯科乃至整个俄罗斯的终极象征。然而如同不少人将伊朗清真寺误当成波斯文化的代表一样 呢,许多人都会把这3大件以及附近的其他建筑和名字混淆。

🙍‍♀️

先来一张全景图。右边高耸的钟塔是克里姆林宫外墙的一小部分。左边拥有五彩洋葱头的教堂是俄罗斯教堂中的经典, 嗯它的正式名字是圣瓦西里大教堂。圣瓦西里大教堂的左侧没有纳入镜头的是莫斯科国营百货商店古姆百货。而我们经常说的红场并不是里面的任何一座建筑物 呀,而是克里姆林宫、圣瓦西里大教堂、古姆百货3座建筑所包围着的长695米、宽130米的由古老条石铺成的不规则长方形空地。

👨‍🏫换个更清晰点的角度看红场,不过遗憾的是除了天气不好 呀, 🖕红场靠近古姆百货一则也被围蔽起来。论知名度红场不亚于咱们天安门广场, 呢但论开阔程度则远不及天安门广场。红场的地面全部由条石铺就而成 嗯,显得古老而又神圣。红场所在的地方曾经有过建筑, 😟但被1571年的莫斯科大火夷为平地。随后这片空地被用作各种公共典礼甚至是沙俄加冕的场地。不过当时红场的规模比现在小得多, 呢1812年拿破仑军队火烧莫斯科后 呢, 👱藉着重建城市的契机 👩‍🦳, 呢当地将红场拓宽成现有的规模。广场之所以被称之为红场,并不是因为广场是红色, 🧍‍♀️而是因为俄语中的“红”有“美丽”的意思。红场可以说是莫斯科人的骄傲。 🧑‍🎤

说到“红”就不得不提红场南面尽头的俄罗斯标志性建筑圣瓦西里大教堂了。虽然说冬宫、贝加尔湖、苏兹达尔才是我心目中的最爱,但若要选出俄罗斯的代表的话 😈, 🙇‍♂️那么圣瓦西里大教堂必定是不二之选, 呢不是说它有多厚重的历史或者地位有多超然,而是那五彩洋葱头的造型实在是太经典了。教堂前矗立着先前提过的苏兹达尔公爵波扎尔斯基 🤾‍♂️, 呀以及库兹马·米宁的雕像,二人曾联手将波兰侵略者逐出莫斯科。 🧙

嗯教堂所在的地方原来是一座小座堂,16世纪中期, 🚣‍♂️为了庆祝伊凡四世平定喀山, 呀当地用了6年时间在原址上兴建了圣瓦西里大教堂。瓦西里原本是一名俄国东正教圣人的名字, 嗯16世纪后期, 👩‍🦰当时的沙皇在位于教堂范围内的瓦西里之墓上加盖了一座小礼堂, 嗯圣瓦西里大教堂由此得名。

😯

细细打量,不难发现教堂是由一系列的小礼拜堂组成 呀,如同迷宫般错综复杂, 呢而且每个洋葱头上的色彩和雕饰纹理都各不相同。然而对比起令人眼花缭乱的色彩和形状 💜,教堂的内部装饰则要逊色得多。如果不是对宗教有浓厚兴趣的其实在外面转一圈拍个照就可以了, 呢没必要花钱进去。

😳红场西侧的中央摆放着一尊列宁墓。1924年, 呀在列宁去世后没多久, 呀斯大林便不顾列宁家人的反对和列宁生前希望葬于圣彼得堡的愿望 呀,决定将经过防腐处理的列宁遗体永久保存。列宁墓由红色花岗石和黑色大理石构成,出于保护和营造肃穆的气氛需要 👱‍♀️, 👸参观时禁止携带相机和背包 嗯, 呢所以这里就没有内部的照片了。1994年 呢, 嗯列宁墓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定为世界历史文化遗产。 🧑‍🦯

呀列宁墓的身后紧挨着的就是大名鼎鼎的克里姆林宫。之前在苏兹达尔时已经提到过 呀, 💂“克里姆林”在俄语里是“要塞”、“城堡”的意思 👿, 呀基本上每一个俄罗斯古城都有自己的克里姆林宫。但要说政治权力顶点的象征, 呢非莫斯科的克里姆林宫莫属,这里不仅是莫斯科的心脏,更是俄罗斯国家的核心地带。12世纪50年代 呢,开篇提到的尤里大公在这里修建了一圈木栅矮墙,形成克里姆林宫的雏形。及后随着莫斯科公国经济的逐渐繁荣 嗯, 🙋‍♀️克里姆林宫也慢慢得到发展。14世纪20年代 嗯, 🙁这里便接替弗拉基米尔成为俄国教会的总部,防御墙的用料也从木头换成了白色石灰岩 😐,形成如今看到的占地规模。 🧙‍♂️

🫃

呀斯巴斯克塔楼,也叫救世主塔楼 👨‍🏫, 🥸是克里姆林宫围墙上19座塔楼里面最壮观的一座 🧑‍💼,同时也是普京大帝等俄罗斯政要出入克里姆林宫的主要通道 嗯, 嗯塔楼上的自鸣钟与天文台相连, 呀因此这也是俄罗斯最准的钟。当时伊凡四世从西北部的古城普斯科夫和意大利请来众多技艺精湛的建筑工人 嗯, 😟对克里姆林宫进行修葺 👼,同时还在城墙上建造新的塔楼。在一众塔楼中, 🗣️规模以斯巴斯克塔、博罗维茨基塔、尼古拉塔、沃多夫兹沃德塔、特洛伊茨克塔这5座为最。过去这5座塔楼顶上装饰着的是巨大的俄国金色双头鹰,一直到1935年的十月革命纪念日前 呢,塔楼上的双头鹰才被换成的红五星 🧒, 🦻并一直保留到现在。 呢

💥

呢克里姆林宫的入口其实不在红场一侧 呢, 呀而是在靠近亚历山大花园的西墙。克里姆林宫的门票包含建筑群联票以及联票+伊凡大帝钟楼、军械库、钻石基金会展览通票2种,考虑到我对后者的兴趣不大 嗯,所以只买了建筑群的联票。克里姆林宫内部十分空旷开阔 🫰, 呀建筑低矮、马路平整宽阔, 😓像极了一座大公园, 呀我进来以后第一反应就是“哎哟我擦真是一个跳广场舞的好地方啊!”不过因为是俄罗斯政府办公大楼、国会办公大楼的所在地 嗯,所以克里姆林宫内到处都站有站岗和巡逻的警察 嗯, 呀游客只能在规定的区域里走动 😭, 呢一旦越界军警就马上吹响哨子以作警告。 👩‍🎓

呀由大理石、玻璃和水泥构成而成的克里姆林大会堂 👳,是上世纪60年代为举行共产党代表大会而兴建 嗯,现在已成为音乐厅和芭蕾舞剧院。 嗯

🧑‍💻上图是建于18世纪的前参议院大楼 🙌,俄罗斯的全民相公普京大帝的办公室就在里面哦。下图是建于上世纪30年代的前最高苏维埃大楼。 呢

🧗穿过一栋栋政府办公大楼来到大教堂广场 呀,这是克里姆林宫的中心广场 🥹,曾经是沙皇、主教等举行加冕和葬礼仪式的地点。大教堂广场得名于将其包围其中的3家教堂:圣母升天大教堂、圣母领报大教堂、天使长大教堂。 呀

