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交通住宿 >

【遵义自驾游】从深圳学习“新加坡模式”,看租赁社区未来

发布时间:2023年07月25日 栏目:交通住宿

8月28日,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党组书记、局长张学凡提出“新加坡是深圳学习榜样,将来深圳市60%市民住在政府提供的租赁或出售的住房中。”

深圳为什么学?

“来了就是深圳人,”的标语今天在深圳街道上随处可见。反映了深圳开放与包容的价值观。今年恰逢特区建立40周年。40年间,深圳GDP,从1.96亿上升到2.69万亿,增长近1.4万倍,年均增长28%;人均GDP从606元增长至20.35万元跃升为全国第一,增长334倍,2018年GDP首次超过香港。成就斐然。

另一方面,深圳是个移民城市,2019年深圳常住人口有1343.88万人,其中非户籍人口849.1万人,占比超63%。2020年8月,全国商品房均价7.144万元/平方米,稳居第一,超第二名北京约1.5万元。

面对顶级房价,“来了就是深圳人”。不该是句客气话,更不该是句笑话。

事实上,人才政策与营商环境卓著的深圳,人口净流入速度也在放缓。人口迁徙靠购房定居,存在天花板与滞后性。人口就是生产力,科技企业就是经济加速器。华为将其数据、研发、生产和销售基地,从深圳龙岗搬到东莞松山湖,就与高房价、高地价直接相关。

人多地少的矛盾在深圳客观存在,本地居民、新深圳人、人才,同时有住房缺口存在。

居者有其屋

新加坡从 1964 年开始推行 居者有其屋 计划,鼓励中等收入阶层购买建屋发展局兴建的组屋,建立起与多数发达国家以公共租赁或房租补贴为主截然不同的住房保障制度。截至 2016 年,高达 82% 的公民居住在组屋里,住房自有率和组屋自有率均在 90% 以上,其余10%的低收入人群,则租住在政府提供的租屋。

新加坡组屋,作为公共住房代表。其房屋大小、规模、组织、配套的规矩,一直沿用至今, 基于居住、商业、教育、交通等功能的社区机制,更成为世界大型社区的参考样板。

深圳与新加坡类似,同样的地少人多、重视人才、发展科技产业。不同之处,在于新加坡行动的早,且已经形成规模。

另一方面,土地便宜,造出的房子或租或卖也会便宜。新加坡和我国类似,超过90%的土地归国有,并按照“招拍挂”的模式流转。土地稀缺,但是新加坡并未在土地上挣钱,土地出让金常年仅占到新加坡政府收入的15%以下。而我国的浙江、安徽、江西等省均超过90%。

深圳市解决60%居民居住难题,计划是:大规模建房行动包括商品房和公共住房这两大块。其中,公共租赁住房这一块,有 110 万公共租赁住房的发展目标,每年公共租赁住房建设 10 万套,深圳将通过五年甚至八年的补短板,力争使得住房供需矛盾得到较好地缓解,以此稳定房地产市场,让市民从 住有所居 迈向 住有宜居 。深圳住建局张学凡表示。

其实,早在2018年,深圳住建局就推出了一项新的住房建设计划,《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化住房制度改革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供应与保障体系的意见》。意见提出,“到2035年要新增170万套住房,其中保障房比例要占到60%。”

租赁社区,共创未来

北京

北京于2017 年发布《北京市 2017-2021 年及 2017 年度住宅用地供应计划》,计划推出 1000 公顷集体建设用地,用于建设租赁住房,其中租赁住房达到 50 万套,占北京住房建设需求 150 万套的30%。这类租赁住房项目从2020年起逐渐入市。

泊寓成寿寺社区首期共计235套房源,已于今年7月开业,这也是我国首宗集体土地入市的长租公寓项目。

上海

2016年,《上海住房发展“十三五”规划》明确,“十三五”期间大幅增加住房土地供应规模,尤其是租赁住宅的土地供应。年均增加 1100 公顷土地供应,

其中,商品住房用地约 400 公顷 ( 占比36.4%)、保障性住房用地约 360 公顷 ( 占比32.7%)、租赁住房用地约 340 公顷( 占比 30.9%)。五年内将推出商品住房 45万套、保障性住房 55 万套,租赁住房70 万套,其中租赁住房供应套数占新增市场化住房总套数超过 60%。

至 2019 年 3 月底,上海已累计推出全自持租赁土地 71 幅,累计土地出让面积约 202 公顷,规划建筑面积近440 万平方米,有超过 2 万套租赁住房已经开工建设。

上海首宗集体租赁住房土地试点入市的松江区泗泾镇地块,由华润置地全资子公司有巢住房租赁 ( 深圳 ) 有限公司于 2018 年10 月以 1.25 亿元竞得,计划于2021 年建成入市。

全国

迈点研究院数据,截至2019年12月,全国总计推出租赁用地约180幅,总建筑面积约1000万平方米。预计上海、广州、南京、杭州,4个城市的住房租赁项目就将于2021年集中上市。

“租赁社区将配备一定比例的商业、会所甚至泳池,比起商品住宅的社区景观和配套打造,更多的考虑了人们在社区内的共享、交流、生活、娱乐。我们将尝试引入教育和医疗的配套资源,比如学校、幼儿园、医院等。”参与建设“上海浦东新区南码头社区”项目的仁恒置地公寓负责人曾对媒体表示。

未来,从“住有所居”到“住有宜居”,离不开社会力量参与。政策加持的大型租赁社区,作为有效方式,正在全国积极推广。同时,兼具品牌与管理经验的品牌长租公寓,或将得到更多发展机遇。


上一篇:长沙富力万达文华酒店敬献“就地过年”新春特别礼遇 下一篇:〖娄山关花海四日游线路〗希尔顿时代广场酒店关闭,纽约或有2.5万间酒店不会再开业
最新推荐