呢教堂广场北面的圣母升天大教堂 🤽,建于15世纪70年代,当年来自意大利的设计师为建造出一座俄国拜占庭式建筑风格的教堂,专门游历了诺夫哥罗德、苏兹达尔和弗拉基米尔等地。最终他选择以弗拉基米尔的圣母升天大教堂为设计蓝本 呢, 呀并在此基础上加入西方的元素。作为莫斯科最重要的教堂之一 🥰, 呢大部分俄国东正教会牧首和主教都选择安葬于此。圣母升天大教堂正对广场的大门上方,绘有一幅创作于17世纪60年代、描绘圣母玛利亚的湿壁画。教堂内部存放了多幅历史悠久的圣像和壁画 呀, 👩‍🎓如《圣乔治》、《启示录》等。 呀

圣母领报大教堂矗立于大教堂广场的西南角,其历史可以追溯到1489年, 呢原来是沙皇家族的私人礼拜堂,皇族家属的弥撒、婚礼等仪式都在这里举行。教堂的走廊上绘制了许多成型于16世纪的壁画。此外,作为镇堂之宝的六层圣幛亦非常值得一看。

圣母领报大教堂的斜对面,是建于16世纪初的天使长大教堂。教堂同样是由意大利设计师设计,也同样具有俄国拜占庭风格。教堂建造的目的是致献给圣经中的伊甸园守护者、也是守护莫斯科大公们的天使长米迦勒, 嗯后来成了历代沙皇的主要墓地。

大教堂广场的另一座教堂 嗯, 💕圣母法衣存放教堂(翻译略为直白Orz)。教堂建于1951年 呀, 🤵‍♂️然而内部却存放有许多17世纪的壁画和木雕。当中的精华要数足足有4层楼高的圣幛 呀,蔚为精美壮观。 呢

🤶

🧞

建于1329年代伊凡大帝钟楼, 呀钟楼最初由伊凡一世主持修建 呀,后来历经数次修葺加建, 呀最终把钟楼的高度拉升至81米。这也是克里姆林宫内最高的建筑物, 嗯隔着莫斯科河也能远远望见。钟楼内展出有克里姆林宫的演变史 呢,我没有买票入内, 🤏这里就没有描述了。而事实上克里姆林宫内的所有的建筑内部都禁止拍照,所以这一部分只有教堂的外观图, 呢以及教堂内部的文字描述。 呀

呢说起钟楼就不得不提它旁边的沙皇钟。重达200吨的沙皇钟虽然头顶“世界上最大的钟”这一光环, 呢但其实它从未正常响过。在1701年的一场大火中,沙皇钟从钟楼上掉下来摔坏了。后来在30年代时 ❣️,工匠们将钟的碎片收集起来打算重新锻造这口钟, 呀结果新钟在厂里冷却时不小心沾到了水 🧝,导致钟体开裂并掉下了一块11吨重的铁块 嗯,成了今天的模样。真是钟界的悲情者。 呢

👨‍⚖️

同样徒有其表的还有附近的沙皇炮。1586年铸造而成的沙皇炮不仅体积庞大 🧑,其炮身还雕刻有沙皇的肖像。沙皇炮当年是为保卫克里姆林宫而铸造的 嗯,可惜未发过一炮就被摆放在克里姆林宫里作展览。

嗯说实话比起我在圣彼得堡到访过的景点,甚至是苏兹达尔的克里姆林宫,我个人感觉莫斯科的克里姆林宫相对比较沉闷 呢, 🤑参观的几家教堂也没有太多值得称道的地方,这大概也是属于象征式意义较重的一个景点吧。当然了我这种感觉是在没有买票参观伊凡大帝钟楼、军械库、钻石基金会展览的情况下得出的 呢, 呀里面或许会有惊喜也说不定。主要还是看个人取舍吧, 🙃像我这样对各种展览兴趣不大的话建议不必买票进内 👳‍♂️, 🧑‍⚖️在外墙附近走一走拍一拍就可以了。 嗯

我反倒更为喜欢顺着克里姆林宫西墙延伸的亚历山大花园。这是莫斯科第一个公共花园 🥶,花园与旁边的地下商场相连,喷泉和雕塑随处可见 嗯, 呢漫步其中十分舒服。

嗯在地下商场简单吃了个午饭 呀, 🦻上来后发现红墙前挤满了拍照录像和看热闹的游客, 👂原来是碰上了无名烈士墓前的换岗仪式。 呀

呀有幸凑了一次热闹观看了完整的换岗仪式 🚴‍♂️,过程中也没有很特别的地方 嗯,但交接岗时2人用力歪头的那一下实在是有些喜感。 嗯

克里姆林宫红墙外的无名烈士墓和长明火。墓中是一名死于纳粹距离莫斯科最近的地方的一名士兵的骸骨 呀,坟墓上刻有一段文字:你的名字无人知晓, 嗯你的壮举永垂不朽。

上午因为时间关系 🏋️,在进入克里姆林宫之前只去了红场南面的圣瓦西里大教堂和西侧的列宁墓。红场以及附近一带还有不少重要的有特色的建筑,于是在看换岗仪式后 嗯,我又重新绕回到红场一侧。这是红场东面的古姆百货 🧜‍♂️,外观十分华丽精美 呢, 👨‍🍳但因为外面在搭棚施工 呀,所以没找到好的角度拍它的全景。

呢古姆百货建于19世纪90年代, 🥵全名叫国营百货商店, 呀光听名字或多或少都感到有红色年代的意味。事实上它的确经历过我们熟悉的场景:货架上的货物单调且稀少 嗯, 🧔‍♂️但货架外依然是长得不见尾的抢购队伍。当然了这种现象早已不复存在 🤘,现在的国营百货商店已经成为一座时尚的购物天堂,也是卢布贬值最厉害的时期最先被攻陷的地方之一。 嗯

俄罗斯的建筑具有同样的特点,不仅外部精美华丽 🧑‍🔧, 呢内部装饰同样讲究 呢,其外其中皆为金玉。商场采用玻璃天顶设计,使得整个内部感觉非常宽敞明亮。3层高的商场内由3条平行的长廊组成 嗯,一层中央摆放着一座小型喷泉 呀,四周挂满了装饰物, 💆‍♀️十分浪漫和富有情调。虽然内里的高端品牌不少都令我等屌丝汗颜 呢,但说实话,无论购物与否,国营百货商店都值得一去 🤷‍♂️, 🧑‍🦳更何况商场1楼还有便宜又好吃的雪糕。

呀除了国营百货商店 嗯, 🏋️‍♂️红场上另一座吸睛的建筑就是北侧的国家历史博物馆。博物馆建于1872年 呢,红砖银顶的建筑风格透露出浓浓的古典主义味道。据说博物馆内收藏着各类历史文物逾450万件,展示了从石器时代一直到俄罗斯帝国的方方面面的历史。不过由于时间关系我就没有进去参观了。

国家历史博物馆旁的喀山大教堂, 👨‍✈️应该是我在俄罗斯看过的最小且最名不副实的教堂了。最初的喀山大教堂建于1636年 🤏,和伊尔库茨克的喀山大教堂一样是为了纪念赶走来自波兰的入侵者。据说在此后的2个世纪里, 嗯教堂还收藏着《喀山圣母》的圣像。1936年 呢, 🥺斯大林下令将教堂彻底拆毁。现在看到的建筑师1993年在原址重建的,这也是苏联解体后第一座重建的教堂。

走出红场范围来到莫斯科大剧院 呢,这是莫斯科的另一座地标式建筑, 🧝‍♀️同时也是柴可夫斯基《天鹅湖》的首演地。 🤥

呀莫斯科河畔的基督救世主大教堂 呢, 呢中央的金色洋葱头有近百米高 🏃‍♀️, 呢十分壮观, 嗯规模在莫斯科众多教堂里算是比较大的了。基督救世主大教堂原是于19世纪中期为纪念战胜拿破仑军队而修建的, 呀与喀山大教堂一样在上世纪30年代被斯大林下令炸毁。当时斯大林的设想是在这里建一座高达315米的超高层建筑苏维埃宫 呀,并在顶上竖立一尊高达100米的列宁雕像,我百度了一下苏宫的设计图 👀, 呢实在是宏伟得吓人。不过可惜后来因资金、自然灾害等问题 👩‍🎨, 😠计划一直搁置,最后彻底破产。赫鲁晓夫在任期间 呢, 👩‍🚀这里一度被改建成公共游泳池。最后在1997年莫斯科建城850周年之际 呀, 👇政府将基督救世主大教堂在这里原貌重建。

👩‍🚀

既然今天一整天都耗在红场附近 嗯,自然是不能错过这里的夜景。好在入冬后的莫斯科天黑得早,在附近吃了个本地快餐出来后红场的灯都亮起来了。国营百货商店外墙的灯光把整座建筑的轮廓勾勒出来, 💆‍♂️十分特别。 嗯

🚣‍♂️

圣瓦西里大教堂和和克里姆林宫的救世主塔楼。大概是因为白天的天气一直都是阴阴沉沉 嗯, 呢我反而觉得晚上亮灯后的红场更加漂亮,建筑物的立体感在灯光的映衬下更加突出。 🧑‍🤝‍🧑

夜幕下的莫斯科河畔, 呢远处可见伊凡大帝钟楼和救世主大教堂。 呀

👨‍💼用了一天时间先后参观了克里姆林宫以及红场范围内的各个建筑 嗯,可能是经历过圣彼得堡、苏兹达尔甚至是贝加尔湖的冲击, 🤷‍♀️也可能是天气不好的原因, 嗯又或者是一路上接受了其他背包客的吐槽而产生先入为主的心理 🧔‍♀️, 🤭莫斯科没有给到我预想中的震撼感觉。而在回青旅时那乱糟糟的交通以及酒鬼的骚扰 呢,更令这种心理落差进一步放大。当然了我在莫斯科的日子尚有两天,希望接下来这个城市能给到我惊喜吧。 嗯

Day2611月11日莫斯科 嗯

呢昨天一整天都在红场附近溜达,今天就稍微晃远一点 嗯,探访红场西侧的莫斯科大学所在的区域。其实在中国 呀, 呀由于大家都懂的原因,很多老一辈的长辈对俄罗斯,正确来说应该是前苏联都有一种不可名状的感情 呀, 👩‍🔬尤其是莫斯科的红场、克里姆林宫更为他们所熟知。当我完成旅行回家把莫斯科的照片给我外公看时 👯, 呀他的目光就在莫斯科的照片上停留了很久。而莫斯科大学作为俄罗斯最古老的大学 🤏,在上世纪50年代接收了许多来自中国的优秀留学生 呢,因此许多中国人对其也有着特殊的情意结 🙇,到莫斯科旅游时都会专程到这里游览一番。当然了除了这份情意结, 呀莫斯科大学本身也有许多值得称道的地方,而且附近的麻雀山和新圣女公墓也非常值得一游 呢, 嗯因此我就把这几个地方留到一起去了。 🤽‍♀️

🚶‍♂️

麻雀山位于克里姆林宫的西南侧 呢,相对来说算是外城的区域了 呀,不过好在莫斯科地铁网落十分发达, 呢从市中心出发坐地铁不一会儿就到达了。麻雀山地铁站应该是莫斯科地铁系统中景观最好的站点了,站台就建在莫斯科河之上,窗外就是一河两岸的景观。莫斯科地铁是我明天游览的重点 🏊‍♂️, 🧑‍🦰所以这里就暂且按下不表。 呀

麻雀山得名于附近的一个村庄, 🧐在1991年苏联解体之前曾一度更名为列宁山。麻雀山是莫斯科河南岸的一个自然保护区, 🤾‍♀️靠近河一侧的峭壁被森林所覆盖。现在正值莫斯科的初冬 👳‍♂️,而且天气不佳 💪,因此麻雀山并没有太多值得游览的地方。我快步地穿过坑坑洼洼的泥地和空无一人的木栈道来到山顶的观景台 呢,这也是俯瞰莫斯科市区较好的地点。远处的摩登建筑群就是规划中的新城 呢, 呀也就是莫斯科的CBD。

虽然雨雾朦胧 嗯, 呀但对岸的卢日尼基体育场依然清晰可见 呀, 呀这也是2年后的世界杯揭幕战和决赛的举办场馆。远处隐约可以看到莫斯科7姐妹建筑之一的外交部大楼。

😘

在麻雀山上 呀,我想没有人不会被身后的这座气势轩昂的巨大建筑物所吸引住, 嗯这就是我上面提到的莫斯科7姐妹建筑之首,莫斯科大学主楼。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呀,斯大林为了将莫斯科打造成向世界展示社会主义的窗口,下令在当时的市中心周围建造了7座“斯大林式”的建筑 嗯,当中包括列宁格勒饭店、乌克兰饭店、劳动模范公寓、文化人公寓、外交部大楼、重工业部大楼,以及莫斯科大学主楼。这些建筑无不采用大底座、高尖顶的建设手法,外立面异常地宏伟壮观 嗯, 呀体现着强烈的“一元论”的价值观。遗憾的是这7座建筑都分布在不同的角落 呀, 嗯而我在莫斯科的时间有限 😖, 🏌️不能一一探访 💨, 💁‍♂️只能选择其中最典型也是规模最大的莫斯科大学主楼参观。 👩‍

🧔‍♀️

🧘‍♂️莫斯科大学主楼建于1953年 🤦‍♂️,共有36层, 🥳正面宽450米, 😮‍💨中心塔高240米 嗯, 🧞‍♂️是当时全欧洲最高的建筑。主楼顶端是五角星徽标 🤾‍♀️, 👮‍♀️两侧是高18高的副楼, 嗯副楼上的大钟光是直径就将近有10米。单是看纸面上的数字就已经非常吓人了。

呢莫斯科大学不仅能看 呢, 呀还非常能使。大学最早成立于1755年, 呀1953年搬迁到麻雀山这里, 🤽‍♂️是俄国最早和最著名的综合性大学、享誉世界的高等学府, 🏌️‍♂️不少诺贝尔奖获得者和世界科学家、文化名人都毕业于此, 🫦如屠格涅夫、戈尔巴乔夫、契诃夫等。本来预留了一点时间进到校园里参观 呢, 😧但没想到与国内的大学不同 😘, 🦹‍♂️莫斯科大学严格规定闲人免进 呢,所以只好在外面拍一些外围的照片了。

从莫斯科大学倒回去麻雀山 ❤️,再跨过卢日尼基大桥来到新圣女公墓。旅行时我很喜欢探访一些比较有特色的墓园 嗯,如澳门的旧西洋坟场、越南大叻的无名墓园等。虽然有些大吉利是的意味,但对于我来说,这些饱含着历史文化的墓园 呢, 嗯其散发出来的吸引力远远大于所有的禁忌。而莫斯科的新圣女公墓则是我很久以前在微博上一眼相中的地方。作为与巴黎拉雪兹神父公墓和维也纳中央公墓并称为欧洲三大公墓的新圣女公墓, 呀始建于16世纪,当时是教会上层人物和贵族的魂归之地 呀, 🧏‍♂️后来彼得大帝的姐姐索菲娅也被软禁和埋葬于此。经过数百年的沉淀, 🤹‍♀️19世纪时,新圣女公墓成了俄国各个时期各个领域的杰出人物的安息地。

如果这单纯是一座埋葬名人的墓园 呢, 👨‍🏫那肯定不足以被列入欧洲三大墓之一 👧, 呢新圣女公墓最具杀伤力的地方在于其墓碑的表现形式。新圣女公墓占地7万多平方米 👩‍🏭, 嗯共埋葬着2.6万多名俄罗斯名人。墓园主要以雕塑艺术的形式表现逝者的职业特征和主要贡献 👨‍🏭,将墓主的灵魂与墓碑的艺术巧妙地结合在一起 嗯, 呀因此墓园中的上万座墓碑每一座都形态各异各具特色。俄国几百年积淀下来的历史、文化、艺术在这里交融升华。

🫁

墓碑独特的雕刻形式能反映出其主人的生平成就 嗯, 呀因此即使读不懂碑上的文字(事实上公墓的指示牌和游览地图都是俄文的)也能大致猜出逝者故事。

呢当然了, 呢其中一些墓碑的主人还是比较容易辨认的。墓园中最显眼的莫过于中心广场上的俄罗斯第一任总统叶利钦之墓 呀, 🧑‍🦰波浪起伏状的俄罗斯国旗外形象征着这位首任总统的坎坷经历。

说起领导人的墓碑 🙇‍♂️,就不得不提前苏共中央第一书记赫鲁晓夫之墓。按照套路, 😵‍💫前苏联最高领导人在去世后, 嗯一般都会被安葬在克里姆林宫的红墙之下 🥹,但赫鲁晓夫却远离他的前任们选择葬于新圣女公墓。据说这是因为生前极力实施去斯大林化政策的赫鲁晓夫曾表示,不愿意与红场上的斯大林葬在一起,而强迫他退休的勃列日涅夫也不同意在红场上为其立碑。关于这座墓碑还有一段有趣的故事, 呀当年赫鲁晓夫去世以后, 嗯他的儿子请苏联著名的雕塑家涅伊兹维斯内为其雕刻一尊碑像。然而赫鲁晓夫生前却曾多次在公开场合批评涅伊兹维斯内,称其作品狗屎不如。没想到涅伊兹维斯内一口答应了赫鲁晓夫儿子的请求, 嗯为其父亲制作碑像。最终涅伊兹维斯内设计出一座黑白两色花岗石组成的几何体,将赫鲁晓夫的头像包裹其中, 嗯以表达其鲜明的个性和功过参半的从政路。

💝

呀要说墓园里有什么必看点的话 🫳, 呀除了上述2位前苏联和俄罗斯领导人之外,对于咱们国人来说肯定是王明墓。相比起墓园其他惟妙惟肖且极具艺术感的墓碑 ⛹️,王明的墓就要显得平淡许多,表情严肃衣襟端正的雕像下刻有一行表示身份的碑文:“王明同志中国共产党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著名活动家”。王明的生平相信大家也不陌生 呀, 🙆‍♂️这里就不展开了。王明墓的对面是他的妻子和女儿的墓。 💗

新圣女公墓虽然有2万多座墓碑 呢,但因为逝者的生平和贡献都各不相同 🚣, 呢所以墓碑的形状和形态亦不尽相同,看雕塑猜故事成了我游览墓园的乐趣之一。看到雕像手持小提琴,不难想象得出他的生平是与音乐紧密相连。这是苏联艺术史上的巨星 嗯, 嗯小提琴家大卫·奥伊斯特拉赫之墓。在经过阴雨洗刷之后 嗯,奥伊斯特拉赫的脸上留下了水珠划过的痕迹 呀,看着有点悲凉的感觉。 🙇‍♀️

🫳

另一位苏联以及俄罗斯艺术史上的巨星, 💥全球最伟大的音乐指挥家和大提琴演奏家之一的姆斯蒂斯拉夫·列奥波尔多维奇·罗斯托罗波维奇 呀,他的墓碑是一架竖立着的白色大提琴。 🫵

嗯说起艺术 👷‍♂️, 👰就不得不提享誉全球的俄罗斯芭蕾舞和大马戏, 💣可惜这次我预订得太晚了,圣彼得堡马林斯基剧院的芭蕾舞票早就售罄, 🤪算是一个小小的遗憾。扯远了 呢,扯回来。这是著名芭蕾舞演员加琳娜·谢尔盖耶夫娜·乌兰诺娃的墓碑。乌兰诺娃曾出演《罗密欧与朱丽叶》、《灰姑娘》、《睡美人》等经典剧目, 🤾‍♂️而其中最为人所熟知的就是《天鹅湖》,因此她的墓碑也以一整块洁白的大理石雕刻出乌兰诺娃在《天鹅湖》中的场景。

距离乌兰诺娃之墓不远埋葬着有“俄罗斯卓别林”之称的演员和人民艺术家尤里·弗拉基米洛维奇·尼库林 🤚, 嗯他是俄罗斯的喜剧大师 嗯, 呀是俄罗斯大马戏团的创始人。坐在石阶上的墓碑造型表现出尼库林的诙谐和不拘小节的性格。墓碑前还横卧着尼库林的爱犬 🤡, 呀据说因为它与尼库林在同一天去世, 🙍所以后人就将他们葬在一起作伴了。

🤭

❤️

除了领导人和各界艺术大家 呀, 嗯对国家英雄给予足够重视的俄罗斯当然不会忘记战线上的功臣 👨‍⚖️,因此新圣女公墓内还设有多座士兵将领的墓碑。这是前苏联功勋英雄巴伊图柯夫之墓。

😤

武器设计专家卡尔梅柯夫的墓碑。

👤

呀这是喀秋莎火箭炮设计者列昂采夫之墓 呀,墓碑顶部是他设计制作的火箭炮。 🧚‍♂️

呢新圣女公墓里的墓碑形象千姿百态, 👩‍🏭虽然是墓 🧟‍♂️, 🛌但每一尊都值得细细品味。可恨的是只有俄语的纸质简介 🧏‍♀️, 呀没有办法深入了解墓碑背后的含义 👨‍🦼, 👩只能凭借其表现形式去猜想主人的生平。上图那座几乎是整个墓园最高的墓碑 呀, 👩‍🎓顶部是一对相互依偎在一起的雕塑 嗯, 💘下面则是一幅世界地图 🤺,估摸是有突出贡献海军或船员,或者是献身国家航海事业的科研人员? 呢

查看全部

Day27 11月12日莫斯科 👎

💋

👾

🤢先上一张中文版的莫斯科地铁图镇楼 🫦, ⛹️‍♀️为了方便游记的叙述下面我都以中文版的地图为蓝本,如有需要英文版和俄文版地铁图的朋友可以留下邮箱。

呀从1935年第一条地铁线路开通至今,莫斯科地铁系统已经走过80年历史了。经过多年的发展, 呀如今莫斯科地铁系统共建有合共长300多公里的12条线路、196个站台,形成基本与地面城市构造相一致的环行状与辐射状叠加的布局。莫斯科地铁系统担负着整个城市过半的客运量 😌,每天平均开行列车近9000架次,运送乘客近千万人次 👸, 🥰是全球第6大以及第4繁忙的地铁系统。 呢

呢在苏联“一五”计划 呢, 🤛即1928年至1932年期间 🥵,当时的苏维埃还只不过是一个未成年的小青年。一方面跟英美等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相比 ☹️, 嗯在工业化、电气化等方面都处于劣势;另一方面,时任领导人斯大林却一直怀揣着将苏联建设成为无产阶级的乌托邦的梦想。于是乎 呢, 🙍‍♀️在首都莫斯科修建一组对外能够宣扬先进的意识形态 嗯,展现社会主义建设新风貌……(此处省略200字), 👩‍💼对内可以缓解地面巨大的交通压力的地铁系统便被提上议事日程。为达到这2个目标 👨‍⚕️,从1932年开始 😾,苏联政府不惜举全国之力 🙁,调动国内最优秀的建筑团队和艺术团队, 🧑‍🎨动员数以千名的青壮年 呢, 呀日以继夜地投入到热火朝天的地铁建设工程中。仅仅过了3年 呀,1935年5月15日, 🤦‍♀️莫斯科第一条地铁线路 呀,同时也是苏联第一条地铁线路1号线正式通车。到卫国战争前夕莫斯科又相继开通了地铁2号线和3号线。在莫斯科地铁建设的初期 🕺, 呀考虑到其军事功能, 呢斯大林曾强调一定要不惜代价地往深处挖。虽然这样会增加地铁建设的难度和成本 💔,但恰恰是因为这个指令 🧑‍⚖️,使得最深处达100米的地铁系统在卫国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除了成为拥有完善设备的战时指挥部, 🤺还能兼具战时的避难所、临时医院和防空洞等功能。

Balabala地介绍了一堆关于莫斯科地铁系统的历史,然而这些都不是最重点。世界上许多城市都拥有自己的地铁系统 嗯,但能把地铁站台修建装饰得如同宫殿般通透华丽、如同博物馆般丰富精彩的, 呀就只有莫斯科一家别无分号。

莫斯科地铁美 呀, 🧑‍🎄而且美得夸张美得过分 嗯, 👯‍♀️美得全不重样 🏃‍♀️,美得特色鲜明,因此令人很容易地就能分辨出某个站台属于哪一时代的作品。在建设之初也就是斯大林时期 呢, 👶莫斯科地铁被赋予交通工具和军事设备之外的使命那,就是炫耀社会形态的先进性,因此这个时期的地铁站往往极其壮观奢华和富丽堂皇;卫国战争之后, 😭地铁站台的装饰则加入了“纪念”、“英雄”、“战争”等元素;到了赫鲁晓夫时代 嗯,因其在施政上实施去斯大林化政策, 嗯所以这一时期的地铁站台亦放弃了斯大林式的雍容华贵 🙈,降低成本,以简洁典雅的风格为主;随后在勃列日涅夫和戈尔巴乔夫时代 🎅,部分地铁站台重回斯大林时代的建设风格,并在此基础上加入符合当时的时代审美元素;从苏联解体后一直到今天 🚶‍♂️,莫斯科地铁站台的设计风格以极简极美为主的同时,又不失艺术化和创意化。

🧑‍🚀可以说,莫斯科地铁站台建筑风格的变迁 嗯,某程度上体现的是苏俄的发展历程。在莫斯科地铁系统现有的196个站台当中, 💀有44个被列入俄罗斯文化遗产。我时间和精力有限 👨‍🦱, 🧛‍♂️没办法一次过探访完这一整座巨大的地下艺术宫殿 💣,也没有能力在理论的层面上分析她为何如此美。但我可以用有限的照片展示 呢, 呢她是如何美得不可思议 👊,美得令人陶醉, 呢美得令人叹服。 呀

呀斯大林时期 呢

为了便于理解和阅读 🧑‍🎨,我将根据上面所划分的建设时期按顺序叙述下去。首先是斯大林时期 嗯, 🫠这个时期建造的地铁站最能体现“艺术宫殿”这一名号。上图是1号线的克鲁泡特金站, 嗯车站的命名是为了纪念俄国地理学家克鲁泡特金, 💂‍♂️站外是莫斯科河畔的基督救世主大教堂。车站站台上只有2列柱廊, 嗯没有过多其他的元素占据站台的空间 呀,如此设计的原因是考虑到计划中以代替基督救世主大教堂的苏维埃宫会为这里带来巨大的人流量。结果苏维埃宫没能建成,于是车站名称从最初的“苏维埃宫站”改为如今的“克鲁泡特金站”, 😮同时这里也沦为1号线中人流量最少的站点之一。

🙃

🫰1号线的共青团站, 嗯旁边还有一个同名的5号线换乘站,而地铁站外就是列宁格勒火车站和雅罗斯拉夫尔火车站,因此这2个共青团站也是绝大多数来莫斯科的背包客的必到地铁站。虽然单论观感1号线的共青团站不如隔壁5号线的强烈 🦹,但依然有值得一看的地方。净高相当于两层楼的过道站台、黄铜浮雕、空间宽阔的走廊 呀, 💅感觉像是走进一座具有传统欧陆风格的豪宅。

😽

1号线的列宁图书馆站。据说这是苏联历史上第一个采取明挖拱顶方法建造的站台。建造时先将通道挖出大致形态 嗯, 嗯然后搭起支架 呢,自下往上修筑拱顶 呀, 💘待通道结构稳定下来后再移除支架。如此一来虽然站台只有10米宽 🧔‍♀️, 🫅却能给人一种宽敞疏朗的感觉。

🙇

呢文化公园站 嗯, 嗯是1号线扩展前的原终点站。车站原名是高尔基中央文化公园站,顾名思义是为了纪念苏联文学巨匠高尔基以及站外的文化公园而得名。值得一提的是坐落在莫斯科河畔的文化公园已经有将近90年历史了 呀,是莫斯科最古老的公园之一。地铁站的进站口有一尊高尔基的壁像, 嗯而站台两侧圆形大理石中的雕塑反映的是苏联青年人日常学习、工作、娱乐等生活内容。 🤎

🧑‍🏭视线转到2号线的马雅可夫斯基站, 😱马雅可夫斯基是苏联时期的年轻诗人 呢,成名于长诗《列宁》 🙆, 😷却因对斯大林的失望而自杀。这座车站应该比较眼熟, 呀百度莫斯科地铁弹出来的照片大部分就是它。一个紧挨着一个的弧形拱门使人很容易产生一种视觉空间上的迷幻感 呢,而每个拱顶的凹陷位置都装饰有采用古老马赛克拼贴技艺的壁画 🫡, 呀典型的斯大林风格建筑中却透露出一丝现代的感觉, 👧马雅可夫斯基站亦因此在1938年的纽约国际展上斩获设计金奖。所以我正在逛的既不是寂寞也不是站台, 🧙而是一件获得过国际大奖的艺术品。此外坚固的拱柱也使车站在战时被挪作防空洞和战地医院之用。 🚵

👨‍🏭

莫斯科地铁系统中因为站外建筑而得名的站台不少 呀,如2号线这座与站外莫斯科大剧院同名的剧院站。剧院站可换乘到1号线的猎人商行站和3号线的革命广场站。值得一提的是, 呢与国内的地铁不同, 呀莫斯科地铁同一个站点在不同的线路上其名称也有可能不一样,这个在乘坐时要注意一下。 呢

2号线的新库兹涅茨克站。莫斯科不少地铁站建于卫国战争时期,当中包括这座开通于1943年11月的新库兹涅茨克站 嗯,这是因为当时的政府认为 呢, 呀文化战线同属反法西斯斗争的前线,包括诗歌、音乐、舞蹈、建筑在内的文艺作品能起到鼓舞人民士气、建立大众信心的作用。因此这个时期的地铁站台建筑艺术不但没有减退 嗯, 嗯反而更进一步。与马雅可夫斯基站一样,新库兹涅茨克站的站厅上方装饰有马赛克拼贴画。这些拼贴画是由当时被德军包围的列宁格勒的艺术家创作 呢,完成后经由拉多加湖的“生命之路”运抵莫斯科。据说这些拼贴画原本是为新库兹涅茨克站旁的帕维列茨站创作的,但后者因建筑物料无法及时运抵而严重误工, ☝️因此当时的工程负责人提议先把拼贴画安装在这里 🏃‍♂️, 嗯日后再转移过去帕维列茨站。结果阴差阳错地这些拼贴画就一直留在新库兹涅茨克站里从没被移走过。 👩‍🦲

嗯前面提到的3号线革命广场站, 💏站台内部装潢和它的名字一样具有浓郁的苏维埃历史印记。站台最大的看点在于其2列候车过道以及中央过道的门廊上摆放着的多个等身青铜人物雕像。雕像的形象包括猎人、工人、农民、士兵、学生、水手、运动员等等,每一座雕像都形态各异、栩栩如生。说这个站台是一座雕像博物馆也毫不为过。 🧗‍♂️

🧖‍♀️

3号线的基辅站。既然被称为基辅站 嗯, 呢自然少不了乌克兰元素。站台以多幅衬以豪华石膏画框的壁画展现乌克兰民俗风貌 🤗,在墙壁与圆拱交接处辅以图案复杂的瓷砖浮雕 呀,再加上用水晶玻璃打造而成的吊灯灯罩 😻,使得整个站台的艺术气息极为浓重且极具乌克兰风情。中央过道的尽头绘有一幅《基辅的节日》的大幅壁画。 呀

👂

3号线游击队站, 呀位于伊斯梅洛沃市场所在的同名车站伊斯梅洛沃站旁。游击队站建成于二战期间的1944年 呢,从建设年份和站台命名中不难想象车站的主题是纪念抵抗纳粹的苏联游击队,然而游击队站在建成初期时的名字却是伊斯梅洛沃站。1961年, 呀现在的伊斯梅洛沃站开通并被命名为伊斯梅洛沃公园站。两年后 呢, 嗯政府将伊斯梅洛沃站和伊斯梅洛沃公园站2个车站的名字互换, 呀原因是前者的出站口更靠近公园门口,于是伊斯梅洛沃站的名字就一直沿用到现在。直至2005年, 🤰为纪念卫国战争胜利60周年, 呢以及更好地反映车站主题, 嗯伊斯梅洛沃公园站易名为如今的游击队站。

🤶当然从其出生背景以及站台装潢出发 呢, 呢我个人都认为游击队站这一名字相对要贴切许多。站台采用比较少见的3轨道2岛屿平台的布局, 嗯中央轨道本是为了处理附近一个体育场的人流 嗯,但由于各种原因预想中的人流没有出现, 😒倒是有效地疏导了高峰时段巨大的客流。列车通道两侧的大理石上装饰着描绘游击队的浅浮雕 👨‍🦰,而靠近出口楼梯的2根柱子前以及出口平台处装饰有游击队的形象雕像 呢, 👧雕像下方长期摆有新鲜的花束。之前介绍过俄罗斯人纪念二战的热烈程度是其他国家所不能比拟的, 嗯地铁站内更换频繁的鲜花更加印证这一说法。

👉

3号线阿尔巴特站 呀,得名于站外那条莫斯科现存最古老的街道之一阿尔巴特街。车站开通于战后的1953年 🧑‍🎄,熬过了战火纷飞的年代 💃, 🙇‍♂️苏联又重新回到热火朝天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去。虽然赫鲁晓夫于同一年上台,但站台依然属于斯大林时期的作品。内里各种华丽的吊灯、精致的石膏线和墙面雕花、奢华的大理石石椅 👨‍🎤,无不向来宾们宣示着苏维埃人民那从废墟中再度冉冉升起的民族自豪感。 呀

🫤建成于1944年的发电厂站, 嗯站外就是莫斯科最早的发电厂以及灯泡厂的所在地 嗯, 🤳因此站台中央过道上密密麻麻地布满了突显主题的日光灯, 👩‍🦼看得密集恐惧症患者直发毛。在中央大厅两边的墙面上, 嗯有12幅立体浮雕, 🫠展现了电力普及后苏联工业的新面貌。站台在内饰材质的选择上 🕵️‍♂️, 🙄从平面和立面,到矩形门和休息座椅都大量地运用了大理石 嗯,由此而衍生出一种庄严的感觉。

🏌️

呢5号环线的基辅站, 👯‍♂️可以换乘上面介绍过的3号线同名车站。5号线是莫斯科地铁系统中唯一的一条环状线 呀, 🙊于二战后开始修建 呀,19世纪50年代全线投入运营。环状线上的全部12个站都与辐射线相连, 🤸‍♀️也就是说5号线每一个站点都是换乘站。而且作为同时期工程的重点, 👨‍🦲5号线每一个站点都是斯大林式建筑的极致体现。具体到基辅站, 👨‍⚕️大理石椅子已经是小儿科 呀, 呀精致的铸铁吊灯架、大幅描绘乌克兰重要历史事件的壁画、辅以华丽的石膏画框 🚶‍♂️,将乌克兰风格中的古典式奢华表现得淋漓尽致。

呢5号线上的白俄罗斯站 呢, 嗯站外是发往谢列梅捷沃机场的机场快轨的始发站白俄罗斯火车站。车站建成于1952年 🫵,白色石膏线装点着宽敞的拱形站台大厅,两侧每一盏白色壁灯下都带有一座雕刻精美的大理石座,顶上是描绘了白俄罗斯人民生活、工作、战斗情景 嗯, 😬以及红色标志的马赛克画像。在通往2号线的换乘通道中, 呀矗立着一座白俄罗斯游击队队员的雕塑。白俄罗斯站曾一度是卫国战争时期苏军最高作战指挥部的所在地。

🧍

👅

5号线的共青团站是我认为整体感觉最为高端大气上档次的一个车站,说起莫斯科地铁 😝, 呢你可能没听过这个站 呢,但你一定看过关于它的照片,它和马雅可夫斯基站一样是在报刊杂志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地铁站。共青团站是1号线同名车站的换乘站 呀,同时站外就是莫斯科3个最重要的火车站 呀,再加上其名气是整个莫斯科地铁系统里最大的,不少旅行团也把这里列为参观景点,因此无论何时站台上都是人头涌涌。整个站台的构造彷如一座地下艺术馆 呀, 🤽‍♂️中央过道与候车区域以大理石柱和大理石拱门分隔开 嗯, 呀典雅的吊灯将站台照得光亮无比。亮黄色的砂浆拱顶两侧点缀着精美的马赛克镶嵌画,上面描绘了国家和民族的著名将领 🫰, 呀包括亚历山大·苏沃罗夫、库图佐夫、彼得大帝、德米特里·顿斯科伊等。置身其中 呢, 🤹‍♀️让人有种仿佛回到苏维埃年代的错觉。 😕

嗯1952年落成通车的5号线新村站。中央过道两旁的拱门上镶嵌有32块彩色玻璃壁画,壁画的主题以花卉为主, 呀使得整个站台色彩斑斓熠熠生辉。

5号线环状线建设完毕后,标志着莫斯科地铁系统确立了环状线+辐射线的整体结构。及后 呀, 嗯适逢赫鲁晓夫上台 呢, 呀赫总在对斯大林进行批判的同时, 🚵也一改其过去地铁站台的装修风格 👮‍♀️,以简约简约再简约为主,务求做到低成本、修得快, 呀这当中以6、7号线最为典型。而为了拓展新住宅区和工业区 呢,这一时期地铁线网发展的主要对象也逐渐转移到近郊地区。因为远离市中心, 🏂而我在莫斯科的时间非常有限,加之大多站点的看点相对不太足 呀, 嗯所以这里就没有6号线和7号线相关站台的介绍了 嗯, 👩直接大步向前奔到8号线。

呢勃列日涅夫时期 呀

勃列日涅夫上台以后,地铁站的建设虽然已经达不到斯大林时期那巅峰级的奢华程度, 呀但也不再遵循赫总多快好省的思路 🤹,于是设计师和工程师们也稍稍放开手脚。这是8号线的马克思主义者站,整体以褐色大理石作铺装,白色的拱顶没有任何装饰 呀,十分简单。站台的看点在于拱顶正中央的一列螺旋式复古吊灯, 呢给人一种传统苏式的抽象感 👊, 嗯与未能建成的第三国际纪念塔有异曲同工之妙。 呢

同样是8号线的佩罗沃站,开通于1979年12月。下到站台后感觉就两个字,空旷。而且内部装饰也不像斯大林时期的1、2号线那样有一种高大上的味道。特别是顶部嵌入拱顶凹槽处的灯饰, 🧗‍♀️看起来像女仆装的蕾丝花边一样 👩‍⚕️,给人一种轻盈活泼的感觉。

戈尔巴乔夫时期 呢

呀来到80年代,勃总下去了, 🚵戈总上来了。这一时期的苏联,社会环境相比之前进一步放松。虽然许多地铁站的建设和通车时间因经济问题一拖再拖,但建造的品质却依旧高超 呢,建筑风格也渐趋现代化。这是1号线切尔基佐沃站 嗯, 嗯从其装饰风格就能看出这并不属于1935年首期开通的站点。切尔基佐沃站是扩建之后的1号线的末端站点 呀,站台两侧的银灰色内弯、内藏式照明、明亮的穹顶 呀, 呢营造出一种空旷的感觉,为乘客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 呀

呀卖点 🧑‍🚒, 😗哦不 🙏,是特点非常鲜明的9号线门捷列夫站。一听到车站的名字 呢, 😶‍🌫️再看看站台那抽象的原子状结构的水晶吊灯,很容易就能联想到门捷列夫与他的元素周期表。再搭配两侧偏欧式的圆拱门以及冷色系的用色,整个空间散发出一种高雅之感。

苏联解体之后 呀

🧑‍⚖️苏联解体后,地铁不再是用以炫耀国力的工具 😫, 🏊‍♀️而是成了城市建筑师展示自我的舞台 呢,许多极简极美且极富想象力和创意的站台相继出现在人们视线, 🤪莫斯科地铁的建设也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开通于2014年12月的特洛帕廖沃站 呀,是1号线西南方向的终点站。一如上面所介绍到的,新世纪时期建设的地铁站都以想象和创意为装饰基调 👩‍🚀, 👩因此设计师没有将一些用以表达领袖野心和欲望的元素填进来(当然也不需要),而是创造性地将站外森林公园的树“移植”到站台里。加之反光材质的大量运用, 嗯使得站台给人的整体感觉十分前卫。

1号线麻雀山站, 🧑‍🌾这应该是莫斯科地铁系统中景观最好的站点了。站台就建在莫斯科河之上, 嗯与卢日尼基铁路桥共用一座桥, 嗯上层是公路,下层是地铁 呀, 嗯候车时透过两边巨大的落地玻璃窗就能欣赏到莫斯科一河两岸的景观。而站台本身的设计也是颇具科幻感。

3号线的胜利公园站 呀, 🦾同时也是8号线的换乘车站。胜利公园站于苏联末期开建 嗯,断断续续一共修了10几年 🧜, 呢到2003年才算是正式开通。站台的装修风格庄严肃穆, 🤨两端本来分别修筑有纪念1812年和1945年战争胜利的珐琅嵌板 呀, 呢遗憾的是我来的那天壁画被全面围闭整修。站台深入地下近百米,是俄罗斯最深的地铁站 呀, 呀在被朝鲜超越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里还是世界最深的地铁站。

3号线斯拉夫林荫道站。车站开通于2008年,因此也紧跟着潮流走现代和创意风。从椅子上和候车区两侧伸展出来的藤蔓式落地灯、以及横跨大拱顶的藤蔓式吊灯照亮整个站台 呀, 呀再加上旧式的站名立牌及以古文字体书写的站名, 呢使人感觉宛若置身于书中的奇幻世界。

🧚‍♂️8号线的终点站新科辛诺站,这是我到访过的莫斯科地铁站台中最具科技感的一个 呀, 嗯2012年8月站台开通当天 呢,普京大帝还专门坐直升机前来捧场。因为列车的灯光问题所以导致环境稍稍有点偏暖, 🖤但其实站台的用色主要是黑白灰的搭配,并没有其他多余的色彩。整体造型采用的依然是莫斯科地铁常用的拱形结构,但战斗民族在这个拱顶上玩出了新花样。拱顶上镶嵌有极具金属质感的X型骨架,骨架下LED灯的造型与之相呼应。灯光通过地面、墙面漆、拱顶骨架的反射反射再反射 呢, 呀令整个站台更加宽敞明亮 嗯,并散发出一种强烈的现代感和科技感。

🤙

如果说新科辛诺站表现的是科技感的话, 🧑‍🦯那么10号线的契卡洛夫站渗透出来的则是浓浓的科幻感。契卡洛夫是苏联空军的首席试飞员 呀, 呢曾因成功飞越北冰洋而被授予英雄勋章。站台上的弧形拱顶与方形地板组合在一起,形成一种强烈的反差。日光灯嵌入拱顶内 😉,装饰与功用功能相结合,同时又为站台带来几分迷幻的感觉。尽管这个车站开通已经有20年时间 👧,但在过道中快速穿行,却有一种仿佛走在通向未来世界的路上的感觉。

🤵‍♀️我到访过的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地铁站就是以上这些了 🧘‍♀️,当然在莫斯科地铁系统中值得一看的车站还有许多 嗯, 嗯我搜集到的充其量只能算是比冰山一角好一点。而其他在地铁站里的见闻诸如车型老旧但车速超快啊当地人步履急速但却异常安静有秩序啊之类的我就不展开说了 👮‍♀️,有机会去莫斯科的都应该亲身去感受一下。来之前虽然已经料想到地铁站台的美,但却万万没想到会美成这样。没有喧嚣与吵杂 呀, 呢也没有笼络和绑架人心的商业广告 呢, 呢眼之所及尽是那仍停留在旧时代的华丽的吊灯、栩栩如生的雕塑、精致的浮雕 😅,或是后期那具有超越时代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装潢装饰。历史、艺术、社会形态、公共交通这4者在地底百米处相互交融碰撞 🤫, 呀“地下宫殿”一词已经不足以形容莫斯科地铁。坐在苏联时期的老旧座椅上 🙏, 👨‍🚒目光伴随着列车飞速穿过一个又一个站台 👽, 🏌️‍♂️感觉像是翻阅了一部关于莫斯科、关于苏联和俄罗斯的完整的历史年鉴。 呀

行走至此 呢,我在莫斯科的旅程也接近尾声。莫斯科拥有世界上几乎每座大城市都具有的缺点,庞大、吵杂、混乱, 呢以及无可避免的高物价 嗯, 呀初接触之下并不十分讨喜。然而随着探访和了解的深入 呀, 🙅‍♀️尤其是经历了新圣女公墓和地铁系统那文化历史艺术的洗礼后, 🤘莫斯科便渐渐显露他的喜人之处。这或许就是这座曾经的帝国都城、如今的大国首都的特点:慢热、厚重而又深沉。他既不像圣彼得堡那样向世人张扬着她的性感和感性, 🧛‍♀️也有别于贝加尔湖那样无时无刻地变换着她的美。城市发展的历史轨迹塑造出那些震撼人心的景点 呢,同样地景点的氛围也能帮助城市的性格形成。作为一个国家的心脏所在, 呀在我到访过的俄罗斯城市当中,莫斯科无疑是最有资格的。而那些沉淀着丰富底蕴的景点所带给我的震撼 呀,就像是这颗大国心脏发出的阵阵强音。 呢

呢伴随着莫斯科之行的结束 🧎, 呢至此, 💆‍♂️我的西伯利亚大铁路穿越之旅亦顺利完成。这次旅行的主题是火车穿越 👨‍🔧, 🙄虽然早两天我已经完成西伯利亚铁路部分 呀,但此刻能以莫斯科地铁来为旅程收尾也算得上是能呼应主题的完美选择吧。 😮‍💨

现在是莫斯科时间凌晨5点59分。终于 🫁,在第7天, 嗯在跨越了7个时区之后 👩‍🌾,9288公里的西伯利亚大铁路,还有最后的1公里就要抵达终点了。这条路的尽头 呢,是黎明的曙光。 💔

✍️我们每个人的一生,都如这西伯利亚列车一样 嗯, 😧走在漫长的旅途中。而列车上的时光 呀, 🙍除了吃饭睡觉, 呢大部分空余的时间里都在努力地想让自己的旅途变的有些意义,于是我们拍照、录音、用文字去记录 呀, 嗯会看书去汲取一些什么, 呢但偶尔也会发呆或打游戏荒废掉一段时光。人生旅途大抵如此吧 🤧,不同的是,我们知道这西伯利亚列车最终会抵达的终点是哪里,而人生并非如此 👩‍🚀, 🤺我们大部分人并不能预知自己的终点究竟会在何处。所以 呀,就当是人生中的一小段旅途吧 🏌️‍♀️, 嗯当列车抵达终点 😸,便意味着新的旅途即将开始。

不知有多少人会像我一样,不再记得1公里有多远 👩‍🦰, ❤️但将永远记得9288公里有多长。

后记

游记开头说争取在国庆前完帖 🙅‍♀️, 🥳结果你们懂的。不过对比起上篇敲了1年的横跨亚欧非游记, 呀这篇只用了3个月时间就完工,还是相当给力的(此处应有掌声)。

呀先总结一下旅程吧 呀, 😻由于健康证的问题放弃陆路入境,转而搭乘廉航直接来到符拉迪沃斯托克 呀, 嗯在这座西伯利亚铁路远东的终点城市开始我的火车穿越俄罗斯之旅;然后先后游历了仍然沉浸于无限秋色当中的哈巴罗夫斯克、大雪纷飞的伊尔库茨克和利斯特维扬卡 💇‍♂️, 👭在漫长的西伯利亚列车旅途上感受车窗外迥异的风景和车厢中氤氲的酒香;接着登上奥利洪岛 呢, 呀在岛上被贝加尔湖的万千气象迷得神魂颠倒;随后跟随着火车深入西伯利亚腹地 🤦‍♀️, 呀探访这片地区的老城托木斯克;接着继续往北跨过亚欧大陆的分界线乌拉尔山脉,醉倒在金环小镇苏兹达尔和弗拉基米尔的田园风光当中;之后北上到达我人生中去过的最靠北的城市圣彼得堡, 呀在历史和艺术的洗礼中感受俄式浪漫;最后南下折返回到莫斯科,聆听大国心脏的阵阵强音。

呀再翻出这2座西伯利亚铁路的纪念碑照片看,感觉像是完成一项壮举一般。 呀

1个月的火车穿越旅程,有遗憾 🚴‍♀️, 🥹也有惊喜 👲, 呢我庆幸我能将完整的西伯利亚铁路走完 呀,也庆幸选择了俄罗斯为我的间隔年画上完美的句号。于我而言 呢, 嗯俄罗斯实在是一片不可思议且不可多得的旅游地。既有冰天雪地的冻土地带, 呀也有阳光海滩;既有无尽而又茂密的白桦林 🦵,也有终年冰封的雪山山峰;既有幽深潋滟的湖泊,也有牧草摇曳的大草原。而与之共存的, 嗯是外冷内热的俄罗斯人、各种俄式艺术以及悠长的历史文化。毫不夸张地说 👩‍🎓, 🧑‍🔬几乎所有你能想得到的 🦾, 🕺俄罗斯统统都能拿得出手, 嗯而且质量之高往往令人惊艳叫绝,只恨签证时间太短无法逐一探访且一一细味。在回广州的红眼航班上, 呀我翻看着这1个月拍下的照片时, 🧛‍♂️我就对自己讲 🦴,为了有“冰火两重天”之称的堪察加半岛、为了贝加尔冰湖、为了风雪之中的极光小镇洛沃泽罗, 嗯俄罗斯我还要再刷3次。 👇

💫好了不扯太远了 🥴, 呢这篇游记的主题主要还是西伯利亚铁路大穿越。9288公里的火车旅行 👨‍💼, 呀跨越了8个时区。从符拉迪沃斯托克到莫斯科 呀,从远东的起点到欧洲的终点 呢,从金秋到雪域。1年后的今天, 呀我已经不再记得列车走过最后1公里时心头的那种兴奋 嗯, 😩但却忘不了伴随前面9287公里一路的, 🧑‍🦽那缓慢胶着、且难以清算的时间。而每次回忆起这段经历 呢, 嗯感觉就像喝一杯清醇甘香的伏特加 🤸, 呀闻着酒香但不忍举杯, 嗯喝下之后却又被它的香醇辣到,继而蔓延全身。

最后以日本戏剧家秋田雨雀在苏联游记中的一句话作结尾吧: 呢

“我身上还感觉着西伯利亚火车的动摇。 呢

我在莫斯科的夜市上走过。” 🧍‍♂️

-->
上一篇:『小七孔酒店代订』重走青春路_国庆和《北京青年》一起上路_国庆旅行线路推荐 下一篇:『铜仁二日游线路』河源万绿湖门票_万绿湖门票价格_万绿湖门票多少钱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